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谈中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我国中学生体能素质状况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委、科技部于2001年10月在北京联合发布了 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2000年与1995年相比,我国13~16岁的中学生,反映学生柔韧性素质的立位体前屈指标水平平均下降1.8厘米,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指标水平,除乡村男生有三个年龄组 (16、17、18岁)有所提高外,平均下降 1.75厘米;反映上肢力量的引体向上(13~18岁男生)及反映腰腹肌力量的仰卧起坐(女生)等指标水平分别下降2.l次、1.2次;反映耐力素质的男、女生的 1000米、800米跑平均水平分别下降9.6秒、12.6秒。耐力素…  相似文献   

2.
根据学生力量素质测试的成绩,分析了现在中学生力量素质发展现状,揭示力量素质严重下滑的主要原因,继而提出当前中学生力量素质训练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提高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傣族与汉族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汉族与傣族中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柔韧素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速度素质方面,汉族男生优于傣族男生,傣族女生则优于汉族女生;在耐力素质中方面,13岁这个年龄段傣族男女生均优于汉族男女生,14、15岁则汉族男女生优于傣族男女生;力量素质方面,傣族男女生总体上优于汉族男女生;柔韧素质方面,汉族男女生优于傣族男女生。  相似文献   

4.
崔迪 《精武》2012,(32):15-15,17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某中学学生柔韧性及力量素质的研究分析,反映该校学生的柔韧性、力量素质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身高、体重均明显增加,初三女生体重明显高于一、二年级(P〈0.05);初三学生的掷实心球成绩较初一、二学生明显提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身高、体重均与柔韧性、力量素质呈显著的中相关(P〈0.05),说明随体重、身高的增加,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得到三者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0.042X1+0.042X2—11.193(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中学生身高、体重、柔韧性及力量素质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但伴随性别、年级差异,身高、体重是影响该素质的重要因素,本文及时掌握了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变化情况,以期对今后体育教学及营养干预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三级跳远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田径选修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学生参加三级跳远运动为以后三级跳远运动移动速度、专项动作技术、弹性连接的发展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级跳远运动技术复杂,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对中学生而言,三级跳远有利于提升弹跳能力、协调能力、身体柔韧性等。通过三级跳远运动,中学生不仅强身健体,还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各项运动技术和技能。几乎所有的运动都是抗阻力的,三级跳远也是如此,力量素质是三级跳远重要决定因素。一、三级跳远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力量素质是体育运动的基础,三级跳远依靠下  相似文献   

