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国,是周宣王的弟弟姬友受封之地。为谋求发展,他深谋远虑逐渐吞并周边多个小国。后其子武公助平王东迁,占领了虢、郐二国的十邑之地,定都在桓公经营的郑父之丘,即今新郑市所在地。50年后,郑国“初霸中原”,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春秋争霸战”。  相似文献   

2.
春秋郑国是居于中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始都于郑(今陕西凤翔县一带),后迁都于拾(今陕西华县);春秋早期郑武公东迁于中原溱洧之间古郑城(今河南省新密市溱洧交流一带),称"新郑",后郑文公时迁于今新郑市郑韩故城,是为郑国四都三迁。但长期以来,郑国东迁溱洧之间古郑城却不为人重视。古郑城所在,不但文献记载颇多,而且遗存有众多文物遗迹,在春秋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郑武公将郑国东迁虢、郐间的初都京城;周平王二十八年(公元前743年),郑庄公将郑都迁至郐地新城;周惠王六年(公元前761年),郑文公定都新郑,郑国共三次迁都。郑国最后一位国君郑康公,于二十一年(公元前375年),被韩国所灭。周显王遵循“灭国不灭祀”的历史惯例,封其子宙公之子据公于嚣山之阳,称践土君,守祭武公寝陵。此处被称为“郑王之墟”。这里便成为中国最大、最早,流传时间最长的郑氏祖茔。  相似文献   

4.
借刀杀人     
春秋时期,郑国准备进攻刽国。郑国的国君郑桓公想,刽国的文臣武将足智多谋、勇敢善战,如果郑国攻打刽国,一定会遭到他们的顽强抵抗。怎么办呢?郑桓公左思右想,有了主意,他列出一张名单,上面记录着刽国最杰出的文臣武将的名字。郑桓公把这张名单公布于天下,并且公开声明:郑国只要攻下刽国,就会给名单上的文臣武将封官,还要把刽国的土地全部分给他们。  相似文献   

5.
《清华简(陆)·郑武夫人规孺子》记载郑武公曾“处于卫三年”,这一材料似乎揭示了郑国在“两周之际”曾作出了巨大的政治转向。郑桓公预感天下大乱,带领周之遗老史伯、虢叔等东迁,代表了畿内诸侯的利益。因此幽王死后,郑国拥立携王,形成“二王并立”的局面。而郑武公极有可能在此时被卫国软禁,“处于卫三年”,并作出了拥立周平王、迎娶仇敌之女武姜的决定。郑国虽然支持平王取得了王位,但与周天子之间的矛盾并未消除,两者之间的不信任感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扩大,在繻葛之战后最终走向破裂。  相似文献   

6.
郑韩故城原为商代郑族居地,西周时期称做“郑父之丘”,春秋战国时期为郑、韩两国国都,秦代始称做新郑,沿用至今。郑国首创出将国都划分为东、西两城的双城布局,西城为郑、韩两国的统治中心,韩国宗庙的石碑,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一通石碑就出土在这里;东城为工商业集中分布的地区。郑国与商人订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保护工商业的“质誓”盟约,从而促进了工商业的迅速发展,涌现出以弦高为代表的爱国主义富商群体。有城有市,方为城市。郑都东城“逵市”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具有具体名号的市场,郑国国都也是出现于中原地区的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城市。  相似文献   

7.
值得深思的是 ,春秋时期的强国为什么都兴起于弧形中间地带 ?平王东迁之初 ,齐、晋、秦、楚与中原地带的鲁、卫、郑、宋、陈、蔡及周王室的领土规模大致相当 ,人口、财力亦差别无几 ,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春秋初年 ,郑国一度势力最强 ,郑庄公曾败王师 ,侵四邻 ,史称“小霸” ,但仅仅是昙花一现。鲁国当时与齐相侔 ,童书业先生曾言鲁国“祗一败于齐 ,而四败宋 ,两败齐 ,一败卫、燕 ,直至桓公称霸前夕 ,鲁之国势尚强 ,不亚于齐” 。而鲁后来每下愈况 ,对齐被动挨打 ,几无还手之力 ,勉强靠晋、吴等国支持 ,才保住社稷不灭。中原地带的诸邦为什…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在西周春秋之际,就有所谓"和同"之辩.史伯在回答郑桓公发问时指出,先王务"和同",和五味以调口,和六律以聪耳,又使百姓"和乐如一".  相似文献   

9.
虢国是西周初年的诸侯封国.虢仲、虢叔为周文王的弟弟.他们分别受封为东、西二虢,东虢在今河南荥阳.西虢在今陕西宝鸡东。周平王四年(前776).东虢被郑国所灭。西虢后东迁至今河南三门峡黄河两岸,《汉书》等史籍中称之为北虢、南虢,前655年为晋国所灭。  相似文献   

10.
《左传》载鲁隐公元年夏五月,郑庄公克段于鄢,段的罪名是"袭郑"。今依据原始文献尤其是之前尚未被研究者采用过或未被充分使用过的历史文献,对郑伯克段于鄢的史事进行探微发覆,第一次指出:郑庄公克段是有鉴于当时晋国因分封导致的连年战乱;郑庄公果断克段,化两国为一国,为其图霸事业奠定基础;晋郑两国在东周初年的越礼行为是春秋时期一系列不法事件之导源;《诗经·郑风》中两首《叔于田》乃是讥刺郑庄公未能很好地行使大司徒之权。结论:所谓郑伯克段于鄢纯系郑庄公制造的冤案,但段亦确有越礼之行,郑伯克段,对春秋史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郑国的"小霸"事业是夷夏东西交互胜败的历史大势及郑庄公雄才大略之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20.
党领导人大,人大接受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党对人大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即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来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法治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一身二任,责任重大,惟有来自人民授权的人大对其进行监督,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性。着力培育和发展人大这种监督力量来实现对党的监督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最为可行和有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