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究素养发展的教学认识论,旨在澄明知识与素养的关系及其转化的认识论原理与教学机制。素养作为道德性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一学习结果基于知识并超越知识,诉求于学习者能够在复杂情境中开展道德性的知识迁移与运用。可见,实践性是素养的本质特征,内蕴知与行、理智与德性统一的认识论意义。这一本质特征诉求于教学认识论应处理好“学”与“用”的一体化关系。传统教学认识论虽然一贯倡导“学以致用”,但由于理性主义知识观的钳制,在处理知与行、“学”与“用”的关系问题上深陷先后论、工具论、机械论等二元论困境。二元论的症结不仅割裂了“学”与“用”内在的一体性,而且难以确保学习者所获学习结果的实践性。“用以致学”通过调整“学”与“用”的位次关系,旨在重估行动、实践的认识论意义,进而更好地促进“学以致用”。“用以致学”作为实践取向的教学认识论不仅勾勒出化知识为素养的教学机理,同时还体现了现代认识论研究实践转向的趋势、学习科学的最新进展以及中国文化内蕴的力行认识论传统等依据。  相似文献   

2.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环境、制药等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为提高“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质量,针对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课程教学实际,从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过程管理、加强工程思想培养等方面对“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大学课程与教学观的批判及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大学课程与教学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指出这是现代“旁观者式认识论”、制度化生活秩序、科学化学校教育理念的必然结果。后现代主义认为,课程与教学的本质在于转变,教学应是课程的开发过程,而课程则应作为教学事件。这对我们变革大学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高校各类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主题。“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相关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中提出多维度教学理念,将教书育人、哲学沉思、人文熏陶、技术手段有效结合,促使人才培养通专结合,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另外,通过挖掘融合“化工原理”课程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元素,对理工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组织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和课程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期为培养新时代化工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一书中提出马克思思想历程存在“认识论断裂”。审视阿尔都塞所谓马克思“认识论断裂”的三个理由,可以得出结论,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概念密切联系、人的问题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不可或缺的内容与主题、意识形态与科学理论的难以截然区分,这就表明阿尔都塞关于马克思思想中“认识论断裂”主张是有失偏颇的。剖析阿尔都塞所谓“认识论断裂”主张的失当之处对于弥补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人的本质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上的困境、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人的内在联系、明确科学与意识形态的辨证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先验逻辑是康德认识论批判的主体部分,既有先验认识论结构,也有形式逻辑脉络,包含“真理的逻辑”和“幻相的逻辑”。在先验逻辑中,形式逻辑的对当关系、命题逻辑、三段论与先验认识论的概念分析、原理分析、幻相分析之间,具有精巧的对称结构。在哲学维度,先验逻辑是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其中,逻辑线索构成康德认识论迷宫的“导航”,同时它也是认识论体系的“脚手架”。在逻辑史维度,先验逻辑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结合,意味着非经典逻辑的萌芽,对现代逻辑哲学具有启示意义,并成为黑格尔辩证逻辑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研究认识论,第一,在对象上要把“客体”与“主体”结合起来。“主体”必须研究,但不能忽视“客体”,只有注重两者及其关系,才能拓宽认识论的对象域。第二,在视角上要把“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微观视角固然必要,但宏观视角不可抛弃。只有同时从两种视角展开,才能强化认识论的广度和深度。第三,在方法上要把“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定性”分析虽然是基本方法,但随着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的发展,认识论要注意纳入一定程度的定量分析,只有两者相统一,才能使认识论更为科学化、精确化。第四,在结构上要把认识论问题作为“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来考察。将认识、实践作为两大系统,探讨这两大系统的要素及其内部所包含的更小的要素,有利于完善认识论和正确指导人们的实际活动。  相似文献   

8.
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之间存在非常复杂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对于二者关系的传统认识主要源自实证主义的认识论。从实证主义、现象学一解释学和批判理论的认识论来考察,会发现课程理论源自具体的课程实践,具有多种类型,二者之间是一种平等对话和开放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研究认识论,第一,在对象上要把“客体”与“主体”结合起来。“主体”必须研究,但不能忽视“客体”,只有注重两者及其关系,才能拓宽认识论的对象域。第二,在视角上要把“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微观视角固然必要,但宏观视角不可抛弃。只有同时从两种视角展开,才能强化认识论的广度和深度。第三,在方法上要把“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定性”分析虽然是基本方法,但随着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的发展,认识论要注意纳入一定程度的定量分析,只有两者相统一,才能使认识论更为科学化、精确化。第四,在结构上要把认识论问题作为“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来考察。将认识、实践作为两大系统,探讨这两大系统的要素及其内部所包含的更小的要素,有利于完善认识论和正确指导人们的实际活动。  相似文献   

