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新旧评价问题交织,抑制科技人才创新,评价取向是问题关键。本文以创新型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构建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组织绩效评价取向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影响机制。调研发现:组织绩效评价取向偏向控制取向;绩效评价融合取向对个体创新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还通过心理授权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个体创新行为;控制点调节心理授权的中介作用,绩效评价融合取向通过心理授权对内控型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比外控型个体大。  相似文献   

2.
刘云 《科学学研究》2011,29(10):1584-1593
 自我领导是个体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即运用特别的行为和认知策略来影响和引导自己的行为。自我领导策略包括行为聚焦策略、自然奖赏策略、建设性思维策略。心理授权是个体通过对工作情境四方面的评价而形成的内在动机状态。在中国文化环境中探讨了自我领导、心理授权与创新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建设性思维策略(心理意象、自我对话)对心理授权的影响比较显著,行为聚焦策略(自我惩罚、自我奖赏)对心理授权的影响效果不显著;建设性思维策略(心理意象)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比较显著,行为聚焦策略(自我惩罚、自我奖赏)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效果不显著;心理授权在建设性思维策略(心理意象、自我对话)与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心理授权在行为聚焦策略(自我奖赏、自我惩罚)与创新行为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构建团队心理资本对个体双元创新行为的跨层次影响模型,以60个团队476个成员为研究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团队心理资本与双元创新行为具有正相关关系;个体反馈寻求行为在团队心理资本与个体双元创新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团队认同正向调节团队心理资本与个体反馈寻求行为的关系;团队认同对个体反馈寻求行为在团队心理资本与个体双元创新行为关系间的中介效应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结论为促进科研创新人才以高水平的双元方式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5,(11):101-104
基于个体层次和组织层次的双重视角研究心理资本、目标取向在组织创新氛围下对创新行为的影响。通过368名在职员工的数据分析表明:组织创新氛围与个体创新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心理资本在此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证明目标取向和回避目标取向在此关系中通过心理资本起反向调节作用;学习目标取向的调节作用没有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5.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高校科研人力资本迁移意愿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并通过内蒙古295名高校科研人才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科研人才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个维度均对高校科研人力资本迁移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来说,家庭、高校、政府政策、能力素质以及资源整合程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基于此,建议政府、高校等从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完善人力资本迁移制度实施细则、积极为科研人才提供创新创业资源入手,提高高校科研人力资本迁移意愿。  相似文献   

6.
促进高校科研人力资本合理迁移和配置是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的重要举措。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高校科研人力资本迁移意愿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并通过内蒙古295名高校科研人才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科研人才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维度均对迁移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来说家庭、高校、政府政策、能力素质以及资源整合程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建议政府、高校等从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完善人力资本迁移制度实施细则、积极为科研人才提供创新创业资源入手,提高科研人力资本迁移意愿。  相似文献   

