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体育强国”伟大战略的提出,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该文运用文本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以中学生体质健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当代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分析,发现中学生体质下滑现象显著,尚存在各学校对中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中学生及家长自身的健康理念缺乏等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引体向上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的测试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运动考核项目。自从2014 年出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取消了选测项目后,学生引体向上的成绩普遍有所提升,但是离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国家、政府、学校应制定相关对策并保证实施。同时,老师和家长也应积极配合,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锻炼,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引体向上测试成绩和身体素质,促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当代优秀中学生,展现当代中国青年应有的风范,弘扬中国青年优秀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3.
我国儿童的体质在近20年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家长对于儿童的锻炼参与的支持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锻炼和体质水平.通过对134名小学生及其家长的调查,研究分析了与家长对儿童锻炼支持行为的相关因素,发现家长的锻炼支持自我效能、锻炼自我效能、对子女的锻炼态度和效果期待,以及对自身锻炼水平的主观评价都是家长支持子女进行锻炼的行为存在显著相关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如何针对这些因素提高家长对儿童的锻炼支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一、当前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一)中学生的身体形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改善,尤其在吃喝问题上已不是问题。目前家庭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家长疼爱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中学生耐力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用实验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应用计算训练法对中学生耐力水平、主观锻炼体验和锻炼诱导情绪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计算训练法有效提高中学生耐力水平,扩大了计算训练法的应用领域;中学生主观锻炼体验属于中上等水平;中学生锻炼诱导情绪属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1200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就主观锻炼体验(积极幸福感、心理烦恼、疲劳)与体质健康评价结果、体质健康评价指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体质健康评价结果与积极幸福感呈正相关、与心理烦恼及疲劳呈负相关,且存在性别差异;积极幸福感与体质健康各评价指标呈正相关,心理烦恼和疲劳与体质健康各评价指标呈负相关.研究结果提示,关注学生锻炼过程中积极情感体验可能是提高体质健康状况的间接手段.  相似文献   

7.
惠振宇 《体育世界》2012,(12):143-144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不容乐观。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必须寻找出新的、有效的对策。本文通过体操教学与训练对中学生作用的分析,认为体操锻炼对于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参与体操锻炼所获得的成效还促进了已经参与学生的进一步参与的积极性,二者相互作用,提高了大学生的锻炼意识,最终达到改善他们的体质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用资料分析法,对我国13~18岁男女中学生1995年和2000年二次体质调研结果中的形态发育指标及其派生指标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过去5年间,我国中学生身体形态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营养过剩状况成为威胁学生健康的常见营养问题。因此,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有力的干预措施,改善我国中学生的营养状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职业中学学生营养状况和体质测定结果为基础,分析了职中学生健康状况与营养条件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职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营养不合理的状况,不合理的营养补充,延缓了职中学生的身高和体重的发育,限制了呼吸系统的机能,影响了职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厦门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田径教学对中学生整体体质的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厦门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田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在选择田径教学内容偏向于技术难度小、强度小的项目,导致锻炼强度不够;2008年至2010年,体育中考成绩逐年增加,但与其他学科成绩相比比率较低;经过多年的体育健康教学实践,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其实施和推进的动力还比较单薄;呼吁社会、学校、家庭一起共同关心中学生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针对现在学生的身体特点对岳阳市4所中学初二学生特编制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并实施。结果表明: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对中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帮助;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建议: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健康情况;挖掘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资源,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的宣传和了解;组织有权威性、有社会影响力的校内比赛甚至校际比赛,用这种荣誉感去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向全国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操"进行推广,同时需要各学校的管理部门能加以重视,积极的投入与配合实施。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青少年健康促进量表(AHP)》与《青少年锻炼行为阶段量表》对福建省九所初高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青少年的锻炼行为阶段发展与健康促进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有21.2%青少年锻炼行为处于保持阶段,女生参与锻炼行为人数比例有所提高,初中生锻炼行为参与程度高于高中生,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2)初中生的健康促进行为得分高于高中生,具有显著性差异;(3)锻炼行为阶段发展与青少年的健康促进行为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身体锻炼""、体质健康的增强"是当前学校体育的重要目的、任务;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历史任务的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应逐渐摆脱西方体育教育的牵引和主宰,在学校体育甚至学校教育中成为一个独立的内容,提升中国武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4400名在校中学生为被试者,通过调查了解中学生周末的生活内容、时间管理、生活评价及其体育生活状况,进而分析和掌握中学生周末生活被挤压和蚕食的严重程度,讨论评估其对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影响和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以期引起学校、社会和家长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科技信息时代,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多元化,物质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价值观转变,这些促使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学生家长要重新认识现代中小学生的发展特征与教育,重新认识教育的性质、政策、目标,重新认识教育观念在中小学阶段开始培养的必要性,重新认识体育与智育、德育、美育的关系,以培养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6.
以教育学和体育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对南京市玄武区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发现:南京市玄武区中学都进行了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但校本培训机制不完善,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普遍较弱,场地小器材不足,开发的内容较少,组织形式较单一,没有充分体现校本课程价值,使校本课程开发流于形式。校本课程对中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育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没有以人为本,也没有较好的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学习领域目标”,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体育锻炼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T检验、方差、相关性分析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家庭所在地和父母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体育锻炼不同等级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除在生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余四个维度上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武汉市第16中学高二年级两个班级学生家长的抽样问卷调查,从体育锻炼与高中生家长焦虑心理状态的关系这一视角,分析体育锻炼对高中生家长焦虑心理的影响。调查表明,体育锻炼对焦虑心理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根据调查结果,从家长、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初中生形态、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间的关系,了解超重肥胖初中生的运动能力特征,为青少年超重肥胖的运动干预方案设计提供指导。方法:对某中学初中生进行测试,筛选出超重肥胖学生,从中选取40名,在正常学生中选取40名作为对照组进行身体形态及运动能力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初中生血压偏高;肺活量偏高,但肺活量指数远低于正常初中生;初中生运动能力降低,50m跑,长跑、立定跳等成绩低于正常初中生,而投掷、握力与正常组无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BMI和%BF同50m、长跑、立定跳等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