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研究创业团队认知能力对团队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创业过程为中介,构建创业团队认知能力、创业过程与创业绩效的概念模型,其中创业团队认知能力采用创业共识能力、专长配置能力和监测调控能力3个维度,创业过程采用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决策2个维度。运用多元层级回归分析方法,用SPSS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对收集到的团队成员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创业共识能力、专长配置能力与创业决策交互项对创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共识能力、监测调控能力和创业机会识别匹配对创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监测调控能力和创业决策匹配,专长配置能力和创业机会识别匹配对创业绩效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决策逻辑在认知层面影响创业者在机会识别和资源整合过程中的决策,基于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的创业决策过程呈现出明显差异。本文阐述了创业者两种决策逻辑的主要差异,从个体、组织和外部环境三个层面梳理了两种创业决策逻辑的前因变量,探讨了创业决策逻辑对创业、创新和国际化的影响。最后,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分析创业机会识别在网络关系影响创业决策过程中的机制问题,并引入创业者网络能力研究其对网络关系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的调节效应。为帮助新创企业做出正确的创业决策,实现持续成长提供理论指导,以浙江省地区164家新创企业为调研对象的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网络关系对创业决策具有间接促进作用,其中弱关系相较于强关系对创业决策产生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第二,创业机会识别在网络关系对创业决策关系路径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弱关系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更积极显著的影响;第三,创业者网络能力有利于推动创业机会识别。  相似文献   

4.
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区别于以往创业机会识别学者的认知到决策的行为过程模型和侧重某一单一因素的作用分析,在对社会网络、环境、创业者与机会识别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创业过程中机会识别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模型。系统研究了影响机会识别的因素构成及这些因素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为了洞悉创业者创业决策行为影响的内在机理,揭示影响创业决策行为的深层次原因,文章对影响创业者创业决策的关键变量--创业机会识别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对创业机会识别的构思进行了测量、对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因素等一些前沿问题进行了评述,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最后提出了在此领域几个未来值得研究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进行了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6.
机会型创业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整合人力资本理论与社会学习理论,以2016年GEM数据库38个发展中国家的8 594个创业者为样本,探究创业者人力资本对机会型创业的作用机制,分析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中介作用和创业榜样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创业者人力资本通过正向影响创业机会识别能力,进而促进机会型创业;创业榜样正向调节人力资本对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影响,即创业榜样出现时,创业者人力资本与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正向关系更强,然而,创业榜样并不调节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秀娥  王超 《科学学研究》2020,38(3):466-475
创业活动的失败率极高,如何促进连续创业已经成为政府和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基于以往研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以探究创业失败情境下创业者创业承诺影响其连续创业意愿的中介机制以及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创业承诺影响创业者连续创业意愿;(2)创业机会识别在创业承诺与连续创业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3)环境宽松性不仅调节了创业机会识别与连续创业意愿的关系,还调节了创业承诺通过创业机会识别影响连续创业意愿的间接关系,即当创业环境越宽松时,创业机会识别在创业承诺与连续创业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越强。以上结果不仅丰富了创业承诺的理论研究,而且对我国创业实践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创新机会识别的促进因素这一观点可能夸大了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好处而忽视了其潜在的成本。为此,关注创业自我效能感在机会识别过程中的“黑暗”面,并将信息扫描频率引入创新机会识别过程,基于145名中国创业者的调查数据,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来考察创业自我效能感、信息扫描频率、创业经验与创新机会识别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创业自我效能感对信息扫描频率有负向影响,而信息扫描频率的降低不利于创新机会的识别;信息扫描频率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新机会识别的关系中发挥负向中介作用,而创业经验可以缓解信息扫描频率的负向中介效应。基于此,提出新创企业管理者应正确看待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新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创业者应积极进行信息扫描并更好地利用创业经验等对策建议,以此启发创业者在实践中更好地识别创新机会。  相似文献   

9.
提高我国大学生创业水平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实施意义重大,但缺乏对创业机会的识别一直是困扰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难题之一。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探讨理论导向和实践导向创业教育分别对创业自我效能与机会识别的影响机制。通过对968名大学生组成的样本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正向影响机会识别,理论导向和实践导向创业教育分别负向、正向调节从创业自我效能到机会识别的关系。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从提升创业自我效能、加大实践导向创业教育等方面促进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水平。  相似文献   

