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高等教育的分权管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勃 《高教探索》2006,(1):25-27
分权其实是权力和职能的分工,是管理的一种技术性手段,不涉及国家权力的性质及所属问题。分权广泛运用在政治和经济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它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国外高等教育的分权管理主要有四种模式。我国高等教育的分权管理应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采取授权、委托、放权、自治等四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根据高等教育管理学和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本文试图对学院制模式的构建原则、管理职能等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认为学院制管理模式的实施是由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所决定的。它要求高校按学科群组建学院、学校的权力重心下移,重新调整高校内部“集权———分权”关系,建立和健全科学、高效的高校管理系统,即:学校是决策中心,学院是管理中心,系是质量中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管理分权”逐渐成为国内研究者关注的话题,“高校管理分权”的研究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争鸣期和深化期等四个阶段,研究内容主要涉及“高校管理分权”的含义和理论基础、必要性、目的和作用、具体路径、基本原则和主要模式等方面.“高校管理分权”研究存在“重视个别路径探索,忽视整体概念把握;重视理论层面研究,忽视实证调查分析;重视表象问题分析,忽视‘法理依据’研究;重视移植式研究,忽视本土化探索”等方面的问题.“高校管理分权”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为优化高校管理权力结构体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高校外部管理还存在管理体制不够顺畅、管理机制不够灵活、管理职责不够分明、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等问题。政府、社会与高校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分配问题,权力分配总的原则是有利于高等教育职能的实现,高校应成为权力划分的枢纽。优化高校外部管理,就是要在坚持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发挥政府的  相似文献   

5.
分权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高等教育管理改革趋势。荷兰和日本是推进高等教育分权的代表性国家,其高等教育分权在新公共管理改革背景之下产生,分权行动主要体现于大学部门。这两个国家在高等教育分权的背景和过程、政府与大学关系的变化、大学内部变化、高等教育分权等方面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在分权过程中存在一些尚未得到解决的悖论。在高等教育分权过程中,荷日两国政府保持强势地位,通过评估和认证等间接管理方式加强了对大学的管理。与过去相比,两国大学被赋予了一些新的权力,但是自主权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扩大。高等教育分权最关键的是在政府管理与院校自治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切实赋予高校充分合理的办学自主权。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结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学理的角度,诠释高等教育管理权力及其结构,并通过多维度的比较,在透视当代高等教育权力结构变革的基础上,系统地考察我国高校管理权力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关权力 结构调整和权力配置调适的原则--分立制衡、重心转移和分权共享。  相似文献   

7.
校本管理中自主管理和参与式分权的理念为解决我国现行大学制度微观层面中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校本管理不但具有在我国高校实施的可行性,而且它还具有促进高校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提高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有效性、增强学校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完善高等教育绩效责任制等优势.我国高校实施校本管理,必须依法调整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合理运用分权式管理;加强校本培训,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变革大学校园文化,完善监督和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伯顿·R·克拉克以分化理论、联邦理论、多元化理论和无序理论为基础,强调高等教育要分权管理。高等教育系统有六个层次的权力结构;有十种形态的权力形式;有四种典型的权力分配模式;还有四种权力协调方式。本文认为,高等教育分权管理的基点是学术基层组织,它是一个动态协调的过程,它有利于特色化的形成,它是一种职能分工和技术性手段,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应适当加强分权管理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高校管理创新与学院制实体化运作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管理创新是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学院制成为目前我国高校中比较广泛采用的分权管理模式。本文通过对现有院、系(所)之间管理关系以及学院制管理职能的定位与内部行政机构设置的分析,认为要发挥学院办学的积极性,理顺校、院、系之间的管理关系,学院制采取实体化运作,必须赋予学院自主理财,自主用人以及自主配置学院物力资源的权力。对学院制实体化运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重构高校治理结构: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改革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中心论题。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主要体现为权力在管理的各阶层和高校内各个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分配,以及它们相互间的权力作用关系。这种权力结构,实际上就是高校的治理结构。一般认为,大学内部的权力表现  相似文献   

