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莱茵衣藻素有"光合酵母"之称,是目前少数三套基因组均能进行遗传转化的生物.但由于莱茵衣藻细胞中存在复杂的表达调控体系、密码子偏爱等原因,莱茵衣藻的外源基因表达体系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通过构建两个莱茵衣藻外源基因表达载体,即以RBCS2序列为启动子的p105和以HSP70A RBCS2序列为启动子的pH105,分别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插入两个表达载体中,得到p105G124和pH105G124转化载体.然后通过"珠磨法"转化细胞壁缺陷的莱茵衣藻cc-849,并得到两种类别的转基因藻Tran-Ⅰ和Tran-Ⅱ.在光诱导和热激诱导条件下,两种类型的转基因藻均能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通过实验比较二者的转化效率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pH105可使egfp基因的转化效率提高8倍;HSP70A-RBCS2启动子至少使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水平提高了2倍,40℃热激后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量再提高约3倍.以上结果表明获得的pH105是一个高效、可诱导的莱茵衣藻外源基因表达载体,这为利用莱茵衣藻高效表达外源基因和开发生物反应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聚-β-羟基丁酸(polyhydroxybutyric acid,PHB)是发现最早且研究最透彻的一种生物可降解塑料.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素有"光合酵母"之称,是理想的转基因受体生物.通过转基因技术将PHB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导入莱茵衣藻,利用光合作用合成PHB,降低PHB的生产成本.从真养产碱杆菌(Alcaligenes eutrophus)分离出phbB和phbC基因,然后构建phbB和phbC基因的衣藻表达载体p105B124和pH105C124.通过"珠磨法"遗传转化技术共转化p105B124和pH105C124,获得了二价转基因衣藻.分子检测结果表明phbB和phbC基因均已整合到莱茵衣藻基因组中.随后进行结晶紫染色和显微镜观察转基因藻,发现二价转化子的核区和细胞膜附近分布有白色空泡;进一步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白色空泡是由细胞中合成的PHB聚集而成,电镜下观察到由PHB形成的明亮的圆形颗粒.光照(90μE/m2/s)条件下培养转基因藻,出现生长受抑制现象,这可能是由于PHB颗粒在藻细胞内随机分布,干扰了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3.
聚-β-羟基丁酸(polyhydroxybutyric acid,PHB)是发现最早且研究最透彻的一种生物可降解塑料。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素有“光合酵母”之称,是理想的转基因受体生物。通过转基因技术将PHB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导入莱茵衣藻,利用光合作用合成PHB,降低PHB的生产成本。从真养产碱杆菌(Alcaligenes eutmphus)分离出phbB和phbC基因,然后构建phbB和phbC基因的衣藻表达载体p1058124和pH105C124。通过“珠磨法”遗传转化技术共转化p1058124和pH105C124,获得了二价转基因衣藻。分子检测结果表明phbB和phbC基因均已整合到莱茵衣藻基因组中。随后进行结晶紫染色和显微镜观察转基因藻,发现二价转化子的核区和细胞膜附近分布有白色空泡;进一步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白色空泡是由细胞中合成的PHB聚集而成,电镜下观察到由PHB形成的明亮的圆形颗粒。光照(90μE/m^2/s)条件下培养转基因藻,出现生长受抑制现象,这可能是由于PHB颗粒在藻细胞内随机分布,干扰了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以MPG1基因作为启动子能否驱动GFP基因在大丽轮枝菌中表达,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方法,将含有MPG1-eGFP表达盒的pHMG载体转化入棉花大丽轮枝菌T-9中。经抗生素筛选后转化子约80个/106孢子,荧光显微镜观察转化子菌株孢子和菌丝在荧光显微镜下均发出绿色荧光,基因组DNA-PCR检测、GFP蛋白westernblot检测表明,GFP蛋白在大丽轮枝菌转化子中成功表达。结果表明,MPG1基因作为启动子成功驱动GFP基因在大丽轮枝菌中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5.