6.
1985-2005年的20年间,新疆维吾尔族13~15岁学生形态、机能、素质等各项指标呈下降趋势,农村学生尤为明显,与同龄汉族学生相比有较大差距.针对维吾尔族学生下肢力量、柔韧性、有氧耐力等素质较差的特点,选取新疆喀什伽师县夏普吐勒乡中学,随机选取维吾尔族学生300人,有针对性展开干预实验,探寻有一定针对性、简便易行且科学有效的运动干预方案.研究表明,运动干预所选择项目及具体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维吾尔族中学生下肢力量、柔韧性及有氧耐力素质,改善学生体质状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中学生运动素质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总结出教育体制、经济条件、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原因、学校重视程度、家长素质等是影响学生运动素质下降的原因,寻找出其对策,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对今后中学生运动素质提高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求有相应的力量。力量素质是速度、灵敏等素质的物质基础,力量素质的发展和肌肉的发展是一致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上肢力量远不如从前,影响了学生的投掷成绩,单、双杠等项目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的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练习上肢力量的积极性,妙用"饮料瓶"代替哑铃杠铃等来提高中学生上肢力量练习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9.
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求有相应的力量。力量素质是速度、灵敏等素质的物质基础,力量素质的发展和肌肉的发展是一致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上肢力量远不如从前,影响了学生的投掷成绩,单、双杠等项目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的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练习上肢力量的积极性,妙用"饮料瓶"代替哑铃杠铃等来提高中学生上肢力量练习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对该院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该院16~19岁学生的身高体重平均值和全国中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各项指标的平均值远远高于全国,大部分学生的体型偏瘦,肺功能指标低,耐力素质下降,但力量素质和下肢肌肉力量较好。为更好地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对该院学生体质与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确定相应对策为学院的教育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12周的渐进式功能性力量训练干预实验,对初中生与高中生在功能动作和身体素质影响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266名普通中学生进行了两组四时点的随机对照实验。采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 24.0比较实验差异。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示,实验干预对功能动作质量与身体素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显著降低了初、高中生多项运动损伤敏感指标;(2)组内差异显示,初中组比高中组总分提升较快、效果较好;初中组的各单项提升相对均衡,高中组则出现肩部灵活性与躯干稳定性改善的局限性;两组在身体素质基础水平与促进程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功能性力量训练是提高初、高中生功能动作质量并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方法,在实施训练时应注意把握其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2.
1995~2005山西省中小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对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山西省中小学生体质调研结果进行了动态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995~2005年10年间,山西省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除了女生胸围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而机能指标和素质指标均呈下降趋势,经显著性检验,除了中学组男生的立定跳远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据此,提出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何兴权  易东平  尹松 《精武》2012,(29):17-19
目的:利用网球运动干预中学生身体素质,探讨网球运动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实验法对实验组学生进行网球运动干预15周后,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干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经过15周的网球运动干预,实验组学生所有身体素质指标在实验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而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立定跳远、握力、50m、800/1000m成绩提高差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实验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各指标成绩优于对照组。结论:网球运动对促进中学生的上肢力量素质、爆发力素质、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干预影响效果突出,对学生的柔韧素质干预影响效果不够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上海女学生月经初潮年龄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1990年上海中小学生体质调研中7—18岁健康女生为样本,通过现状调查和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得出上海女学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2.76岁,与1975年以来16年间的有关资料对比分析,表明其提前速度正在减慢,这与同期身高、体重指标是相同变化趋势。提前趋势在一定范围内与经济收入有关,但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初潮年龄将不再提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运动参与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运动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别从锻炼项目、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等因子以及性别的差异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各个维度与体育锻炼活动参与的各个因子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但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本研究旨在为中学教师指导学生锻炼提供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增进中学生身体素质和全面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主要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比较研究、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市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中学生健身价值观高于其它体育价值观位于首位。从社会学角度调查分析影响中学生体育价值现形成因素,提出培养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以提高中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养成良好体育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7.
"体教结合"作为一种全新的培养理念和体制已经在上海各级中小学逐步实施起来.占上海市中小学生总数1/3的农民工子女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潜在的资源库.通过对上海市民工子女参加竞技体育训练的现状的调查,包括农民工子女参加训练的意向、家庭的经济情况、学校的师资和训练条件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查,为鼓励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参加竞技体育业余训练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四川省城镇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其体质健康状况,掌握了四川省城镇中学生体质现状,填补了四川省中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空白,为有关部门以及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根据护士职业特性,探讨高职护生体育课课程的合理安排问题。研究方法:对护士和护生应用问卷调查,护生还进行体能测试,并运用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护士和护生的体能状况、体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在职护士的调查显示,护士日常工作中身心压力均较大.因倒班、夜班,使生活规律性较差,且很少参加体育锻炼,这些多方面的因素使护士的体能下降较明显,职业病发生较普遍,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近三届在校护生的调查显示,护生体能呈逐步下降趋势,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总体差于上海市同龄学生的平均水平,这种现象的产生,与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课程的安排不尽合理有一定的关系,此外护生中怕苦怕累现象较普遍,课余时间体育锻炼者较少,也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结论:有必要对高职护理专业的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建议增加体育课课程时数,并加强体能训练,使高职护生体能上更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对福州市2000年和2009年城市13-15岁男、女生身体素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课程改革之后,除城市初中女生力量素质与2000年基本持平外,速度、耐力、柔韧性、下肢爆发力和男生力来量素质指标均上升.对此,分析了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主要有:教师吸收了全新的课程意识,体育课程结构更加合理,教师更加重视健康教育知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