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情感与认知直接影响用户的信息行为,探索用户的认知行为特征是必要的。信息检索本质上是一个认知过程,从情感与认知角度把握用户行为特点,有助于发掘用户潜在需求,制定更为科学的信息服务策略。介绍了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的特点,分析了情感与认知对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的影响,建立了用户信息检索行为模型,提出情感与认知视角下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的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2.
网络信息搜索行为与用户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用户认知导向的网络信息搜索是认知观和社会认知理论在网络信息搜索中的应用,是与传统信息检索和用户导向信息检索不同的检索范式。在介绍认知交互模型、信息问题解决模型和使用搜索引擎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模型等用户认知导向的信息搜索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用户因素、信息环境和社会情境方面分析网络信息搜索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科技信息发展环境中,信息检索用户的认知行为和需求心理极为复杂.如何将信息检索中用户的潜意识显现出来,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检索系统建设,是信息检索研究中的核心难题之一.研究基于流行于欧美国家及港台地区多年的身心语言程式(NLP)理论,从身心、语言和程式三个核心维度出发,构建了信息检索用户的"需求认知、表达与交互模式"、"检索语言认知、表达与交互模式"和"检索目标制定中的心理取向模型".同时结合MP中的锚理论,分析信息检索用户的"心锚"和相关的"空间锚",总结出相应的信息检索规律,构建出检索中锚交互模型、集合关系、双因子矩阵模型和表达式,并对相关的假设模型进行数据检验和优化.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进行了简单阐述,在对信息检索过程中存在的障碍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从认知风格、认知能力、知识与经验三方面探讨了用户认知因素对信息检索的影响,构建了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用户认知模型,并认为智能化、多元化和个性化是基于用户认知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基于使用与满足这一视角,对国外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相关的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以期对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内容分析方法,遵循Webster和Watson的两阶段综述方法,共获取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研究相关的实证类文献54篇;逐一阅读与分析这些文献,主要关注与分析每篇文献所应用的研究主题、理论基础、因变量、自变量与实证结果。[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已有研究通常整合多种理论来构建实证模型;认知需求、个人整合需求以及社会整合需求相关的影响因素被学者关注得最多;与此同时,情感需求与压力释放需求相关的影响因素也逐渐受到关注。后续研究需要关注不同层面的需求满足对社交网络用户行为产生的不同影响、不同代际的用户群体使用社交网络的行为以及社交网络沉迷行为这些日益浮现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6.
戎军涛 《图书馆》2022,(1):69-76
信息检索范式经历了系统导向、行为导向阶段,正在转向认知导向。信息检索的认知导向模式为进一步解决人类知识需求和利用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文章从认知导向视角出发,探索了信息检索的本质,阐明了认知导向内涵,进一步明确了认知导向的信息检索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由用户认知系统、信息检索系统以及交互系统组成的用户认知导向的信息检索模型;最后以科研用户活动为例,构建了面向用户需求的知识服务系统作为应用范例,进一步说明和论证了认知导向的信息检索框架模型的预期应用和服务场景。  相似文献   

7.
科研社交网络作为新型的科研交流平台,满足了科研人员学术信息和交流群体扩展的需求。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不同机构的科研社交网络用户的使用习惯,分析年龄、职称和研究领域对用户使用科研社交网络的行为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20-30岁之间的专业用户最热衷于加入群组,职称对于信息检索行为有着明显影响,研究领域对于系统功能的使用习惯有影响。尽管如此,不同用户还是有些共同特征,比如无论从年龄还是研究领域看,用户在使用科研社交网络时,与陌生人交流行为并不突出,交流更倾向于在熟人之间进行。而且专业用户有别于一般网络用户对互动行为的兴趣,而更青睐系统推荐的内容。表4。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探索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生成要素及内在机理,为社交媒体的健康信息服务和用户的健康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过程] 基于刺激-反应-机体(S-O-R)理论和风险信息搜寻与加工模型(RISP),对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感知过程及影响要素进行分析,从关注诱发、态势感知、情绪发酵、统觉控制4个阶段,构建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生成机理模型。[结果/结论] 阐释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生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揭示要素与各阶段机理的内在关系,提出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网络图像检索行为与心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鉴于国内图像检索行为研究的缺乏,借助用户实验和行为观察技术,采集用户的网络图像检索过程,从检索入口选择、关键行为分布、行为状态变换等不同角度描述用户网络图像检索的行为和心理。研究发现:(1)行为特征上有四类典型的图像检索行为策略、两种行为倾向和五种高频行为模式;(2)用户心理特征上主要表现为定势心理、较少的认知负担以及检索变换的心理阈值等方面;(3)与一般网络信息检索行为相比,图像检索行为既具有共性,又有一些个性特征。图1。表3。参考文献26。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社交网络所产生的海量用户以及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判断用户不同的特征与喜好,从而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知识服务,达到用户的需求,增强其对产品与服务的使用黏性,这不仅满足了企业的商业目的,同时也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论文在深入了解我国社交网络的运营模式、分析社交网络中用户行为特征的前提下,提出从用户兴趣模型出发的个性化知识服务,并建立了基于个人兴趣和兴趣传播推荐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模型。  相似文献   