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含有35s启动子驱动NPTⅡ基因和Gus基因以及棉纤维特异表达启动子E6驱动目的基因FB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入到常规棉花R15中.重点分析了Gus基因和NPTⅡ基因在愈伤诱导阶段.T0代及T1代转基因棉花中的表达情况综合两个基因的表达来进行转基因棉花的阳性鉴定.可以为转基因棉花后代的纯合选育提供双重保障7个转基因株系选育到T3代共获得株行51个.卡那霉素检测多数株行阳性率在90%以上.其中21个株行阳性率达100%.  相似文献   

6.
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的方法对可育转基因栽培小麦鄂恩1号(EN1)和鄂麦11号(EM11)植株的T1代种子中的谷蛋白亚基成份进行分析,验证种子中是否含有对增强小麦展弹性有显著作用的转基因胚乳特异性表达产物——优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转基因株D193种子中连锁表达两种亚基基因1Dx5和1Dy10,转基因株D185和D186则均表达其中的1Dx5亚基基因,不同基因型受体可能影响转基因的连锁表达。Χ^2检验表明鄂麦1号、鄂麦11号二种基因型T代种子中转基因表达蛋白1Dx5和1Dx5+1Dy10产生的表型比均符合预期分离比3:1(P〉0.05),两种外源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可能均为单位点整合。表明遗传转化分子育种可以成为改良我国小麦加工品质的有效途径。同时并讨论了SDS-PAGE有效检测转基因在早期世代表达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7.
于平  岑沛霖  励建荣  张燕萍  秦松 《科技通报》2004,20(1):21-23,27
通过PCR技术克隆了极大螺旋藻藻蓝蛋白基因,构建了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并将该基因导入巴斯德毕赤酵母X-33基因组,筛选了能够有效表达藻蓝蛋白基因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PC8,从而为发酵法生产藻蓝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cDNA真核表达载体pGL2可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该载体中含有SV40早期启动子及荧光素酶基因cDNA5'端总长共758bp的DNA碱基序列,经计算机分析发现,在SV40早期启动子中含有SV40基因组HindⅢB片断中一段长为49bp的DNA序列,且荧光素酶基因cDNA编码区的5'端含有一个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区相似序列。将pGL2中的荧光素酶基因cDNA(Luc)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D中,构建成pED-Luc。该载体经表达测定后,只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在原核细胞不中表达。这说明荧光素酶基因cDNA编码区的5'端的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区相似序列不具表达有活性的荧光 素酶的功能。经DNA序列对比研究,认为pGL2含有的SV40基因组Hind ⅢB片段5123bp-5171bp长49bp的DNA序列可能就是Hind ⅢB片段的原核增强子功能的决定序列。  相似文献   

9.
目的:设计获得5段hIL-18异构体,定向插入pEGFP-C1质粒形成融合基因,转染胰腺癌Bx-PC-3细胞并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改建的hIL-18蛋白功能奠定实验基础.方法:设计引物从pGEM-T-hIL-18质粒中PCR扩增得到5段不同的hIL-18片段,分别连接入pEGFP-C1载体构建不同的突变子(Mu0、Mu1、Mu2、Mu3和Mu4),转染原位胰腺癌BxPC-3细胞,以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hIL-18表达水平.结果:(1)五种重组质粒经酶切与测序证实构建成功;(2)BxPC-3细胞转染重组质粒后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论:(1)成功构建了hIL-18五种异构体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2)改建的hIL-18蛋白可与绿色荧光蛋白在BxPC-3细胞融合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能在水稻胚乳中特异表达的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和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的植物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高保真PCR技术分别从质粒pGEM CTB和幽门螺杆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CTB和cagA基因,然后用PCR方法直接融合CTB基因和cagA基因.又用PCR法改造了水稻Wx启动子,在其3′端融合加入Ω序列和Kozak序列.通过一系列亚克隆最终将两个融合基因和NOS终止子插入根癌农杆菌双元载体pCAMBI A1300的表达框架内.结果 PCR验证和测序分析证明,CTB和cagA融合基因以正确的方向插入到载体pCAMBI A1300中,并位于水稻Wx启动子后.结论 成功构建CTB和cagA融合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为幽门螺杆菌口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论证柽柳NAC7基因的抗逆性功能,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在ABA、盐、旱条件下柽柳NAC7基因在根、叶中的表达情况。并且成功构建了植物过表达载体pROK2-ThNAC7和抑制表达载体pFGC5941-ThNAC7。通过瞬时转化技术获得过表达、RNAi抑制表达的柽柳种子苗,将pBI121-EHA105瞬时侵染的对照柽柳种子苗作为对照,对这3种幼苗施加盐、旱及ABA等处理,并测定逆境相关的生理指标,包括失水率、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等。结果表明:过表达thNAC7转基因柽柳在各种胁迫下的抗逆性均要高于对照,说明与抗逆相关,能够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12.