7.
基于绩效评价理论,结合高校科研创新的特点,构建高校科研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Malmquist-Tobit模型,对2008—2017年长三角高校科研创新绩效整体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评价;探究高校科研投入产出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高校科研创新绩效水平不高,全要素生产率(Tfpch)呈下降趋势;高校政策环境、对外联系程度、教师职称结构等因素,对于高校科研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战略等方面,提出提升长三角高校科研创新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国权  陈子栋 《科研管理》2017,38(3):114-127
本文结合授权理论、心理投入理论和个体学习理论,提出了领导授权行为对员工学习能力的影响机制模型,通过调查问卷实证分析了领导授权行为对员工个体学习能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领导授权行为显著的促进了员工的心理认知,包括员工的领导认同感、同事信任感、心理授权感和心理安全感;(2)员工的领导认同感和同事信任感中介领导授权行为对员工心理授权的影响;(3)员工的领导认同感和同事信任感中介领导授权行为对员工心理安全的影响;(4)员工的心理安全感将促进员工的心理授权感;(5)心理授权感和心理安全感共同作用促进员工的个人学习能力。领导授权行为对员工个人学习能力的影响机制表现为两条路径,一条是促进员工个人学习能力的"激励"路径,领导授权行为通过影响员工领导认同和同事信任、进而促进员工的心理授权感;另一条是减少员工个人学习阻力的"保健"路径,领导授权行为通过影响员工领导认同和同事信任、进而促进员工的心理安全感,最后由心理授权感、心理安全感共同促进员工的个人学习能力。本文丰富和发展了组织学习理论,同时提出了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赵君  鄢苗  魏炜 《科研管理》2019,40(8):156-165
通过41个高校科研团队的176名博士生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本文构建了一个科研不端行为从团队传染至个体的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结果发现:团队科研不端行为正向影响个体科研不端行为;团队科研不端行为正向影响第三人效果;第三人效果正向影响个体科研不端行为;第三人效果在团队科研不端行为与个体科研不端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默许沉默正向调节对第三人效果对个体科研不端行为的影响;默许沉默正向调节团队科研不端行为透过第三人效果影响个体科研不端行为的中介作用。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
协同创新是推进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其核心任务是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的提升,而衡量标准必然反映到绩效评价上。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方面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探究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的内涵。以协同创新为研究视角,通过内部和外部资源的协同效应构建了一套科技协同创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实现对多个科技创新主体协同行动及其效应的科学观测与评价。最后对高校实现科技创新要素的有效整合,提升协同创新的科研绩效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绩效考核作为企业普遍采用的管理工具,对员工行为有深远影响,但不同的绩效考核方式对员工的影响不同。研究表明国内大多数企业采用评价型绩效考核方式,不利于激发员工创新行为。将变革型领导方式作为调节变量,引入到评价型绩效考核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关系中,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矫正评价导向的绩效考核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证探讨绩效考核目标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绩效考核一般具有两种目标取向,即评价取向和发展取向。将组织创新氛围纳入绩效考核目标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389名在职员工的调查,结果发现,评价取向的绩效考核与员工创新行为显著负相关,而发展取向的绩效考核与员工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组织创新氛围在绩效考核目标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该研究在拓展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对企业如何促进员工创新行为进而提升组织绩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得出地方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存在尚未形成正确的创新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科设置不合理、财政投入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进而提出要通过更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完善科技服务机制、积极筹措资金、改革评价制度来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对创新创业人才在品德素养、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呈现出多学科交叉会聚、培养过程贯通融合、教科产多主体开放协同、数字化转型赋能等新走向。依托中国科学院创新创业优势办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入研究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尤其是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规律,从培养模式和组织模式创新、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完善“大思政”工作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科教融合育人的新模式、新路径,以及为支撑育人目标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举措。  相似文献   

15.
宋典  袁勇志  张伟炜 《科学学研究》2011,29(8):1266-1273
 探讨了宏观层面的创业导向、创新氛围变量对微观层面雇员心理授权与创新行为变量的影响,在对52家企业260名员工就创业导向、创新氛围、心理授权与创新行为等变量数据调研的基础上,应用跨层次分析表明:创业导向有助于组织创新氛围的构建,而创新氛围会提升员工的心理授权和创新行为表现,且心理授权是创新氛围与员工创新行为的部分跨层次中介变量。这些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创业导向向组织绩效转换的中间机制。  相似文献   

16.
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因素众多。本研究基于授权赋能和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通过对高新技术新创企业员工的调研,探究领导授权赋能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路径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领导授权赋能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创新自我效能感在领导授权赋能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不确定性规避在领导授权赋能对创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起负向调节作用,差错管理氛围在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科技社团规范化建设对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是大学生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托、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渠道。然而,由于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有待进一步规范化,影响大学生科技社团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作用的发挥。高校要通过加强大学生科技社团规范化建设,使大学生科技社团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人才是推动区域技术创新的重要资源。以江苏为研究对象,基于C-D生产函数的人力资本分类模型计算科技人才贡献率,在构建科技人才开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科技人才开发绩效进行评价,并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江苏13个地级市科技人才开发效率进行研究,最后提出提升江苏科技人才开发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学科交叉融合是推进科学研究重大成果、创新人才涌现和引领全球科技前沿发展的核心举措。该文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和作用,探索面向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科交叉融合思路,进而阐述以跨学科协同创新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措施,并进一步提出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是科技人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的具体举措与微观个体非理性行为的关联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以行为公共政策视角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政策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搜集2007—2021年中央层面的科技人才评价政策,从情绪认知、行为引导构建行为公共政策分析框架,重点从工具、叙事与反馈三个层面分析科研减负、评价引导、人才管理三个维度的政策目标。研究发现: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正巧妙地运用鞭子型与助推型协同的政策工具、认同强化与社会规范组合的叙事效应、政府主导的单向政策反馈来塑造科技人才的情绪认知与行为引导。但是,科技人才评价政策的政策偏好与科技人才的行为偏好存在偏差,政策工具的缺陷、叙事效应的断层与个体感知的偏差促使了“非理性行为”的发生。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体系亟待完善科研减负的选项体系、人才评审的评定标准与微观个体的情绪疏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