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一、问题缘起人教版四年级下"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典型的起始课,经常被选为研究课。在一次教研中,一位教师先让学生自己画三角形,从交流画法中认识三角形概念;再通过自学交流,明确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三角形高的表述;接着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画三角形的高,让学生画出几个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然后通过动手围四边形和三角形,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动态变化移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感受随着三角形的变化它的高也会随之变化。这样的教学流程我们都觉得很流畅,没有问题,何况学生的课堂表现也非常活跃,表面看教  相似文献   

2.
学生画三角形的高存在三个难点:不理解高的概念;难以厘清非水平方向上的高;动手能力欠缺。采用"双尺画高法",并引导学生运用二维思维画高,可有效突破此难点。  相似文献   

3.
[教学案例] 在教学“高矮”一课时,我让学生初步感知高矮的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在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让他们说出两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后,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我与一名同学比高矮,与身高不同的两名同学比高矮。 为了让全体学生都亲身经历比较高矮的过程,我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比高矮。我的话音刚落,学  相似文献   

4.
由于“三角形的高”这一概念是在垂线、垂足、线段等概念的基础上建立的,又不受方向的限制,所以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实践。教师把各种三角形(或三角板)分别竖立于桌面,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多高,怎样量出它们的高。并亲自量一量,再不断改变图形的底的空间位置,让学生量高,在量的过程中逐步概括出三角形高的定义。特别要使学生明确,底和高是互相联系的,三条边都可以做底边,都有相对应的一条高,并初步学会画三角形的高。教学三角形高的画法时,要引导学生运用由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先…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0~13长短、高矮及相关练习。教材分析1“.长短”“高矮”是在学生学会了事物的多少之后所安排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短、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长短、高矮的方法。2.长短、高矮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所以我将它们放在一个课时处理。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通过小组活动探讨比高矮的不同办法,知道长与短、高与矮是比出来的。2.学生通过比长短、比高矮的学…  相似文献   

6.
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时,已认识到图形的高的概念,并且已具备了"通过已知直线外一点向该直线作垂线"的基本技能.那么,对于"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学生的现实基础怎么样呢?笔者在课前进行了前测,让学生画出三角形的高. 前测中,有5个学生能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如图1;有26个学生从一个顶点向对边画直线,但明显和对边不垂直,如图2;还有6个学生认为三角形的其中一条边就是三角形的高,如图3.从前测结果看,学生对于三角形高的认识是很模糊的.于是,我在教学这节课时,课始主要是通过联系与对比,帮助学生系统建构三角形高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内容和要求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比较物体的高矮,使他们懂得高和矮概念的相对性。 2.教幼儿学会用“最高”、“比较高”和“最矮”说一句话。 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和判断事物的能力。情况分析我班幼儿对物体的高矮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对物体高矮是相对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这一概念模糊不清。为此,我设计了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和自身感觉来认识物体高矮的活动。活动准备 1.贴绒教具:长颈鹿、大象和松鼠。  相似文献   

8.
请按角分类,说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名称,并画出每个三角形中规定底边上的高。图(1)中的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所以是锐角三角形;图(2)中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所以是直角三角形;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6-17页。教学目标1.通过比高矮,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高矮的过程,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将数学书放在课桌的左边,将数学练习本放在课桌的右边,将铅笔盒放在桌子的前面。(评析: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点点滴滴抓起。)活动一:创设情境师:我们要进行一…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是小学数学第八册“三角形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概括、探索未知和创造的能力。三、教学设计(一)联系生活,课前调查课前调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投影展示: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2.播放录像师:接下来看老师收集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3.导入新课。师: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1.三角形的意义(1)让学生用小棒围三角形。(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三角形。)(2)师生判断摆得是否正确。为什么有一个围不成?(3)师:你们认为围成三角形的小棒表示的线是线段、射线还是直线?(4)引导讨论: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5)师生共同概括出三角形的意义。(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6)突出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围成”这三个词。(7...  相似文献   