Cd极易被水稻等作物吸收并伴随食物链在人体内累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基于水稻Cd累积机制的现有研究,克隆与水稻Cd累积相关的基因Os LCD和Os HMA3,并克隆一个维管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Os MTP11P,利用Gateway技术及传统酶切、连接方法,成功构建适用于水稻等单子叶植物农杆菌转化的RNA干扰载体pRI-M-LCD和根特异性表达载体p CB2022-H.期望通过这2个载体共转化水稻,使大量的Cd扣留在根细胞的液泡中,限制Cd向地上部分及籽粒中的转运,从而实现Cd在水稻籽粒中的低累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克隆小鼠内皮抑素(Endostatin)编码区cDNA序列及测序鉴定并构建pEgr-IFNγ-EndostatinA基因表达载体。方法从小鼠肝细胞提取总RNA,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获得全长Endostatin基因,测序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Egr-IFNγ-EndostatinYT.基因共表达质粒。结果分光光度计测定50倍稀释的总RNA抽提产物,A260=0.834,A280=0.407,A260:A280=2.049,总RNA浓度为1.668g/L。EndostatincDNA的RT-PCR产物与载体pMD18T连接并经测序证实Endostatin序列与文献报道完全一致,并构建了含Egr-1启动子的IFNγ和DEndostain双基因共表达质粒pEgY-IFNγ-Endostatin。结论成功克隆小鼠Endostatin基因,构建了pEgr-IFNγ-Endostatin双基因共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碘酸钾和碘化钾对大鼠肝脏SIRT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喂养碘剂和剂量不同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即:适碘组(KI、KIO3),10倍高碘组(10KI、10KIO3)、50倍高碘组(50KI、50KIO3),100倍高碘组(100KI、100KIO3)。喂养半年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分析大鼠肝脏SIRT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适碘组中,SIRT1在KI组中的mRNA表达量高于KIO3组,P<0.05;10倍剂量组中,SIRT1在10KI组中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10KIO3,P<0.01;50倍和100倍剂量组中,SIRT1的基因表达量在两种不同碘剂组中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论摄入何种碘剂,SIRT1在高剂量碘组中的基因表达量均高于适碘组。结论:高剂量的碘化剂和碘酸钾均可上调大鼠肝脏SIRT1基因表达量,肝脏SIRT1基因的表达上调可能是机体改善高碘致高脂血症的一种重要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以硫磺矿硫化叶茼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其淀粉酶基因。将该片段与载体pSBPYF连接后转化枯草茅孢杆菌DB1342,得到重组菌株DB1342(pSBA),对该菌株进行培养,经蔗糖诱导表达,在其上清中可检测到α-淀粉酶活力,比空载体的淀粉酶活力高了5倍多。该酶作用的最适pH值为4.5,最适作用温度为80℃,在酶液中添加不同的金属离子均降低酶活。  相似文献   

16.
