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白城市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气候变化对白城市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如果不采取适应性措施,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减产为主。二是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种植制度和作物品种将发生改变。三是农业生产条件发生变化,农业成本和投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四是潜在荒漠化趋势增大,土壤肥力进一步降低,初级生产力下降。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温度、水分、土壤性质、病虫害、二氧化碳对植物的直接影响,以及气温、二氧化碳浓度和作物适应能力等因子之间彼此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气候变化与农业产业 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农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温度升高将使中高纬度地区热量资源增加.农作物生长季延长.农业种植界线向北移动.而气候变化给我国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今后还将进一步增加农业的生产成本(林而达,2001)。  相似文献   

3.
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应对已经列为稳定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战略任务。迄今为止,国内外对气候变化与中国农业发展有较多的研究报道,主要是气象学界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农业灾害和气候变化情景下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农业与气候变化的若干科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如何认识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认识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的特征是探索应对和适应的可能途径的科学基础。尽管有一些影响报道和影响的模型评估研究,但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的具体机制对不同产业的影响特点和趋势仍然很不清楚。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多,全球气温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气候变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气候变化无疑会对农业造成影响,气候变暖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品质、导致高温伏旱和海平面上升,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为此。我国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节水农业、推行生态农业、加强科技开发、促进全球合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反映最为敏感的产业之一,气候变化对农业作物产量的影响也很大。因此,研究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通过主要气象灾害如低温冷害、洪涝、台风等,对永嘉县所造成的危害以及一系列的问题进行论述,提出相应的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搞好植被建设、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田间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人类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挑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靠天吃饭”的农业无疑是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全球气候的任何异常变化,无一不与农业息息相关。中国因国土大、生态类型多,农业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尤其是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脆弱性更加突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对策表现得十分迫切。为了最大可能地减少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宁夏大学肖国举博士始终以一个科研工作者的执着,书写着属于自己、也属于整个西北旱区农业科研的精彩。  相似文献   

8.
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离不开低碳农业。从低碳农业的内涵入手,分析广东低碳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广东对发展低碳农业的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现对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影响作一些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A FO L U)类别的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4%,其中主要为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文章从农业甲烷、一氧化二氮排放量对农业产值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结论:气候智能型农业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积极影响,对气候变化起到有效缓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下的中国区域间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翊  徐程瑾  王铮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2):1403-1412
气候变化引发的中国人口迁移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是需要着重关注的重要政策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农业生产潜力的变化来估计气候变化引致的人口迁移规模。研究发现,在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潜力改变的条件下,中国的环渤海地区、成熟工业化地区和新型工业化地区成为主要的人口迁出地区,将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利用动态多区域CGE模型,分析人口分布格局的改变对区域增长、区域差距及居民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迁入地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人口迁出地经济增长速度降低,且人口迁移规模越大对经济影响也越大;人口迁移扩大了区域内差距,缩小了区域间差距,总体区域差距有所缩小。未来中国的区域政策必须考虑这些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农林生产的影响,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思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是如何增强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前者是长期、艰巨的任务,后者是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信息》2011,(23):12-12
科技部、中科院和中国气象局日前在京联合发布《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报告称.近半个世纪以来.青藏高原由于多年冻土退化.每年释放的水量估计达50亿~11O亿立方米,中国大部分地区冰川面积缩小了10%:中国海平面将继续上升,到2030年全海域海平面将上升80~130毫米;气候变化将对农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还将影响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威胁”中国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已经造成了影响,并将继续影响我国农业生产,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末期以来,全球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全面而深刻地改变了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和食物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对畜禽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我国的农业生态系统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粮食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青海科技》2014,(4):50-54
<正>世界环境专家认为,任何疾病、灾难的出现都不是孤立的偶发事件,它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人类应该从维护人居大环境安全的高度出发,提倡绿色生产和消费,从源头上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近年来,由于气候不断的变化,世界上频发的自然灾害将促使人类对自身的活动进行彻底反思并加以规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国际科学界在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方面,特别是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和气候变化对植被生产力、种类构成、植物分界和碳贮存影响开展了许多研究。我国科学家也陆续开展了相关的检测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未来气候变化对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对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影响,本文根据IPCC的建议,利用新近建立的基于主体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详细分析了4种气候变化情景下鄱阳湖区1985-203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这4种气候变化情景分别为A1B(经济高速增长模式)、A2(区域经济多样化增长模式)、B1(引进更多清洁能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和情景4(无气候变化模式)。在这些气候变化情景中,由于耕地的农业生产潜力差异显著,农户主体的收入和他们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决策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通过对这一过程的模拟和结果分析,发现气候变化可能有利于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自我调整。与A1B和A2两种气候变化情景相比,B1情景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更具环境友好性。  相似文献   

18.
2011年8月25-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66期"双清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来自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30余名知名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围绕"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有害生物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这一主题,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和国家重大需求,深入研讨分析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有害生物控制的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凝练和提出了"十二五"我国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有害生物控制研究中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的中国农业发展:机遇、挑战和战略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农业在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文章阐述了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和战略选择,指出农业的国家支持政策、农业比较效益的提高、农业生产结构的改善以及科技发展等是未来农业面临的主要发展机遇,但中国农业也将面临农产品需求增长、自然资源退化、生产力增长乏力、生产经营规模小、劳动成本上升、气候变化、价格波动等巨大挑战。我们预测,未来食物供需缺口将逐渐增大,食物安全问题将日益突出。为此,国家支持政策的重点需要聚焦在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上,并调整新时期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易受灾害天气的影响。农业生产是在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中从事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结果的优劣都与天气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农业生产离不开精确、密集的天气预报信息。如果能够找出灾害性天气形成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促进农业生产与农民增收。围场县地貌复杂,山区、山丘、平坝均有分布;农业是其支柱产业,种植业主要有土豆、玉米、谷子等。近年来,随着围场农业迅速的发展,生产结果的不断调整更新、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气象预报事业在农业生产中的不断深入研究,使得农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农业气象服务内容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现状,农业气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