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 探讨学术微信公众号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期望促进学术微信公众号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 基于期望确认模型(ECM)和PPM模型,构建了学术微信公众号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问卷搜集300份有效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用户对学术微信公众号的满意度是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满意度,间接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期望确认正向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满意感,间接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与此同时,感知娱乐、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正向显著影响期望确认,间接影响感知有用、满意度、持续使用意愿。此外,转换成本、替代者吸引对持续使用意愿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虚拟社区注重用户参与、交流互动与开放共享,为多主体协同参与价值共创提供了条件。为了深入探究价值共创模式下影响虚拟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关键因素,文章整合价值共创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系统研究了知觉价值、交易成本对价值共创动机的影响以及价值共创对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效果,并且分析了信息咨询类和情感类两种不同类型虚拟社区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知觉价值中的情感价值、信息价值以及交易成本中的信息搜寻成本对价值共创有显著的影响,而价值共创对社区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另外,不同类型虚拟社区的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情感价值对两类虚拟社区中的价值共创均有显著影响,而信息价值在信息咨询类社区中对价值共创的影响效果要大于情感类社区,娱乐价值在情感类虚拟社区下对价值共创的影响效果要大于信息咨询类虚拟社区。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探究价值共创模式下影响虚拟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关键因素,整合价值共创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系统研究知觉价值、交易成本对价值共创动机的影响以及价值共创对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效果,分析信息咨询类和情感类两种不同类型虚拟社区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知觉价值中的情感价值、信息价值以及交易成本中的信息搜寻成本对价值共创有显著影响,而价值共创对社区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影响;对价值共创的影响效果,情感价值对两类社区均有显著影响,信息价值在信息咨询类社区的影响大于在情感类社区,娱乐价值在情感类社区的影响效果大于在信息咨询类社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信息技术的持续使用是衡量其成功的重要标志,探究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是解决微信小程序用户流失的先决条件。[方法/过程]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期望确认模型,构建了微信小程序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模型,采用参考经典量表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收集,通过实证分析确认微信小程序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微信小程序持续使用意愿影响机制如下:1)用户的期望确认程度对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感知娱乐性均有显著正向影响;2)用户的满意度是影响持续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3)用户的使用习惯对持续使用意愿没有预期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孟猛  朱庆华 《现代情报》2018,38(1):5-18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移动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用户黏性,洞察用户真正兴趣和心理需求,培养用户习惯等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本文整合扩展的ECM-ISC模型、自我决定理论及习惯,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概念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设计调查问卷;针对微信用户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共回收234份有效问卷,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数据,在排除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下,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评估,并对研究假设和调节效应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持续使用意愿和习惯直接影响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习惯对持续使用意愿和行为之间有负向的调节作用;使用后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及自我功效正向显著影响持续使用意愿;期望确认度对使用后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产生直接影响;感知关系性和感知胜任性正向显著影响内在动机,内在动机对满意度正向影响显著,满意度对习惯产生直接影响。根据研究结论,对移动社交媒体(微信)运营商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信息共享和信息搜寻是用户参与在线健康社区的主要方式,在参与过程中,用户往往会出于 不同目的同步实施信息共享和信息搜寻的复合信息行为,探讨影响用户同步实施两种行为的因素,有助于帮助在 线健康社区精准把握用户需求,进一步优化提升服务策略。【方法/过程】通过结合自我决定理论和TAM模型,构建 在线健康社区用户信息共享与搜寻行为意愿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发放问卷收集数据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 假设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健康焦虑对信息搜寻意愿有显著影响,情感需要对信息共享意愿有显著 影响。此外,用户信息共享意愿对信息共享和搜寻行为均有正向影响,而用户的信息搜寻意愿仅显著影响搜寻行 为。【创新/局限】丰富了在线健康社区用户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理论框架,为在线健康社区用户行为研究提供了新 的视角。未来的相关研究将会针对某一特定社区用户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丁水平  林杰 《情报科学》2020,38(4):131-139
【目的/意义】社会化媒体是消费者信息共享的重要平台,探讨影响消费者持续信息共享的因素有助于社会化媒体管理者制定出更符合消费需求的针对性策略。【方法/过程】将信息共享意愿划分为信息搜寻意愿和信息分享意愿两个方面,同时从两个维度系统探索社会化媒体环境下消费者持续信息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采用网络调查方法收集309份有效问卷,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对研究模型和假设进行验证。【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对信息搜寻满意度、自我效能对信息分享满意度有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对信息搜寻满意度和信息分享满意度有正向影响;信息搜寻满意度正向影响持续搜寻意愿,信息分享满意度正向影响持续分享意愿;挣面子倾向对持续信息搜寻和信息分享意愿有正向影响,而护面子倾向的影响正好相反。此外,持续信息搜寻意愿正向影响消费者持续信息分享意愿。  相似文献   

8.
刘虹  李煜 《现代情报》2021,40(10):73-83
[目的/意义] 从动机、机会、能力3个维度揭示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 基于MOA理论,构建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搜集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模型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利他动机、声誉动机、社区认同动机、知识获取动机、信息质量、系统质量、自我效能对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影响显著,社交关系动机、服务质量对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并不显著。该模型对解释我国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和指导学术社交平台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蓓佳 《现代情报》2017,37(5):98-104
遵循"前因-过程-结果"的分析思路,在整合使用和满足理论与技术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微信公众号的用户使用意愿影响机理模型,运用结构模型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息需求、社交需求、便利需求和经济需求能够通过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企业微信公众号的用户使用意愿;而娱乐需求和便利需求则可以通过感知易用性对企业微信公众号的用户使用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以上5个维度的心理需求变量对企业微信公众号的用户使用意愿的总影响效用从大到小依次为信息需求、便利需求、经济需求、社交需求及娱乐需求。  相似文献   

