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学术信息     
田边胜美《犍陀罗佛教浮雕中最早的波罗蜜多造像———对酒神节形象的新诠释》(发表于Silk Road Art and Archaeology,2003.9)  犍陀罗出土一种风格独特的装饰盘中所刻画的主题内容跟希腊神话中的神祗和海生物密切相关,笔者曾认为这些浮雕像象征着死者灵魂到另一个世界,意思等同于佛教中的涅槃、极乐世界或佛国世界。本文通过对其与犍陀罗佛教浮雕中酒神节造像的比较研究,认为酒神节造像体现了佛教的来世论思想,这些酒神节形象就是极乐世界的比喻象征。之所以出现刻画酒神节形象的画面,是因为这种娱乐形式在贵霜时代的犍陀罗富人中非常…  相似文献   

2.
在西南地区摇钱树佛像图案中,新发现有“梵天劝请”佛传故事的造像题材。这种题材在早期犍陀罗佛像艺术中十分流行,在秣菟罗佛教造像中较为少见。结合国内外新近出土的佛教遗物来看,四川东汉时期佛像与关中地区有传播关系,与鲁南苏北早期佛像图案存在共同之处,它们皆与犍陀罗佛教艺术有渊源关系。依据考古资料可推论,摇钱树佛像的源头应该由西北绿洲丝绸之路传入。  相似文献   

3.
论犍陀罗佛教艺术高永久迦腻色迦在位时,贵霜王国佛教文化最辉煌的成就就是犍陀罗佛教艺术的成熟。何谓犍陀罗佛教艺术呢?犍陀罗佛教艺术就是产生在犍陀罗地区的一种以佛教为雕刻题材的宗教艺术,犍陀罗地区在今喀布尔河下游流域,包括旁遮普(Panjab)以北之白沙...  相似文献   

4.
由日本学者口隆康提出的“阿姆河流派”造像美术,存在于西域以西至印度河上游犍陀罗地区的中间地带,属佛教美术东传中失落的环节,对敦煌造像美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中“交脚式造像”、“施无畏手印”、“倚坐像”等,表明阿姆河流派对敦煌佛教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佛教美术的早期是一个漫长的引进融合阶段,很大程度上受到印度佛教美术,尤其是犍陀罗美术的影响,但中国佛教美术的基点仍是本土艺术传统。所以,中国早期佛教美术逐渐融合和减退了印度佛教美术强烈的肉欲和性感色彩,消磨了希腊艺术几何概括的形式,逐渐改变了印度化的雕塑,创立了中国佛教美术的样式。犍陀罗式的印度化雕塑也渐渐演进成汉式造型,“右开左合”的改良式偏衫更成为中国早期佛教造像的特征。这些基本形象的改造既不失佛经本意,又易为民众普遍接受,真正体现了民族性。  相似文献   

6.
犍陀罗地区作为古印度的西北边界,处在一个结构性枢纽位置,是外来文化“侵入”古印度的前沿阵地。通过中亚(巴克特里亚)地区,源于古希腊的狄奥尼索斯崇拜得以渗入西北印度,并融入了当地的佛教文化,丰富了犍陀罗艺术的创作题材,影响了犍陀罗艺术品的具体表现。源于古希腊的戏剧和剧院也因酒神崇拜而得以传入犍陀罗,一方面送来了现实主义精神及“神人同形”造像学理念,同时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模仿对象,直接促进了犍陀罗佛像的创造。  相似文献   

7.
"犍陀罗"是一个古代地名,由于所处的位置非常特殊,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催生出了混血文明的犍陀罗艺术。犍陀罗艺术又称"希腊化的佛教艺术",它被认为是具有世界性的艺术。这种艺术曾在亚洲大陆盛极一时,它经历了萌发、成长、鼎盛,最终在公元五至六世纪衰微,并给世界佛教艺术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与此同时,佛教在犍陀罗地区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最终在该地区消失了,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宗教和艺术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佛教的传入,对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曾有过很大的影响,而犍陀罗雕刻艺术的成就,是产生中国式佛像的先声。“公元一、二世纪间,在我国新疆地区,天竺风格的石窟和犍陀罗式造像以及壁画等佛教建筑和艺术,已在龟兹、于田一带发展起来”。(见《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协会编)敦煌早期彩塑在风格上必然受到印度及我国新疆地区艺术的影响。佛教艺术在中国得到新的发展,其主要因素是大乘教的兴起,宣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思想,不管什么人,只要相信就行了,所以它的欺骗性越来越大,更得到  相似文献   

9.
中国佛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受本土文化的支配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佛教流传的各个地区,佛教造像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本文主要以犍陀罗、马吐拉、云冈、龙门以及我国的单独佛教造像为素材,对莫高窟第275窟为中心的北朝期石窟造像进行了比较研究.文中再次论证了莫高窟第275窟主尊交脚菩萨为弥勒造像,并对早期石窟造像中经常出现的阙形龛、倚坐像、半跏坐思惟菩萨、仰月冠、狮子座等问题做了多层面的比较研究,为研究莫高窟早期石窟中的塑像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佛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受本土文化的支配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佛教流传的各个地区,佛教造像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本文主要以犍陀罗、马吐拉、云冈、龙门以及我国的单独佛教造像为素材,对莫高窟第275窟为中心的北朝期石窟造像进行了比较研究.文中再次论证了莫高窟第275窟主尊交脚菩萨为弥勒造像,并对早期石窟造像中经常出现的阙形龛、倚坐像、半跏坐思惟菩萨、仰月冠、狮子座等问题做了多层面的比较研究,为研究莫高窟早期石窟中的塑像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19.
党领导人大,人大接受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党对人大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即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来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法治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一身二任,责任重大,惟有来自人民授权的人大对其进行监督,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性。着力培育和发展人大这种监督力量来实现对党的监督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最为可行和有力的。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的事物都能体现真、善、美这三种价值,而人类的心理则存在着求知、立志和追求美好这样的三种心理活动,体现在教学中,占用了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三项,智育、德育及美育。教育的功用实际上就在于顺应人类的天性,促进人的发展以实现美好的生活和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