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1 冰上弯道技术基础训练 1.1冰上弯道的滑跑技术练习 在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的冰上弯道技术训练中,首先要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弯道滑跑技术动作,抓好冰弯道技术基本功:运动员左、右腿弯道支撑练习,左右腿走弧练习,弯道的交叉步练习,冰上弯道皮筋牵引练习;掌握以上技术练习后,泣可蹬拉重物练习.让运动员提高在身体倾倒的情况下熟练掌握和控制身体重心的稳定性和单腿支撑的能力。学习和掌握弯道滑跑技术,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相似文献   

2.
高伟 《冰雪运动》2012,(4):6-10,26
不同项目对运动员体能具有不同的专项要求,最终形成的体能带有明显的专项性特征。短距离速滑属体能主导类速度力量性项目,体能差别是目前制约我国短距离速滑进一步发展的症结所在。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具有最佳的身体形态将有助于比赛的成功,身材高的运动员在滑跑弯道时,较身材矮的运动员具有生物力学上的优势,不同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身体素质的发展;无氧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的能力,这两个系统的能力水平是短距离速滑专项耐力的基础,训练水平越高的运动员无氧功率输出越高,抗疲劳的能力越强;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运动素质训练是短距离速滑体能训练中的最重要内容,力量的产生是由肌肉本质特性决定的,力量训练是核心,但力量训练本身不是目的,是为速度训练服务的,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主要通过运动素质表现出来。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主要体现为身体形态的专项性改变、生理机能的专项性提高和运动素质的专项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速滑运动员掌握正确的弯道滑跑技术要从少年儿童时期抓起。在抓好全面身体素质训练的基础上,还要密切结合专项特点进行身体机能和肌肉力量等基本功训练,为掌握正确的弯道滑跑技术和将来创造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速度滑冰是力量耐力项目。速滑运动员在冰面上的高速滑跑,不仅需要很强的维持平衡和保持蹲屈姿势的静力性力量,而且需要很强的“爆发性”展腿蹬冰的动力性力量。在各项距离的全程滑跑中,为了始终保证强而有力的蹬冰,尤其需要高度发展力量耐力。速度滑冰是典型的周期性运动,速滑运动员在任何一项距离的全程滑跑中,左腿和右腿几乎同样地承受着巨大的负荷量,因此必须同样有力量,必须同样具有高度发展的力量耐力。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速滑运动员(包括优秀速滑选手在内),左、右腿的力量与力量耐力的发展还不均衡的。一腿力量强、一腿力量弱,两腿力量差别  相似文献   

5.
为了让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赛前训练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并通过赛前训练打好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基础,使之有效地转化为比赛成绩,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并结合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比赛实际的方法,认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应主要围绕力量训练、技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3个方面进行:针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力量的特点,提出绝对力量素质、速度力量素质和力量耐力素质的赛前训练方法;在技战术训练中应追求最佳的整体技术训练效果,以及运用匀速滑跑和加大最后冲刺距离的战术与合理分配速度的战术;分析了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提出采用主动放松法和环境放松法等方法克服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优秀速滑运动员冰上弯道滑跑和陆上模拟训练肌肉用力特征的对比研究,为提高陆上训练的专项性提供科技支撑。方法:以奥运冠军张虹为研究对象,采用视频与肌电同步技术采集冰上与陆上肌电参数,从做功的主要肌群、肌肉激活强度和肌肉激活顺序3个方面,对弯道滑跑肌肉用力特征及陆上模拟训练的专项性进行分析。结果:张虹胫骨前肌和股前肌群是冰上支撑阶段的主要做功肌群;胫骨前肌自收腿起至着冰止,处于持续发力状态,蹬冰时灭活;股前肌群着冰前处于激活状态,收腿阶段灭活;胫骨前肌激活程度屈过程大于伸过程,股前肌群激活程度伸过程大于屈过程;陆上模拟肌肉用力特征与专项有一定差异,但对股前肌群有较好的训练作用。结论:冰陆间肌电的差异是由于支撑条件与方式不同引起的,根据专项技术的特殊需求,对训练器材进行适当改造和对训练细节进行完善,可进一步加强训练的专项化程度,提高训练效益。  相似文献   

7.
速滑运动员要想掌握正确的弯道滑跑技术,就要从少年儿童时期抓好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密切结合专项特点的身体技能和肌肉力量等基本功的训练,为掌握正确的弯道滑跑技术和将来创造优异成绩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选择2010年冬奥会周期前后的国内外优秀女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于静、王北星、李相花和沃尔夫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荷兰Heerenveen、哈尔滨冰上基地数字化冰场所采集的相关比赛滑跑速度信息,分析500 m项目优秀女子速滑短距离选手弯道滑跑速度特征。探讨了国内外优秀女子速滑短距离选手在弯道滑跑速度特征方面的差异,重点分析我国优秀速滑短距离选手于静在2009~2011年弯道滑跑速度特征的变化,旨在进一步认识女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500 m弯道滑跑技战术特点,为深入探讨速滑短距离项目弯道技战术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朝鲜速滑运动员1980年冬在我黑龙江省冰上基地人工制冷冰场进行了冰期训练.在共同训练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在身体训练中所采用的一整套专门性动作和各种柔软性动作,这是朝鲜教练结合本国运动员的实际创造出来的一整套动作.这些动作,对中国运动员也是有参考价值的.它可以发展速滑运动员所需要的柔软性身体素质和力量性身  相似文献   