10.
张生太  刘露露 《科研管理》2018,39(10):108-119
微信群已经成为人们移动在线社交最活跃的社区,从社会资本角度研究用户在 不同微信群的知识共享意愿是值得深入探讨且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社会资本 理论,将微信群分为粘结型群、维持型群和桥接型群三类,探究结构、关系和认知三个维度 的社会资本对用户在三种类型微信群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及其差异。使用 WarpPLS 对问卷 调查获得的 244 份有效样本进行模型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在结构维度方面,网络连通性只对 用户在桥接型群的知识共享意愿有正向影响,网络亲密性只对维持型群和桥接型群的知识共 享意愿有正向影响;在关系维度方面,认同对用户在三类微信群的知识共享意愿均有正向影 响,而信任和互惠只对桥接型群的知识共享意愿有正向影响;在认知维度方面,共同语言对 用户在三类微信群的知识共享意愿均有正向影响,共同愿景只对维持型群的知识共享意愿有 正向影响。本研究对个人或组织认识人们在代表不同人际圈子的微信群中的知识共享规律, 从而高效地获取知识和创新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用户的微信使用行为,涉及使用动机、隐私关注和隐私行为三个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过程]以隐私关注为中介变量,使用动机为前因变量,隐私行为为结果变量,构建用户使用微信的APCO模型,设计量表,测度微信用户对这三个变量的认知,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联系。[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使用动机与隐私关注整体上相关性较弱,但其中的关系保持和信息搜寻动机对隐私关注存在正向影响;隐私关注对隐私行为中的隐私保护存在正向影响,但在使用动机与自我披露之间的中介作用并不显著;使用动机中的关系建立对隐私行为中的自我披露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代宝  刘业政 《现代情报》2015,35(3):19-23
本文基于期望确认模型、社会临场感和心流体验理论,探讨了影响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因素。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08份调查数据予以分析,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对微信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社会临场感和心流体验等用户体验因素对持续使用意愿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期望确认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结合共享单车自身特点,构建了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依据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结构方程为研究方法,使用Amos 21.0软件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证实:用户易用性正向影响用户有用性;体验价值对信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体验价值对用户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和信任均对持续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且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来看,用户满意度大于感知有用性和信任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黄柏淅  朱小栋 《现代情报》2016,36(12):57-64
本文基于TAM模型、网络外部性、转换障碍、感知隐私风险和信任,构建了移动社交类APP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并以移动端微信(微博)为例进行了实证对比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大部分假设均得到支持,满意度和信任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有直接影响,而网络外部性和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有间接影响,可替代平台吸引力对用户满意度与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调节作用显著。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欧阳博  刘坤锋 《情报科学》2017,35(10):152-159
【目的/意义】移动虚拟社区是一类方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渠道,社区用户的持续信息搜寻是其发展繁荣的 关键。【方法/过程】依托期望确认模型、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和沉浸理论,构建移动虚拟社区持续信息搜寻意愿影响 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用PL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是用户持续信 息搜寻意愿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满意度部分中介沉浸体验对用户持续信息搜寻意愿的影响显著;信息系统的质量 维度中,服务质量和系统质量正向显著影响用户期望确认,最终影响用户持续信息搜寻意愿,信息质量的影响不显 著。  相似文献   

16.
优质信息传播是社交应用持续健康发展的助推力,而适应性信息分享是提高社交信息质量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基于认知转变视角和动机二阶模型,构建微信用户适应性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动机、他人的使用和差异对微信用户适应性信息分享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系统环境的改变和强制使用的影响不显著。形象、社交动机、挑战动机、自我效能和求知动机是微信用户适应性信息分享动机的五大维度。  相似文献   

17.
《软科学》2019,(7):116-121
基于技术接受度模型(TAM)、期望确认理论模型(ECM)和感知风险理论,研究构建并探讨了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概念模型及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数据345份,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和概念模型进行分析和检验后,得出:共享单车用户的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和感知风险对其持续使用意愿均有显著的直接影响;期望确认度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而感知易用性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直接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基于动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Triandis模型,建立一个集成的理论分析框架,系统分析知识共享态度、意愿和行为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并对282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结构方程建模,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动机因素对员工知识共享态度的影响大于外部动机;知识共享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的行为控制三者均正向影响知识共享意愿;知识共享意愿和便利条件均正向影响知识共享行为;不同组织情境下个体动机因素对知识共享态度的影响强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感知价值视角的移动SNS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文军  周新民 《科研管理》2017,38(8):153-160
基于对国内外社交服务用户动机的梳理,分析移动SNS用户感知价值的结构维度包括社会价值、信息价值和娱乐价值。借鉴感知价值和期望确认理论,构建了移动SNS用户持续使用意向模型。以328份移动SNS用户为样本,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概念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社会价值、信息价值和娱乐价值不仅直接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向,而且还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向。  相似文献   

20.
李琪  李欣  殷猛 《现代情报》2018,38(2):53-61
移动团购发展迅速,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是移动团购发展和竞争的关键,ECM、IS成功理论以及两者整合研究是持续使用意愿的主要方式,哪个模型对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解释力度更强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以移动团购为研究对象,基于ECM和IS成功理论比较和整合研究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构建研究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使用SPSS和Smat PLS分析数据,进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ECM、IS成功理论以及两者整合研究模型均适用于持续使用意愿研究,且ECM对于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的解释力度均大于IS成功理论,而整合理论的解释度最强,整合研究模型更适合于研究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移动团购的满意度受到期望确认、感知有用性和系统质量、服务质量的影响,且期望确认以及感知有用性的影响作用更大,而信息质量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