以硫磺矿硫化叶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其淀粉酶基因.将该片段与载体pSBPYF连接后转化枯草芽孢杆菌DB1342,得到重组菌株DB1342(pSBA),对该菌株进行培养,经蔗糖诱导表达,在其上清中可检测到α-淀粉酶活力,比空载体的淀粉酶活力高了3倍多.该酶作用的最适pH值为4.3,最适作用温度为80℃,在酶液中添加不同的金属离子均降低酶活.  相似文献   

17.
从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天蓝遏蓝菜(T. caerulescens)Cd胁迫的cDNA文库中,通过基因表达的差异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之一,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与拟南芥CaM2的相似性高达92%,故命名为TcCaM2(T. caerulescens CaM2, GenBank No. EF053035)。其核苷酸序列与迄今已知的钙调蛋白基因同源率在83%以上,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5%以上,与大多数高等植物的CaM,如印度芥菜、拟南芥、水稻等同源性则更高。将TcCaM2基因置于酵母表达启动子之下,构建酵母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入重金属敏感型酵母突变菌株,酵母重金属耐受实验表明,TcCaM2在酵母中的过量表达提高了酵母对Co2+或Ni2+的耐受性,增加了对Cd2+的敏感性,对Zn2+胁迫抗性稍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说明TcCaM2通过其对重金属离子的结合作用及在信号转导系统中的功能,在植物细胞对重金属的富集、耐性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最初是从维多利亚多管水母(Aequoria victoria)中发现的发光蛋白[1].天然GFP的生色团由65-67位SerTyr-Gly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并经环化和脱氢形成一个咪唑环[2].其最大激发峰为395 nm,在475 nm处有一副激发峰,最大发射峰位于510 nm.gfp作为一种新型的报告基因具有许多优越性:首先它分子量较小,只编码238个氨基酸的多肽,对细胞没有毒性,不干扰标记蛋白的功能和定位.其分子结构及光谱特性稳定,能在多种条件下研究.在多数情况下,GFP的异源表达并不影响细胞的正常活动,另外,GFP是目前唯一能在异源细胞内表达并自发产生荧光的蛋白,由于不需要辅助因子的参与,故可直接用于活体测定.可以说,GFP是当前研究活体细胞中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分布的最好手段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自从1994年Chalfie等首次在大肠杆菌和线虫中表达gfp[3]以来,迄今为止,GFP已在多种生物,如细菌、蓝细菌、粘菌、酵母、植物和哺乳动物中表达和应用.GFP的这一种属不依赖的特性使其成为广泛运用的荧光标记分子,尤其适用于监测基因表达和活体内蛋白质定位等研究.  相似文献   

19.
郭旭东  侯冬霞  毛舒燕  旭日干 《科技通报》2007,23(4):479-482,486
根据小鼠超高硫角蛋白(UHS)基因已知DNA序列设计合成了两个特异性引物,以小鼠全血提取的总DNA为模板,PCR扩增出688bp的特异性片段,连接到pMD19T载体中获得该片段克隆p19TU。经过快速提取质粒法筛选、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明该克隆就是UHS基因5’端的调控区序列。序列分析结果也表明该克隆片段与原基因调控序列相比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研究结果为今后制备转基因克隆动物、在毛囊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绒毛生长调控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厌氧真菌能够产生高比活力的纤维素酶,但由于对厌氧环境的生产条件要求严格,生长速度缓慢,并不适合规模生产。本研究将厌氧真菌内切型-β-葡聚糖酶基因af1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ET-28a(+)-af1。以大肠杆菌BL21(DE3)为宿主,重组质粒转化后获得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ET-28a(+)-af1。采用SDS-PAGE蛋白电泳对重组大肠杆菌的表达产物进行分析,在40 kDa附近得到与目的基因af1表达蛋白理论值相当的明显条带。AF1酶蛋白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45°C。重组大肠杆菌的摇瓶产酶试验结果显示:诱导培养18 h时,内切型-β-葡聚糖酶(CMC酶)活力可达410 U/mL。该项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构建内切型-β-葡聚糖酶高产菌株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