11.
孟茜 《湖南教育》2003,(22):34-34
一、导概念的形成。以往,在学习数学概念时,教师偏重于教学的结果,学生则偏重于记忆结果,而忽视了思索和理解概念形成的实质及要素。课改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概念的生成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素材,便于他们从中抽象出概念。例如,教学三角形概念时,学生先举出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在头脑中有了初步印象,再用三根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并说说是怎样摆的,动手画画三角形,并说说是怎样画的。在此基础上,学生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就不难了。二、导定律、公式的发现。小学数学教材中,定律、公式虽然不多,有的也不像中学教材那样明确提出,但教师的…  相似文献   

12.
正一、重观察感知,建立空间观念1.摄取现实原型,唤醒生活经验认识物体时,教师可摄取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原型来帮助学生抽象出各种图形。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教师用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形状的实物图片如红领巾、建筑物、交通标志牌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自然地抽象出三角形。这样以生活原型作为思维的材料,可有效激活学生的原创思维。2.抽象标准模型,建构概念表象如上例,当学生概括出三角形时,课件隐去实物,抽象出各种三角形,把学生引入标准三角形的世界,再跟进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呢?下面以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一课为例,谈一谈笔者的思考。一、在操作中巩固经验通过课前学情调查,已经了解学生能够说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于是笔者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开展了非零起点教学。师:你能在学习单上画一个三角形吗?画完之后,四人小组互相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你们画的三角形都有哪些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一、联系生活 ,激趣导入1 复习已学过的锐角、直角、钝角 ,并在黑板上画出来。然后分别在角的两边得到两条线段 ,再将这两点连接起来(师边说边画 ,使学生明白这一过程)现在得到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2 今天要重点探索三角形的什么呢?板书 :意义、特征、特性、分类。3 问 :日常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呢?学生回答后 ,出示红领巾、三角旗、房架模型等 ,将实物放在黑板上 ,沿其轮廓画出三角形 ,画好后 ,拿去实物 ,问 :这些图形是什么形状?板书三角形。这些物体虽然大小、颜色、材料各不相同 ,但都有共同特征 ,即形状是三…  相似文献   

15.
<正>【缘起与思考】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是继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的又一节几何概念课。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完全空白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但是真正理解公式的却凤毛麟角。课前我在班内做过一个调查,我班学生31人:已经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有9人,对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一定理解的只有3人;对课中所述的三个三角形,会进行面积计算的学生分别有29、23、23人;标有底和高的等腰三角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笔者听了“三角形的认识”一课,颇受启发,现就该课两个环节独特的设计,结合以往传统的教法,谈谈我的一些体会。案例一:如何揭示三角形的概念?传统的教法:先请学生说说生活中有那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再让学生利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然后请学生归纳什么叫三角形,最后利用多媒体显示如下一组图形,请学生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这个环节作为三角形概念的巩固练习。  相似文献   

17.
本课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找三角形、画三角形、比较三角形"的活动实现了三角形概念的主动建构,"拆拼三角形"的活动体会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贺卡"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底与高的相互依存关系,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在动手操作尝试画高、辨析交流、学生演示和观察的过程中,掌握画高的方法,体会三角形高与底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代胜  朱艳 《湖北教育》2023,(1):65-66
<正>“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聚焦图形的特征及概念本质,深入认识三角形。一、借助“说明书”,经历三角形定义的形成过程三角形的认识分直观辨认和概念理解两个阶段。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任务:先画一个三角形,再将画三角形的过程写成说明书。学生都能画出三角形,但对画三角形的过程的描述缺乏逻辑性。笔者收集了学生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进行了如下交流。  相似文献   

19.
正《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属于图形概念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重点是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相对应的底和高。如何让抽象的概念逐层深入,让学生自己建构起三角形概念?如何深化学生对底和高对应关系的理解?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画指定底对应的高?这些是教师较为困惑  相似文献   

20.
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能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是指能对知识进行应用,能解决问题。所以探明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真"理解就尤为必要。【片断回放】当学生已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知道了组成三角形的三边特征后教师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一:用这些小棒摆一个三边不相等的三角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