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写数学日记恰恰能做到这一点。"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是现实的、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新课程倡导"注重过程,促进发展"的学习评价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持续发展为最高目的的评价活动.我认为小学数学发展性学习评价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姜华 《成才之路》2012,(9):46-46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因此,要建立一个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评价体  相似文献   

5.
正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教师的评价语言是否  相似文献   

6.
崖文科 《广西教育》2012,(37):10-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乐于鼓励、表扬,厌恶批评、指责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小学数学课程评价应当遵循课程改  相似文献   

8.
谈应红 《教师》2013,(19):106-10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通过数学日记不仅可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评价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感兴趣之处。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进一步了解学生,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评语中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进一步肯定自己,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由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对数学作业的批改加以改进,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评价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后的结果与成效,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那么,作为在数学评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数学命题,该作出怎样的创新变革呢?笔者认为,新理念支撑下的小学数学命题,至少应体现以下"四性"。一、返璞归真,凸显"生活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只有放置在学生自己的生活世界中,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本文通过数学笔记这种形式,建立了与学生交流的一种途径,实现了交流、反馈、评价等主要功能,培养学生情感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从而利用数学笔记对高中数学教学情感目标的评价是可行的、可操作的.一、几个核心概念1.数学笔记:属于数学读书笔记的一种,借助文字整理、数学画、数学小报、错题集等形式来记录在数学学习或活动  相似文献   

12.
谢亚玲 《教师》2010,(5):85-86
数学教学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纽带.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学生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要牢牢把握评价“促发展”的本质,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相似文献   

13.
让"生本教育"理念走进数学课堂的几点作法: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接近数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让学生热爱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会学数学。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多元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正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目标,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掌握多种数学评价技术,注重过程性评价,努力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正确评价方法,充分体现评价的激励、导向、矫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新课程倡导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即评价主体多样化,教师、学生、他人都可以参与评价;评价形式多样化,可以采用自评、互评、等形式;评价方法也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也由原来单纯的书面测试,逐步变为融书面测试、操作性测试、实践性测试等多项测试为一体的综合测试。即使书面测试,所编写的测试题也摒弃了过去只重视"双基"的局限,开始较全面地评价学生。下面就全国各地目前在命题方面的一些趋势,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水平、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有效的评价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内在激励,课堂上学生的反馈并非都要得到及时评价,当学生出现合理性错误时,过早的评价,反而无法让学生得到思维上的碰撞,情感上的沟通,学识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综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在数学教学中我觉得对学生进行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评价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评价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