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以分析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论文《体育社会学计划》为切入点,探讨法国体育社会学与法国结构主义社会学理论之间的传承、反思关系以及它对特定的社会状况的折射和它所提供的新研究维度。并结合中国体育社会学研究实际,对体育概念的定义、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等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给体育社会学一个准确的学科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论述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研究内容,结合逻辑学给事物下定义的方法,找出不同于其他体育学学科的特点,解决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定位问题。总结了一些研究者对这门学科的定义,找出这些定义的异同以及不足之处,总结出体育社会学的定义。体育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社会视角和研究方法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体育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体育内部结构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的体育的发展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这门社会学的应用学科将促进体育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良性运行。阐述了体育社会学和其他学科直接的关系以及如何发展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编者寄语     
亲爱的读者朋友!本期学报和您见面了,在您翻阅本刊之前,请允许我在此向您简要介绍一下本期编辑的选题导向和有关文章。《“奥林匹克”的社会学分析》一文对奥林匹克的社会性以及奥林匹克精神、内容对社会的依赖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永恒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不存在的。《足球场暴力成因与防范》从社会学角度对足球场暴力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综合治理”的防范手段。《自由度与能动力的认识》、《体育课心理训练与人际关系的研究与实验》二文,是从社会学、心  相似文献   

4.
《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和《体育社会学杂志》分别是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和北美体育社会学学会的会刊,其发表文章涵盖了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对这两本杂志所刊载论文进行研究可以把握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的热点。利用内容分析法和传统文献分析法对两本刊物近10年来发表的374篇文章内容特征的分析,得出结论:近10年来已有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体育社会学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育现象及体育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使我们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更加关注从微观层面上对社会系统中的特定群体的体育运动进行研究。注重对体育领域中权力关系的不平等因素进行分析,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体育运动研究。各种社会问题如性别歧视、种族与民族歧视、兴奋剂、体育暴力、竞技运动带来的伤痛与冒险都是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的热点主题。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强调学理分析。研究设计类型多采用第二手分析及调查研究的方式。数据分析以描述型分析为主,关联型分析多进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建祺 《当代体育》2010,(22):80-81
我有一种奇怪的思维,或许可以称为一种病。举例来说。每当看到“马里兰”,三个字时候,我都不由自主地想到“索马里”。于是,当我见到马里兰大学这个名称时,首先感觉它像是一个为索马里海盗提供培训、以及人才输送的机构,尤其是在看完《敢死队》的开头部分之后,我坚定地认为这所学校是在作孽。  相似文献   

6.
杨群力  时保平 《武当》2013,(2):43-46
(接上期)五、自然为韵 (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说明了自然、社会和人的关系。这种天上、地下、人居中的天地人“三才”理论,在我国古代思想上占据了近两千年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在他的《学术自述与反思》中说:“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任务,首先就是认识中国社会……这就要求我们首先从现实出发,实事求是地探讨客观规律。科学之道在于实事求是,科学结论不能靠主观臆想。”他又说:“学社会学的人不但要学会认识中国社会,同时也要学会认识自己。”在这里费老言明了我们进行社会学教学与研究的原  相似文献   

8.
《老子》作为一部研究“道”的哲学著作,对作为体育学这门具体科学内容之一的太极拳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老子》所阐述的“道”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以及功理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太极拳正是历代武术家主动使武术运动符合“道”的要求而创造出来的一门拳术。由于这种关系,人们在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可以而且应该由太极拳之“技”进而明“理”,由太极拳之“理”进而悟“道”,不断自觉地提升人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收藏》2021,(3):18-19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经在代表作之一的《人间词话》中,分别选择三首宋词佳句总结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柳永的《蝶恋花亡倚危楼风细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第三境。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初体育运动迅猛开展,人们对其社会本质的研究也相继展开。但美国社会学界对体育运动社会学的研究起步较晚。本世纪初,被称作“新体育教育”带头人的托马斯·布特,曾多次倡导应把社会学的注意力集中到体育教育意义的研究上来,但这仅仅是从实践经验上提出的命题,学术研究尚未开始。体育教师对美国体育运动社会学的创建做出了较大的贡献。1932年,出版了两位教师的专著,名为《游战组织理论》,鲍温和米特切尔在这本书中,分析了吸引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社会动机。 1938年,大学教师吉·希尤金格发表了题为《人们的乐趣:研究文化中的游戏因  相似文献   

