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分析表明,《简·爱》的殖民话语体现在殖民"他者"梅森的非人性化描写、罗切斯特对其在西印度群岛的生活回顾,小说最后借圣·约翰之口及其被神圣化的光辉形象,使殖民地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合理化、合法化,从而建立文化霸权.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表明,《简.爱》的殖民话语体现在殖民“他者”梅森的非人性化描写、罗切斯特对其在西印度群岛的生活回顾,小说最后借圣.约翰之口及其被神圣化的光辉形象,使殖民地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合理化、合法化,从而建立文化霸权。  相似文献   

3.
康拉德的<黑暗的心>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它抨击了殖民暴行和殖民活动的虚伪性,表现了反殖民主义的进步性.另一方面,它自己的语言霸权也正好体现了殖民主义的文化霸权,表明康拉德同样难以摆脱包围着他的帝国文化和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4.
《北迁季节》是苏丹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塔伊卜.萨利赫(Tayeb Salih)的代表作。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对小说中主人公穆斯塔法.萨义德及其追随者古稀老头瓦德.瑞斯的父权制殖民话语的表征和以让.莫里斯和哈丝娜.宾特.马哈茂德为代表的东西方女性对殖民话语特别是对父权制殖民话语的颠覆存在的二元对立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对父权帝国和殖民帝国的双重"逆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太阳帝国》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有争议却意义非凡的电影文本。我们若抛开民族主义和二战创伤的集体记忆,就会发现此文本既不是后殖民主义西方文化霸权对中国的渗透,也不是对殖民主义的歌颂或对被殖民国人民的歧视和冷淡,而是反拨西方霸权话语,以及反思、反讽整个人类行为本身。  相似文献   

6.
巴赫金的对话主义是影响东西方文艺理论界的经典理论,历来被高高捧起。而本文认为巴赫金在颠覆旧的话语理论中做出了别人难以企及的贡献,但是他在行将打碎旧的话语霸权的情形之下,又将标志新的话语霸权的王冠戴在了自己的头上,夸大了对话所赋有的重大意义,从这一角度说巴赫金所宣扬的对话主义只不过是旧的话语霸权的翻版,有着它不可避免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话语霸权进行重新解构和建构。解构:从了解话语霸权的背后隐藏着的复杂的权力关系这个社会学本质入手,探明其表现(显性话语霸权和隐性话语霸权),其危害(失语现象和师生交往关系的异化),并对话语霸权现象进行重新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的课堂世界中普遍存在着话语霸权现象,教师话语霸权的产生是教师权威和异化的师生交往所导致的,因此期望通过重构课堂生活、淡化教师权威以及实施对话教学来实现从教师话语霸权向师生平等对话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传统课堂教师话语霸权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利,使课堂失去生机与活力。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冲击动摇了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权威地位,后现代知识观为教师反思和审视自身角色提供了新的视角,对话式教学从根本上让教师制造的话语霸权被削弱,让学生"说话"的权利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库切的小说《福》构筑了一个机制完整的男性帝国。白人男性是具有独立自我身份的存在,他们控制话语权并主导帝国的机制运作。苏珊·巴顿是一名生活在男性帝国穹顶之下的白人女性,她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敢于质疑男性话语霸权,却又不得不依附帝国男性而存在,其尴尬的"他者"身份注定她无法为自己和他人言说。  相似文献   

11.
教师话语霸权在我国由来已久,新课改以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教师话语霸权似乎被消解,然而在现实课堂中却产生了驳回型、忽视型、纠偏型、问答型四类教师话语霸权的新表征,它们以隐性的形式存在。弗莱雷对话行动理论指导下的对话教育主张以爱、信任为基础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本归还其话语权、以批判性思维为中心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对新形势下小学教师话语霸权的消解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教师话语霸权的危害、成因及消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吉标 《教育导刊》2006,(7):52-54
当前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话语霸权的现象。教师话语霸权的产生,既受教师知识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等认识因素影响,也受现实教学制度制约。要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离不开教师对自身知识观和教学观的反思和重塑,同时也离不开对现有教学制度的调整和变革。  相似文献   

13.
李琼 《历史学习》2001,(4):14-14
17世纪后半期,英国在殖民扩张中,首先打败了荷兰,接着,为了争夺世界殖民霸权,与法国进行了长期的殖民战争。从1688年“光荣革命”后,到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英法共进行了四次重要的殖民战争,结果英国打败了法国,夺取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那么,英国打败法国的原因是什么呢?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野草在歌唱》表现的是殖民地白人生活,小说叙述总是聚焦于矛盾,和殖民权力话语形成对峙关系的是日常化的现实生活。小说先后聚焦于托尼、玛丽与迪克,这三个人物就像三个楔子,直指殖民话语的矛盾处,揭示了殖民文化价值标准的双重性、殖民价值观念与现实生活规则的冲突所造成的殖民地白人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质疑和主体意识的混乱。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白——话语霸权,并剖析了教师话语霸权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为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试图在教学活动中建构师幼之间的对话。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其次,要创设平等的师幼关系,促使师幼之间走向对话。  相似文献   

16.
<野草在歌唱>表现的是殖民地白人生活,小说叙述总是聚焦于矛盾,和殖民权力话语形成对峙关系的是日常化的现实生活.小说先后聚焦于托尼、玛丽与迪克,这三个人物就像三个楔子,直指殖民话语的矛盾处,揭示了殖民文化价值标准的双重性、殖民价值观念与现实生活规则的冲突所造成的殖民地白人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质疑和主体意识的混乱.  相似文献   

17.
"话语权力"理论是福柯的核心思想,话语是一种秩序,更是一种权力结构和结构性的权力。话语、知识和权力三位一体:话语是载体、知识是表象、权力是实质,没有话语的生产就没有权力的实施,人与世界的关系就是一种"话语"关系。话语权力思想与西方的翻译霸权是相辅相成的:翻译霸权是"话语权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实践形式,话语权力则是翻译霸权的深层逻辑和内在本质。在翻译领域,"话语权力"理论启示我们:要站在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高度看待翻译问题;要警惕外文内译过程中的价值观冲击;内文外译中要强化异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白--话语霸权,并剖析了教师话语霸权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为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试图在教学活动中建构师幼之间的对话.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其次,要创设平等的师幼关系,促使师幼之间走向对话.  相似文献   

19.
教师课堂话语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课堂话语霸权现象是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真正的课堂话语霸权必须要消解,但课堂上教师的积极把控还是必要的。本文探讨了教师话语在哪些方面可以适当地行使"霸权",即掌控权。建议教师在课堂节奏的把控、话语表达方式和对文本解读方面实施掌控权。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话语霸权进行重新解构和建构。解构:从了解话语霸权的背后隐藏着的复杂的权力关系这个社会学本质入手,探明其表现(显性话语霸权和隐性话语霸权),其危害(失语现象和师生交往关系的异化),并对话语霸权现象进行重新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