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表明,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影响学生学习英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迁移是人们学习新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母语迁移的作用不可忽视。正迁移促进外语学习,负迁移则妨碍外语学习。当母语(汉语)某些方面特征与英语趋于相似或达到一致时,就会对英语的学习产生有力的影响。如果完全地生搬硬套,就会在某些不一致的方面造成错误,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将重点探讨母语在初中起始年段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  相似文献   

2.
英语教学中,人们对母语的作用有着不同的态度,认为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错误主要或全部归因于母语。笔者认为人的知识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必然成为新知识的参照系。汉语在中国学生学习外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迁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无论是我国学生在国外留学,还是国内的外国留学生,母语迁移,都是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难题。从方向上来划分,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包含正负两个方向。基于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发挥母语迁移的正向作用,减少母语负向迁移给学生第二语言学习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田涛涛 《考试周刊》2009,(37):133-134
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有着正迁移和负迁移的影响,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更好地通过母语来达到第二语言学习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有着正迁移和负迁移的影响,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更好的通过母语来达到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母语不仅能促进第二语言学习,还会对第二语言学习带来干扰,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语言迁移。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核心问题,语言迁移分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基于此,对母语是否应该运用到第二语言教学中,以及何时恰当使用母语,怎样避开母语在二语教学中的负迁移等问题进行探究,同时得出母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及启示。  相似文献   

7.
王艳强 《海外英语》2011,(12):343-345
语言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但在以前的研究中学者们将注意力放在研究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影响上,关注第二语言对母语影响的却不多。实际上,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母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第二语言的影响,第二语言中的某些语言形式会向母语迁移。文章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标记理论(Markedness Theory),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国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其头脑中原有的汉语IP外名词性结构知识受到了英语"主语突显"结构的影响,证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的迁移具有双向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母语影响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是客观存在的.母语迁移是由母语与第二语言间的相同与差异所产生,对二语学习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在二语写作教学中,应积极倡导学生合理运用母语策略,即充分利用母语迁移的积极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语言迁移是一种语言对学习另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这种现象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根据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有助于加速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的学习,而负迁移则会干扰阻碍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据此通过举例分析汉语语法知识对英语语法学习的正、负迁移作用,倡导教育者积极深入挖掘英汉两种语言的共同要素,以便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掌握语法规律,进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克服干扰 促进迁移——母语迁移现象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 ,存在着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现象。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相同时 ,学习者的母语知识会对目的语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产生正迁移。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相异时 ,学习者若借助于母语的一些规则 ,就会产生负迁移或干扰。对母语迁移现象的分析 ,能启发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干扰 ,促进迁移 ,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不同于美国梦和欧洲梦,它是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外国梦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人自己的梦。这使得中国梦带有浓厚的中国色彩。中国梦以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路径,作为推动梦想实现的内生动力;中国梦的独特意涵在于将国家民族的宏伟梦想和个人的具体梦想有机的融合;中国梦以"梦"这个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心领神会的独特话语来诠释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中国梦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2.
创业生态环境包括外部生态环境与内部生态环境,其中内部生态环境是决定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医药院校毕业生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提升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为研究目的,围绕建设校园创业文化、提升创业意识、增强创业实践能力等方面,构筑良性的创业内部生态环境,从而提升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没有适时地进入世界文明体系,大概是创造中国史的中国人出了问题,于是引发了对中国人的长期追问。这不能不涉及使中国人成其为中国人的基地。追问基地不仅需要思想,而且需要真诚和勇气,即鲁迅先生说的“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怎样的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14.
本描述语规范政策以及语规范化的现状,分析当前语规范化出现的问题,并探索汉语教学(包括汉语基础教育教学和高校汉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语音分析系统,对印尼华裔留学生汉语单字调的习得情况作了初步考察,发现他们阴平和去声掌握得较好,阳平和上声掌握得不太好。阳平的主要偏误是将其误读成中平调,上声则被误读成低升、低平和低降等调型。作者认为,学好汉语声调应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多听多练,培养留学生的声调感。  相似文献   

16.
任何国家的民主制度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积淀、文化发展的基础上,然而,中国文化中不少民主的基因过去大多隐藏于古代先哲的典籍中,没有转换为现实的制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者。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之所以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制度与民主实践的探索上,注重发掘与吸收以民为本、为民作主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民主性因素,尊重与践行务实、尚和、中庸等为中华民族所公认的合宜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为建设基于中国文化的中国式民主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人与世界(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交际的产物。语文因交际而呈现出与世界相对应、与思维相一体、与人性相一致的征象,所以,交际性是语文的特征。缘此,以语文为内容的语文课程的特征也就当在以培育、提升学生的语文交际能力为要务。语文课程的这一特征表现出作为"百科之母"的本原性、使人成其为人的立人性、课程内容的言意和美性及课程存在的全时空性等征象。语文及语文课程的特征是由语文及语文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把握语文课程的特征及其征象,有助于更好地建设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汉语非主谓句研究一般是把它放在单句结构分类的角度来考察它的构成成分和结构类型;不同于主谓句讲求结构完整的特点,非主谓句具有独特的口语表达属性,这决定了它形式简短、不能分析出主语、谓语成分的特点,为从语言实际运用的角度分析汉语非主谓句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与世界上各种历史化比较,中华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很大的生命力。中华民族受此熏陶,表现出了勤劳、智慧、团结、勇敢的民族精神。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古老的哲学思想——道学。道学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明的发展进程。但是,在长期的君主独裁统治中,它逐渐含垢蒙尘,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导致了中国经济化的衰败和科技的落后。  相似文献   

20.
汉语语言学习不仅是语法、字、词、句的运用,更多的是在思维与逻辑上进行的分析活动。运用汉语语言逻辑与汉语思维方式是建立在对于汉语社会的了解和中华优秀文化的认知基础之上的。从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两者相互积极促进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