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于分式方程有惟一解问题,由于忽略有增根的多种情况而出现错误.求解时,应分情况讨论进行,现举例说明如下. 问题a为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x/(x-2)+x+1/(x-3)+2x+a/((x-2)(x-3))=0有惟一解,并求出方程的惟一解.  相似文献   

2.
在有关立体几何中点、线、面之间的计算时,我们往往只求出一种情况.而实际上,经常存在有多解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注意思考和积累,培养严密的思维能力.下面谈谈有关点、线、面多解的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3.
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的核心,它揭示的是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瞬时对应关系.在具体应用中,对单个物体比较好处理,但在处理两个或两个以上有一定联系的物体组成的连接体时,往往会有些困难.下面举例谈谈对这类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选择题也有难易之分.譬如,竞赛卷中的选择题难度就较大.在练习中,在考试中,在竞赛中,解错选择题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故有剖析原因,吸取经验和教训的必要.究其病因,主要有以下七条.一、  相似文献   

5.
有些数学题有增根的情况,如果忽略了它的不可能性,就会使题目产生2个或2个以上的错解.特别是在解三角形的过程,会发生这样的情况.笔者在解三角形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不同的方法去掉增根,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有些与一次函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在题目给定的条件下,其答案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果,解决这类问题时,许多同学往往因忽视某种情况而导致以偏盖全.本文略举数例,说明如何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此类多解问题.例1 如果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2≤x≤6,相应函数值的范围是-11≤y≤9,求此函数解析式.分析因为函数的增减性不明确,所以应分k>0和k<0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解①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从各省市中考试题来看,有关圆的两解问题经常出现.这类题目重在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要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应用分情况讨论的思想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解题时考虑不严密,形成思维定势,就会漏解.现就圆中常见的两解问题归类解析,供大家参考.一、点与圆的位置不确定时,会有两解问题例1在同一平面内,点P到圆O的最长  相似文献   

8.
许多同学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由于概念不清、理解不透,在解题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本文列举了容易出错的几种情况,以期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例1 a为何值时,方程a~2x~2+(2a-1)x+1=0有两个实数根?错解∵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相似文献   

9.
波动问题的周期性、重复性及多样性造成了波动问题的多解性,有的波动问题有几个满足问题的解,也有的问题可能具有一系列满足题意的解.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常常无意识地以某一个特解作为问题的结论,而漏掉其他一些可能的解.本文结合具体的实例归纳了七种多解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一词多义解     
每种语言的词汇都有一词多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这种情况会增加初学者的学习难度.人类要表达社会生活中各种活动的细微区别,就需要丰富的词汇.要增强表达能力,除了创造新鲜词汇外,人们还利用原有的词汇变化出新的词义,出现了同义、近义、反义等多种词汇变化.  相似文献   

11.
求解直线方程时出现漏解是一种普遍现象.由于直线方程的形式有好几种,所以漏解的情况多种多样.但是只要我们把导致漏解原因分析清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竞赛中有许多涉及整数解的问题,有些问题要根据整数的性质,用分类讨论的办法,探究各种情况,最后求得结论.具体的做法有归结为不定方程的整数解,归结为积或分式讨论约数,或分奇偶数讨论或罗列各种情况一一列出,下面以近年来的赛题为例,探讨这一方法的运用.一、归结为积或商,讨论约数例1已知正整数a,b的最大公约数是3,最小公  相似文献   

13.
忽视特殊情况而致错例1过点(0,1)作直线,使该直线与抛物线y2=4x仅有一个公共点,则这样的直线有A.1条B.2条C.3条D.0条  相似文献   

14.
一元二次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因此,其解的情况就有它本身的特殊性,正基于这种特殊性,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相关的创新题也层出不穷:情境新、题型新、考查的角度新.为了使同学们熟悉  相似文献   

15.
初中物理中物质运动一章,时常出现给定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要判断此物体有这种运动情况所选用的参照物,或者给出几个物体的相关运动情况,要判断这些物体以另一物体为参照物的运动情况.这些题型对初学者来说感到难以下手,这里介绍一种用数学方法来“求解”参照物或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依据是:“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所以不妨假设物体相对于地面(即以地面为参照物)的速度为v物,选择的参照物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v参,并且选取参照物相对于地面运动速度v参的方向为正方向,如果某物体运动方向与v参相反,那在它的速度前加“-”号.  相似文献   

16.
学生作业的好坏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一面镜子.由于在教学中,注意了解题的方法,对解题后的检验和再看一看、想一想重视不够,出现增解,漏解和误解的情况.本文选出学生作业中出现错误的一些例子加以评说,希望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并供同行们在教学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中物理中有些问题涉及的物体运动具有周期性或对称性(例如圆周运动和机械振动),而题中又没有对某些条件进行限定或约束,使它成为一种多解类的问题.这类题的难度不一定很大,但如果答题者不够细心,往往只按特殊情况来处理,而忽视一般情况,导致解题结果只是一个特殊解,造成丢解.  相似文献   

18.
与圆有关的多解问题,在考试中常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解答时,同学们经常会出现漏解的情况.为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一问题,现举例说明.一、忽视了垂足在直径上的位置有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在学完圆的有关知识后,会发现有些习题常出现一题多解的特点.这是由于图形的位置及圆的对称性等特性而出现的情况.因此,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慎重地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答案.有关圆中一题多解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汉语词汇在演变过程中,由原来的意思会派生出引申义、比喻义等,形成多义词。许多场合一般有固定的意义和用法,有时按其本意直接解释,或者按照另一个意思理解,倒显得新颖别致,幽默风趣。我们姑且把这种语言现象称为词语的“直解”和“别解”。细析之,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语内部结构改变。《动物世界》解说词中,有这样的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