11.
正21世纪提高国民素质已日益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高等教育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直接途径和有效手段已成为国家各项发展环节中的首要问题。高等教育的管理是其发展的核心问题,从宏观上看高等教育管理主要研究学校、政府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学校与政府的关系是主要方面;从微观角度来看主要是研究学校内部的管理,其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配置是关键问题。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研究理论主要来自于西方,因而比较分析国外其他国家高等教育管理现状及特点有助于当前我国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高等教育分权改革和高等教育地方化共同催生了省级政府高等教育统筹权。然而,以行政型分权和以权力分散及权力委托为主的高等教育分权模式等因素导致省级政府高等教育统筹权在实践中被弱化。要摆脱这一困境,须通过高等教育立法确定省级政府高等教育统筹权,并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教育分权的限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教育分权的有关问题 教育分权是指"现实背景中的规划者决定教育中的哪些要素(如资金、聘任、课程开发)可以分权,以及把权力分配到哪个阶层(地方、学区还是地方、学校)".[1]在实行教育分权改革的国家,教育决策权正由中央一级下放到地方、学校、教师社区和家长手中.这种分权主要强调权力的多中心,即社会、政府、家长、学校共同参与教育管理;市场机制的引入,用市场机制打破官僚机制,利用私人资本解决教育财政危机,提高教育质量.欧美各国实行分权的原因主要有:教育财政困难,利用私人资本帮助国家解决教育资金问题是许多国家进行教育市场化和教育分权化的初衷;追求卓越教育,"在欧美各国,学校教育传统功能的低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新的教育改革的重点是要恢复和改善学校教育的传统性功能."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大学自治的制度保障是高度分权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高校"法人-董事会"的内部决策以及中介组织的社会监督构成了这种制度保障的主体。要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就要借鉴美国经验,合理分权,寻求权利制衡,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废除行政级别并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认证机构。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分权化对高校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等教育管理的分权体制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体现,这种改革形成了新的高等教育利益格局,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及高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其对高校行为的影响分析,指出地方政府对于发展高等教育具有利益激励和动力,不同类型的高校面临着不同的政府和市场环境,政府权力和市场机制对高校的自主性和自律性混合产生综合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美国公立高等教育分权改革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早期和90年代中后期,美国公立高等教育分权改革出现过两次高峰。公立高等教育传统管理体制所暴露的诸多弊端以及新公共管理理念的盛行等因素推动了美国公立高等教育分权改革。州政府颁布弹性管理法案、大学系统向各分校分权、州政府削弱或解散州级高等教育协调机构和设立特许高校是美国公立高等教育分权改革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早期和90年代中后期,美国公立高等教育分权改革出现过两次高峰。公立高等教育传统管理体制所暴露的诸多弊端以及新公共管理理念的盛行等因素推动了美国公立高等教育分权改革。州政府颁布弹性管理法案、大学系统向各分校分权、州政府削弱或解散州级高等教育协调机构和设立特许高校是美国公立高等教育分权改革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试论高等学校自主和学术自由吴二持(汕头大学)一、两种理论观点与高等学校自主当今世界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权力分配,有这么一种现象:原来管理比较分散,倾向于分权制,较多强调高校自治的一些国家,政府在多方面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控制或施加影响,以利高等教育与社会...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多校园大学系统已经成为美国公立高等教育管理的主导模式.总校与分校之间在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以及其他利益群体权力的划分是多校园大学内部管理的核心问题.管理和运作一个多校园大学事实上就是一种不断寻求平衡的行为和过程,关注及思考总校与分校、效率与效益、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深入讨论美国多校园大学管理模式是有相当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治理”视野下的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变革日益显现出教育分权、主体多元与大学自主的发展趋向,这一变革趋势顺应了治理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高等教育治理主要体现为政府权威的去中心、大学自治以及各种社会组织和公众民主参与高等教育管理,折射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式治理结构、相互合作与互动协商的对话式伙伴关系、权力共享与责任分担的公共责任机制理念以及追求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想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保持多元权力的良性互动,推进高等教育管理秩序的良好运行,应从政府、大学和社会三个层面来建构高等教育治理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