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伟 《天津教育》2022,(10):61-62
<正>“双核”指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核心价值。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核心价值不仅仅只蕴含于人地协调观,也与“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紧密联系。“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包含不同尺度和层次的区域系统,涉及自然及人文地理多方面内容,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的重要载体。在教材中,  相似文献   

2.
人地协调观指的是一种"看待人对环境的影响""看待环境对人的影响"的地理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其站在客观、真实的角度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开发,将地理知识与人类活动、发展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服务于地理课程的专业地理思维.文章从高中地理教学展开论述,在分析人地协调观的重要价值的同时,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相似文献   

3.
吴永杰  卢远  邓绮琪 《地理教育》2022,(z1):167-169
一、分析框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之"四层" 1.核心价值 人地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高考地理在核心价值方面的考查体现在学生对人地关系秉持的看法与认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与核心价值的考查是一致的,如地理2的课程标准提到"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  相似文献   

4.
<正>地理学科素养是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具备的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和地理情感,以及能够运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判断与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应在地理学科素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目前确立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这四个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中学地理教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给出了  相似文献   

5.
林国胜  高英俊 《地理教育》2022,(z1):102-104
2015年起,教育部从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发展了"核心素养"这一观念来迎接时代的挑战.为推动学生的发展和学科的进步,地理学科提出了四大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给出的定义来看,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  相似文献   

6.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维度。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微课教学,一方面搭建了一个作为课堂的补充和延伸的有效平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地理教学三维目标的顺利实现,最终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7.
汪维 《甘肃教育》2023,(21):67-70
人地协调观是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地理素养,对初中生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意义重大。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在教师观念、教学方法、课程开发、评价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增强教师对人地协调观的认识、创新教学方法、开发地理课程资源、健全评价方式,这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首位素养是人地协调观,人地关系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本文以河西走廊这片热点区域为例,阐述如何从中学地理教学的三个角度"地对人""人对地""人地和谐"对区域的典型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梳理归纳,引导学生感悟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四个要素。试图面面俱到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往往并不现实。"人地协调观念",对其他三个要素的落地具有一定的统领作用,应当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研究的第一要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是可以比较轻松地捕捉到培养学生人际协调观念的契机的。而只要捕捉到了这一契机,就可以形成比较清晰的人体协调观念培养途径。培养人地协调观可从三个角度入手,人地协调观念作为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的一个素养,可以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有一个高屋建瓴的视角,从而引领学生更好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建构,进而保证核心素养的落地。  相似文献   

10.
朱中建  普春花 《地理教育》2024,(S1):220-221
<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方面,其中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区别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中最特殊的一项指标,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1]。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是由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  相似文献   

11.
高中地理教学审美与艺术课程审美有很大不同,教学中不能机械地将艺术审美与地理审美等同,要从高中地理课程性质出发,融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递进式培养地理审美层次.高中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  相似文献   

12.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强调了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四个方面素养的培养,而学习兴趣是贯穿这一培养过程的一根主线。教师可通过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高旗  毛秀英 《广西教育》2023,(20):133-136
本文以《风成地貌》一课教学为例,探讨基于学科逻辑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形成地理学科逻辑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以培育核心素养为纲,是地理教学改革的主旨所在。为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强化其综合思维,引导和帮助学生从地理视角认识、欣赏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需要在价值引领、深度教学、学生本位三重维度上培养学生养成稳定的心理品格,以此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地理科学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是中学地理核心素养的引领。从课内、课外提出初中地理环境教育中人地协调观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6.
核心素养教学倾向是教师生成核心素养教学行为的前提,对学生最终习得核心素养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通过分析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和人地协调观教学行为的关系模型.通过对地域分布广泛的60位地理教师样本进行人地协调观教学行为、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及各影响因素水平测评,分...  相似文献   

17.
吴早亮 《地理教育》2024,(S1):84-85
<正>新课程新教材强调核心素养的落实,强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落实地理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教师教学要会创设基于生产生活的教学情境,用地理原理、规律解释生产生活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8.
人地协调观素养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核心素养之一,但当前有关学生人地协调观素养形成的评价研究较少。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具有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和富有层次性的特点,可以很好地诠释人地协调观素养形成的心智过程。文章以其为理论基础,根据课程标准中对人地协调观内涵、表现、水平等级的描述,构建了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评价框架。该框架包括“自我评估”“元认知调控”“认同和内化”三个一级指标,“学习动机”“学习目标的设定”“认知过程监控”“人地关系认识”“人地矛盾分析”“人地协调观的应用”“人地协调观价值内化”七个二级指标,包含了多种教学评价类型,融入了教师和学生两个评价主体,能从多个角度追踪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首次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核心素养的培育纳入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其中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之间的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是初中地理教学重要的育人价值所在。“人地协调观”是关乎人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和“观念”,包括科学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基本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20.
户外真人秀节目依托生活情境展开,并蕴含丰富的地理课程资源,对助力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有积极意义,本研究运用文献阅读法与个案分析法,挖掘《爸爸去哪儿》节目内容中符合初阶段地理课程特征与理念的教学资源,结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加以探究,得出其在人地协调观培养、乡土地理资源开发、教学活动创设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望由此对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