11.
交互式跨语言信息检索是信息检索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分析交互式跨语言信息检索过程、评价指标、用户行为进展等理论研究基础上,设计一个让用户参与跨语言信息检索全过程的用户检索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用户检索词主要来自检索主题的标题;用户判断文档相关性的准确率较高;目标语言文档全文、译文摘要、译文全文都是用户认可的判断依据;翻译优化方法以及翻译优化与查询扩展的结合方法在用户交互环境下非常有效;用户对于反馈后的翻译仍然愿意做进一步选择;用户对于与跨语言信息检索系统进行交互是有需求并认可的。用户行为分析有助于指导交互式跨语言信息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社交网络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关键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敏  孟蝶  张艳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1):128-136
[目的/意义]间歇性中辍是社交网络用户消极使用行为的内容之一,通过分析国内外代表性研究成果,对该领域研究的知识体系和关键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据此展望未来研究趋势,为后续学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方法/过程]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源,通过关键词检索、追溯检索和主题分析等步骤筛选出54篇重要文献,对研究主题、研究理论、研究方法3个关键问题进行系统综述,并据此构建规范性研究流程的框架。[结果/结论]社交网络情境下的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主题的细分程度、理论模型的丰富度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基于信息科学、心理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交叉学科视角,从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双向博弈、外部社会环境和心理情感体验综合作用角度来深入探究社交网络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将成为未来该领域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2006-2007年国外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国外基于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的研究,在信息检索行为理论方面主要集中在信息检索行为模型、基于认知学的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用户特征与信息检索行为之间的关系3个方面;在基于特定人群行为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学科、组织团体、职业5个类别;对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研究特点:研究主题丰富;医学是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研究最热门的学科。研究的不足:部分研究的实验样本规模过小、分析方法单一;用户信息检索行为与改善信息检索技术结合较少。  相似文献   

14.
王忠义  谭旭  黄京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3):117-124
[目的/意义] 挖掘数字图书馆用户的认知结构,识别其真实知识需求,以期为数字图书馆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过程] 借鉴认知心理学中的激活扩散理论深层次剖析用户的认知过程,根据用户在数字图书馆上的浏览、检索等认知实践行为研究用户认知,并挖掘出用户的认知结构。[结果/结论] 实验表明,基于激活扩散理论的认知结构挖掘方法识别的用户认知结构中主题概念的准确率和主题概念的排序一致性都达到较高水平,说明本文提出的认知结构挖掘方法对识别用户的认知结构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认知建构视角下交互式信息检索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信息检索本质上是一个认知过程,研究促进用户认知的交互式信息检索模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促进用户的认知发展为研究目标,构建了以信息空间层、用户空间层和界面交互层为顶层分析框架的交互式信息检索模型,并开发了原型系统。[结论/发现]实验结果表明原型系统能有效地促进用户对信息空间的探索与挖掘,帮助用户积极主动地进行认知建构,发展认知空间。[创新/价值]将认知建构理论运用于信息检索领域,从交互设计方面对检索系统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更好地提供认知支持。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信息沉睡”现象非常普遍,资源浪费也相当惊人。透过网络环境中的信息用户认知现状,分析用户信息认知的特点、认知信息活动的基本模式以及制约用户认知信息活动的主要因素,认为基于用户的信息检索、基于本体论的信息整合及智能信息推送服务是提高用户信息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陆泉  刘婷  邓胜利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7):118-127
[目的/意义]社交问答用户的社会资本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旨在探究社交问答用户不同的健康信息行为对其社会资本积累的影响。[方法/过程]以知乎网上糖尿病话题下2 537个问题帖子,3 567个回答的1 650名用户为研究对象,依据L.Nan的社会资本理论和N.Uphoff对社会资本的分类,将社交问答用户的社会资本分为认知性和结构性两类,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社会问答用户的健康信息行为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用户的健康知识贡献行为和自我信息披露行为在不同程度上正向促进社会资本的累积,而不同的健康知识获取行为对认知性社会资本和结构性社会资本的影响有差异。这些结果有助于社交问答用户提高社会资本,平台完善用户服务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随着社交网络用户的逐渐增多,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安全行为研究对帮助社交网络用户更好地规避社交网络安全风险、推动社交网络平台开发商提高信息安全技术具有积极的作用。[方法/过程]基于社会认知和保护动机理论,构建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反应效能是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行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感知威胁和自我效能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回避行为对信息安全保护意愿产生消极影响,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意愿对信息安全保护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网络信息服务中用户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张燕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3):36-38,47
从网络信息服务中用户的自主性、用户的认知心理、用户的需求心理、用户的防御心理4个方面对用户心理进行剖析, 旨在为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服务、制定服务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