10.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是化工专业及其相近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复试的必考课程之一,有着十分重要的教学地位。国家教育部在2003年评出的首批100门国家级精品课中就有两所高校的化工原理课程名列其中,足见该课程的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十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先后被学院、省评为有力地促进了化工原理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品牌课程”、“精品课程”。我们的主要做法有如下几个方面。一、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工原理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与哲学认识论相比,课程论认识论所要探讨的是课程论研究当中特殊的认识问题.就我国课程论研究的现状而言,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论研究中的价值中立与价值负载、课程研究的本土意识和国际视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虽然《化工热力学》教学体系本身严谨而完整,该课程在整个化学工程领域中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但其教学效果却并不很理想。本文针对化工热力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化工热力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寓情于教、内外并举、多种教学策略联合使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化工热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前,理论界之所以对孟子认识论的评价存在着争论,往往在于对其认识论范畴体系缺乏深入而系统的探讨。因此,弄清孟子认识论主要范畴的基本涵义,诸范畴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的逻辑进程,对正确评价其认识论,应是有意义的。一、“天”与“人”“天”和“人”是孟子认识论的一对核心范畴。孟子围绕“天人”关系,从对认识  相似文献   

14.
课程与教学整合论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困扰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现代教育中的二元论思维方式是造成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 ,这种根源有广泛的社会背景和现代科学的支撑。 2 0世纪的教育是以课程与教学的分离为特征的。然而 ,早在 2 0世纪初叶 ,约翰·杜威就系统提出了整合课程与教学的理念。 2 0世纪末叶 ,重新整合课程与教学已成为时代精神的要求。一、现代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的分离“现代教育” ( m odern education)主要不是一个时间概念 ,它表征的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教育——与“科学—技术—工业文明”相对应的教育。“现代教育”,作为一种观…  相似文献   

15.
“化工热力学”是化学工程领域中最重要的学科分支之一。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化工热力学”兼具工程性和理论性,在实施工程化教育和培养新化工人才的过程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工科背景下,立足一流化工及相关领域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讲述教学内容及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如何适应当今社会迅速发展和产业新需求、教学质量如何有效评定和提高、思政理念如何有机融入“化工热力学”教学等几方面内容,形成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与实践,促进该课程在化工专业领域课程体系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服务学习”课程模式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华 《教育探索》2006,(2):22-23
“服务学习”课程模式是指在教师组织指导下,配合学科及课程设计,规划具体学习目标,探讨社区需求,把课堂教学与无偿的社会服务相结合,在服务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一种课程模式;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该模式对学校、社区具有双重作用;实施“服务学习”课程。重点是抓好课程的设计(课程的目标、内容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在讲授“化工原理”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必须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树立工程观念,从而使学生成为“工程应用型”的技术人才。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要讲好“化工原理”必须始终贯穿工程观念。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特点,“化工原理”这门课程既不同于基础课程那样抽象,又不同于专业课那样狭窄,那么它的特点是什么呢?“化工原理”是讲授化工单元操作基本原理及其典型设备的具有承上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课程观中,课程是一个静态、封闭的实体。它引发出课堂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重模仿轻创造、重接受轻发现、重统一轻差异等一系列问题。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课程观,必须首先对其深层的哲学基础进行置换,也就是实现从认识论哲学向过程哲学的转向。在过程哲学视野中,课程是一种过程性的存在。强调课程目标的发展性与生成性、追求课程结构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倡导课程资源的“生活化”与“事件化”、坚持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是过程课程观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9.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相关过程工业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以周口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认真分析了“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使“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更加适合师范类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真善美统一的教学认识论教学过程观有助于我们在教学实际活动中从更高的课程与教学哲学层次上把握和落实新课程改革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理念。克服主知主义等弊端,从而“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身心和谐的健美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