11.
仇军  郭红卫 《体育科研》2012,33(6):32-35
提要:优秀运动员,特别是奥运冠军,往往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人物。优秀运动员为何优秀?他们退役后的去向是什么?这和他们的运动成绩是什么关系?这是《成绩资本和地位获得——我国优秀运动员群体社会流动的研究》一文关注的问题。该文在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从影响优秀运动员个人发展道路的最重要因素——“成绩资本”,即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表现,对运动员的社会流动以及获得社会地位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毛泽东的体育社会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是我国体育理论的经典之作,文中充满了体育社会学的思想,涵盖了古今中外的体育社会学的思想精髓,精辟透彻地阐明了体育与人、体育与社会的关系。本文仅对毛泽东的体育社会学思想做出初步探讨,并以此提出体育社会学中国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丽娟 《收藏》2010,(8):118-119
《泰山志》卷三《盛典·御赐金玉宝器》载:“乾隆四十二年(1739年),御赐绣黄缎金龙净十团袍三身。”这三身龙袍是赐与泰山神的,现藏山东省泰安市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张宪丽 《体育科学》2011,31(6):67-73,80
男性气质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西方体育社会学中出现。这一研究将男性分成若干性质不同的子群体来看待。同时,更为深刻地检视运动中主体与权力的关系建构。整体来看,男性气质研究具有推动性别平等和关注男性弱势群体等意义,但同时,也存在过度批判和概念内部紧张等不足。从本质上说,男性气质研究是第二波女性主义体育理论的一部分,受到激进女性主义的影响。这一研究对中国体育社会学发展的启发体现在推动微观研究,充实研究方法以及有助于构建完整的性别体育社会学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礼本指人们在社会实践生活中结成的一定关系,以及反映、维护这些关系的规距和法则。在阶级社会中,礼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所谓周礼,实际上就是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维持统治阶级内部等级名分制度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记·祭统》)因而周统治者,便尽可能地使礼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加强对属下,对人民的精神统治。《礼记  相似文献   

16.
周原出土甲骨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玮 《收藏》2010,(6):59-64
周原甲骨文的发现 周原位于宝鸡市东北,西周时期曾是周人的发祥地,《诗经·大雅·绵》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诗句,所说“周原”即指这一带。周原又有广狭不同两个概念,广义的周原是指东起武功、扶风,西至岐山、凤翔,包括宝鸡、眉县、乾县和永寿等县的一部分。《尚书·禹贡》有“壶口治梁及岐”“荆岐既旅”“导岍及岐”的记载,这里的“岐”,即岐山,是北山的一部分,岐山之阳即周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广义的周原,或者说大周原。此外,岐山的最高峰箭括岭往往被看作是岐山的代表,常常也称之为岐山,地在宝鸡市扶风县和岐山县北界的交界地带,这是狭义的周原。  相似文献   

17.
运动的身体隐喻着社会,运动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虽然目前处于新兴阶段,但其以对更广义身体活动的思考、新时代社会现象解释机制的探索等日益彰显出其研究价值。鉴于学界尚且缺乏对其概念、论域以及范式等内容的清晰界定与系统介绍,本文尝试沿着运动社会学何为、何以可为、何以可能的脉络,在厘清其概念与边界的基础上,探讨运动社会学的构成要素、研究谱系及核心论域,并从视角、方法、知识生产三个维度思考其范式革新与中国本土化发展。本文认为:(1)运动社会学是研究运动行为与社会秩序耦合机制的社会学分支学科,秉承社会学的学科之术和经验研究品质精神,探究人类运动行为的内在规律,关注兼具生物性与社会性的身体在运动场域空间中的情境化表征,以及运动行为、社会与知识生产间的关系;(2)身体运动基于运动、社会与知识的有机连接,扮演着社会的“发生器”“阅读器”和“转译器”角色,不但制约着主体交往的形式,而且以其具身性体验促进知识生产、以其社会性安置拓展学科想象力;(3)运动社会学潜在巨能的触发需要一场具有反思意识的范式革命,除了走出宏观抽象经验主义误区,还应探究生物性与社会性的融通解释机制,同时在知识生产上避免“发明”与...  相似文献   

18.
以威廉·布莱克的《经验之歌》、威廉·华兹华斯的《威斯敏斯特桥上》与《伦敦1802》及珀西·比西·雪莱的《西风颂》等诗歌名篇为语料,去解读三位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共有的“唤醒”情结.  相似文献   

19.
现介绍一份周代铭文中的徒搏史料,供关心此道的同志们参考。这就是《翏生盨》的当作空手搏斗讲的“暴”的本字(见图2)。古文献空手打虎叫“暴虎”,如《诗·郑风·大叔于田》“襢裼暴虎,献于公所。”毛《传》“暴虎,空手以搏之。”这是光膀子空手打死老虎,献给郑国国君。体力武功只在武松之上,不在武松之下了。《论语·述而》也提到“暴虎”。这是人类几十上百万年与猛兽拼斗的经验技巧的结晶。对虎有手搏的技巧,对人自不用说。  相似文献   

20.
随着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推进,体育学研究在理论取向上跨越了学科界限。历史社会学的兴起,使体育学研究逐渐打破学科之间的藩篱,在理论与证据、叙事与分析之间不断交融。通过文献资料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历史社会学的演进及其在体育学中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总结了其发展经验与路径。研究认为,历史社会学扎根于古典社会学,历经二战后的理论“阵痛”,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了主流学术界的视野;其在西方体育研究中的发展经历了关注、扩展、成熟3个阶段,逐渐凝结出三方面经验,即需厘清价值理念、认清理论与证据的关系以及把握可行策略,并形成了理论导向的体育文化研究与方法导向的体育型构研究两条路径。我国体育学研究中运用历史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尚处于起步阶段,呈现出“碎片化”“连续性”“融合性”的特征。随着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历史社会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我国体育学的相关研究带来了一定启示,即在研究方法上,关注叙事融合;在研究内容上,立足中国体育议题;在研究思路上,立足理论本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