10.
短道速滑对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均为最大速度的滑跑),是属于最大强度的作功(从30秒至5分钟)。完成滑跑基本上是依靠无氧供能。因此,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训练应明确地显示出无氧训练的方向。 为了在500、1000、1500m的竞赛中获胜,运动员的腿部肌肉的最大静力力量的发展必须具有较高的水平。因此,运动员在力量训练中必须包括下列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速滑陆地模仿练习的专项性,采用视频和表面肌电同步采集了王北星冰上专项和陆地模仿下肢支撑腿肌电参数,从主要做功肌群、肌肉激活强度和肌肉激活顺序三个角度研究冰上专项肌肉用力特征及陆地模仿练习的专项性。结果显示:冰上下肢专项肌肉用力特征是:胫骨前肌和股前群肌是主要做功肌群,胫骨前肌的屈过程激活程度更大,而股前群肌是蹬伸过程的激活程度更大,着冰前胫骨前肌就处于持续发力状态,蹬冰时灭活,着冰前股前群肌出现预激活,离冰时灭活。陆上滑跑模仿练习在主要做功肌群、肌肉激活强度屈伸间变化及肌肉激活顺序上与专项相似,具有较高的专项练习价值。但在肌肉激活强度、胫骨前肌做功时程和腓肠肌动员方面明显不足。建议:将来运动员在陆上进行此项练习时应在动作速度、非稳定支撑、着地前的足背屈和蹬伸末期伸踝等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2.
速滑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对体能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更是掌握冰上专项技术的重要基础。认为我国速滑运动员在近6个月的冰上训练阶段忽视力量的训练,致使已获得的力量能力产生消退,是我国速滑运动员虽具有优良的力量能力却不能在比赛当中发挥出来的重要原因之一。阐述了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应遵循互补性、均衡性和全面性原则,促进滑行技术提高的原则,符合专项需要的原则,符合个性化发展等力量训练的原则;提出结合速滑专项特点制定专项力量训练计划,根据周期特点合理安排力量训练负荷,科学化安排力量耐力、速度力量、爆发力量、最大力量等发展力量的方法、手段的途径。对促进速滑教练员力量训练理念的更新,创新力量训练方法、手段和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速度滑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弯道技术已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短道弯道技术与速度滑冰弯道技术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采用短道训练后,对其弯道技术的提高和专项能力的促进具有积极的影响。结果表明:短道技术训练可降低速滑运动员滑跑姿势,弯道滑跑时身体倾倒角度增大,从而形成更为稳定的弯道支撑,专项肌群和专项能力获得提高。为改进速度滑冰弯道技术和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及竞技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足球、速度滑冰运动员髋关节屈伸肌群横断面积及力学相关指标的测定,探讨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员髋关节屈伸肌群形态特征与肌肉收缩效应的特点以及两者间的内在规律,为运动员训练水平的评估及科学选材等提供理论指导。肌肉横断面积采用螺旋CT进行断层扫描,影像分析采用MoticImagesAdvanced3 0测试系统软件,力量测试采用美国Cybex Norm等速测力系统,数据处理采用SPSS 8 0软件。结果表明:足球运动员大腿肌肉横断面积大于速滑运动员,差异主要表现在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在相同测试速度下,足球与速度运动员髋关节屈伸时,左右两腿肌肉收缩力量无明显差异。但不同项目间,同一肌群在不同关节运动,不同速度下,则表现出肌肉力量的明显不同。髋关节屈伸运动时,股四头肌与股后肌群横断面积与力矩的相关程度,足球以屈为明显,速滑以右伸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轮滑速滑技术,分别对滑跑姿势、身体重心、轮子蹬地、全身配合、直道和弯道技术以及起跑等技术特点和要求做了具体分析,并同冰上速滑技术进行了对比,能较好地帮助轮滑爱好者掌握滑跑技术。  相似文献   

16.
对速滑运动员身体形态与滑行阻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物体相对运动原理,以28名速滑运动员为测试对象,研究其身体形态与滑跑中的阻力相关程度问题。目的是为速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与选材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运动员滑跑阻力的主要身体形态指标是肩宽、身高和胸围。可以忽略不计的指标是运动员的大腿围和骨盆宽。  相似文献   

17.
薛瑞梅  于涛 《冰雪运动》2011,33(6):16-19
起跑技术训练是速滑训练的重要环节.在分析少年速滑运动员有关起跑技术的辅助训练动作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对比表明,起跑基础素质和力量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少年速滑运动员起跑技术水平的发挥.指出在进行起跑技术训练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陆地和冰上辅助训练方法与手段,提高起跑技术所需要的相关素质和能力水平,对于少年速滑运动员形成正确的起跑技术动作和日后速滑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世界速滑运动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男子5,000m最好成绩达6′51″17(我国还未破 7′30″)。5,000m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技术、力量和耐力;就技术而言,我国选手的差距,主要在弯道技术上。作者通过观察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感到我国运动员在弯道滑跑时身体重心位置,与世界优秀选手相比,存在着不同的差别,而我国身体重心问题普遍不够重视,看法也不尽一致,这样,势必影响训练的质量和效果。从现有资料看,研究弯道滑跑时身体重心问题的文章较少,本文所研究的身体重心,是指在弯道正侧面观察到的身体重心在不同的几个动作时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速滑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对取得速度滑冰的优异成绩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世界速滑强国高度重视速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通过对速滑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基本原则进行探讨,提出发展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训练中把握力量训练的本质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巧妙转换训练的内容和时机,是提高速滑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定的运动训练方法对短道速滑青年运动员下肢小肌群的训练进行实践性干预,寻找出小肌群训练在整体短道速滑专项力量训练中的权重地位。研究认为:一般专项训练方法往往忽视小肌群的专门性训练,然而在青年期时,肌肉迅速发达起来,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不断增加,通过传统的专项训练会导致大肌肉群发展速度过快,这个时期根据运动员的自身需要,注意安排小肌群的力量练习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