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举办2020年首届红拳短兵对抗赛为了完整地继承国家级非遗红拳体系的各项内容,由红拳青少年推广交流中心、西安外国语大学红拳高校科研保护推广中心主办,高新区第二十一小学、宣唐书院承办的"2020年首届红拳短兵对抗赛"于2020年11月21~22日在高新区第二十一小学体育馆正式开幕,受邀参加当天开幕式的有:国际武联执委、亚武联副主席、中国武术国家队总领队、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田苏辉,海南省武术协会主席、短兵对抗专家委员会委员刘怀良,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孙怀玉,武术九段、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陈亚斌,西安高新区二H小学执行校长刘莹女士,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会长邵智勇、副会长兼秘书长田琨,西安外事学院武术系主任廖骅,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党选民、马建昌、孙顺喜、郭茂华、屈建生、铁克信、李全海,红拳青少年推广交流中心主任杨明华、副主任许柯,西安外国语大学红拳高校科研保护推广中心主任卢佳,咸阳红拳青少年推广中心主任申桂永、监事会主席杨朝华等,以及各地红拳传人400余人参加了当天的开幕式。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陕西红拳的关中地域文化特色进行研究。主要从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拳拳种地域特征、传统继承等诸多方面,突出陕西红拳独特厚重、丰富多元的文化基因,为拓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陕西红拳的传承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表明:随着"武林大会"的大力宣传和首届"WMA"竞赛成绩的公布,陕西红拳展示了其独有的魅力和实战技击能力;但红拳也面临技艺传承后继乏人的濒危状况.建议:建立健全竞赛制度,优化陕西红拳的文化生态,在制度保障下使其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红拳的基本功的习练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红拳的起源,以及红拳具体的头部、肩部、腰部、脚部的活动,还分析了马步、弓步等压腿和压脚的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的方法,通过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视角,论述了中国红拳的思想渊源、萌发时期、孕育过程、诞生年代,以促进对红拳的挖掘和整理。  相似文献   

6.
陕西“红拳”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其在高校中的传承不但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也可以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发扬。本文通过“红拳”在进高校中的引入和学习,意在为更多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万康民 《精武》2007,(5):53-53
红拳起源于陕西关中,拳域十省(陕、甘、宁、青、新、川、鄂、皖、豫、晋),拳法承袭宋元遗技。《少林拳法》中载有“元时觉远上人访白玉峰于陕西、兰州,入寺授技传大小红拳、棍术、擒拿等”,明代红拳又以“西家拳”之名见载于《小知录》,清朝的《清稗类钞》中也记载有大小红拳、关西拳。  相似文献   

8.
红拳,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红拳作为“查、华、炮、红”四大流派之一,影响不可谓不广,但要认识真正的红拳,认识红拳的真正魅力,必须要亲往红拳最流行的陕西走一走。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内涵。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法规的日渐完善以及国家、地区传统武术竞赛的日渐增多,古老的红拳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勃勃生机。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针对西部地区红拳传承与发展问题及现状,提出建议:重点保护文化遗产的核心传承人;制定检验标准和细化检验制度;系统梳理红拳的理论、技术体系;完善竞赛制度;顺畅对接、重视新时期红拳传承后继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文化生态学原理,立足于原生态红拳不能割裂的“核心物”和“环境要素”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西部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从原生态红拳与现代社会生存需求视角进行调查和探究。研究认为原生态红拳和现代红拳生存方式不同,现代社会表现方式存在“生存与发展”“守旧与革新”“原生态和生存需求”矛盾,研究具体分析现代社会原生态红拳不同层次的生存需求,提出全面贯彻国家相关政策,解决原生态红拳与生存需求矛盾的思考。研究对解决当代社会红拳拳种生存与存在矛盾、拳种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其他传统拳种的现代社会生存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霍氏八极拳是长春市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却因高校对传统体育文化认知层次不足和学生缺乏武德精神的思想阐释,致使这项传统体育文化没有被高校体育所发掘。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分别对长春市高校体育院系开展八极拳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对霍氏八极拳的可持续发展和传统体育文化与校园体育文化的融合,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普通大学生中普及太极拳的可行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素质全面培养的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中,可以把太极拳作为大学生体育课的必修内容,以此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将养生理论贯穿其中,加大太极拳的普及宣传力度,教学的时数设置要合理,普及后要巩固、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学生参加体质健康测试进行追踪分析,结果表明:学院学生达标率为85%以上,优秀率过低,总体上女生体质健康状况优于男生,学生4年来体质变化先提高后降低,最近3年来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整体上有所提高;同时发现当前测试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  相似文献   

14.
试从高职院校女生厌学体育现象的不良心理诊断入手,运用教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等知识,对克服学生厌学体育现象的教学对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河南省登封市特色拳种少林看家拳的起源、特点及传承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见解和对策,同时也为少林看家拳今后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建议,希望这些见解和建议可以有利于少林看家拳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希望少林看家拳在维护地域特色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高校体育课"弱势"学生群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重庆邮电学院、重庆交通学院、重庆商学院三所高校体育课“弱势”学生群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如何提高“弱势”学生群的体育能力和体育意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武术运动生理学、生物化学研究现状与分析(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长拳、南拳、太极拳类套路和散手运动的能量代谢特点及发展该能力的训练方法,对武术科研中评定运动员负荷强度及运动能力的生理和生化指标的研究现状,成果进行了综述讨论。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延安大学2007、2008级学生体育课态度的调查与分析,以发现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心理倾向,以便更好地促使大学生端正对体育课的态度,在体育课中找到乐趣,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为大学体育的教学改革与教学工作计划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凌会俊  钱杰 《安徽体育科技》2006,27(3):77-79,82
以构建现代化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为目的。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社会调研、比较分析等方法,在系统分析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现行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利弊得失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这个脉搏,科学提出了构建现代化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参加2000年全国男子拳击冠军赛的56名拳击运动员和185名男大学生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员组心电图异常(不包括窦性心动过缓和左室高电压)低于对照组;窦性心动过缓、左室高电压、不完全右束枝传导阻滞的发生率非常显地高于对照组;平均安静心率非常显地低于对照组;而二组窦性心律不齐的发生率无显差异,说明拳击运动员心血管系统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