10.
张浩  孙新波  张雨  张媛 《科学学研究》2018,36(2):296-303
针对"为什么是某些人发现和识别创业机会"的传统难题,从创业认知理论视角,系统考察了创业者反事实思维、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警觉性以及特质性调节焦点间的内在关系,构建了反事实思维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模型,并详细探讨了反事实思维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通过对182位创业者的问卷调查,研究表明:(1)创业者反事实思维与创业机会识别正相关;(2)创业警觉性在创业者反事实思维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3)特质性调节焦点在创业者反事实思维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创业能力概念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创业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个体是否选择创业具有显著作用,同时对新创企业的绩效也有重要影响.而在现有文献中,对创业能力的研究,或从创业自我效能视角,或从自我感知的能力视角进行研究,其内涵尚不清晰.因此,基于分析创ok者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两个任务,并结合文献综述、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重新构建创业能力概念的维度.创业能力是包含机会识别与开发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的两阶六维度概念,即机会识别与开发能力可细分为机会识别能力、机会开发能力等两个二阶维度,运营管理能力可细分为组织管理能力、战略能力、关系能力和承诺能力等四个二阶维度.实证验证了创业能力概念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系统理论的创业过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明海  王吟吟  张玉臣 《科研管理》2011,32(11):123-130
本文以创业过程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国外经典创业过程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理论,构建了包括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战略和创业结果等创业关键要素的创业过程模型(ORSO)。该模型刻画了创业过程的一般特征,反映了创业关键要素同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适用于解释一般创业现象和连续性创业现象。ORSO模型的构建不仅拓展了创业过程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丰富了创业管理理论,而且能为现实中的创业活动提供实践指导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社会网络、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晓波  张超群  王莹 《科研管理》2014,35(2):104-110
本研究围绕"社会网络如何影响创业意向"这一基本研究问题,在回顾和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网络特征、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向关系的概念模型。通过向高校大学生群体发放问卷,并对数据进行层次回归分析以检验研究假设。结果表明:社会网络规模越大、连接越强、异质性越高,创业效能感越强,而网络中心度的提高只能增强风险容忍效能感,对机会识别效能感没有影响;创业机会识别效能感和风险容忍效能感均对创业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效能感在社会网络特征与创业意向的因果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创业者在获取外部资源支持时,具有两类不同的资源获取行为策略:"事前揭示机会相关的信息,事后达成融资契约"和"事前达成融资契约,事后揭示机会相关的信息"。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了影响创业者资源获取行为策略选择的因素。基于这一理论分析,本文解释了"在投资者提供投资之前,创业者向投资者揭示机会信息"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5.
创业机会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创建后初始创业机会仍然会不断迭代。尽管现有研究指出了创业机会迭代的重要性,但有关创业机会迭代的内在机制在理论上仍然不清晰。本文通过对四家案例企业的比较分析发现,创业者与利益相关者的交互推动了初创企业创业机会的迭代,且迭代遵循着从创业机会迭代动力生成到创业机会迭代决策制定,再到创业机会迭代结果形成的内在机制,其中:(1)利益相关者机会共识的破坏是创业机会迭代的主要动力;(2)创始人动态心智模式影响了创业机会迭代的战略;(3)组织内是否达成战略共识最终决定了创业机会迭代的速度。本文关于初创企业创业机会迭代的交互机制研究,是对创业机会构建理论的拓展,本文结论对精益创业实践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B基于创业机会特征的新创企业竞争性行为研究/B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嵩  姜彦福 《科研管理》2008,29(1):48-51
现有的新创企业竞争性行为研究主要是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基于对于创业机会的深入分析,本文建立了一个最大化收益的优化模型,对新创企业的创业机会和竞争性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不同特征的创业机会需要有不同的市场竞争性行为组合来支持,以获得最大的预期收益。 思考问题。图3参5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地区创业者作为样本,检验既有知识、创业警觉性和创造性思维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以及创业警觉性和创造性思维及其各维度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创业警觉性、既有知识和创造性思维所有维度对创业机会识别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创业警觉性各维度及创造性性思维在创业警觉性、既有知识与创业机会识别间均起到中介作用,由此创业机会识别的内在机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创业动机、机会开发与资源整合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朱秀梅 《科研管理》2010,31(5):54-60
摘要:创业动机、机会与资源是创业的重要因素,但对三者之间作用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将创业动机分为主动的创业动机和被动的创业动机;创业机会分为创新型创业机会与均衡型创业机会;并定义了三种资源整合方式:技术驱动型、资金驱动型和人力资本驱动型。构建了创业动机、机会开发与资源整合方式相互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对长春371家科技型企业创业者进行问卷调查,利用AMO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创业动机、机会开发与资源整合方式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