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作人"人的文学"无论作为一个命题还是作为一种观念因为包含着一种新的人文精神,具有全新的意义和价值,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灵肉一元论"的思想背后隐含着科学、和谐与人类大同的人文理想。但透析其思想实质,"人"的发现是其思想结构中具有进步性的因素,而"灵"所象征的"人类性"则具有主观和幻想的色彩,是个人主义的理想外衣。  相似文献   

2.
人是万物之灵,人不仅具有可教育性,而且有对教育的需要性。教育是对人的成全。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指出:“有人说,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实际上,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不论是整个人类,还是人类中的个体,都有对教育的需要性。我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一开篇就强调人对教育的需要性:“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相似文献   

3.
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人类已跨入21世纪,21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更加发达,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的世纪。提高人的素质的关键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只有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满足21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则是造就高素质中小学教师的根本措施。培养造就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人才,是新时期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知识经济的基础在教育,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受教育者上,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使教师能够顺利地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接轨,跟上时代的步伐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观念,随时汲取先进有益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我所用,教师继续教育则满足了教师这一需要。  相似文献   

4.
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必将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郭沫若也说过:"人类社会改造的步骤是人的改造,而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青少年时期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由此可见。"美"对于人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前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在教学领域中,除了简单地让学生从优美的作品中去感受美外,更值得让人潜心琢磨的是如何去挖掘教学自身的美——教学美,把美的教学奉献给学生,使其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不仅是一个新的研究趋势,也是教学成功至关重要的一环。究其缘由,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个体发展的保证。离开了书,也就离开了人类思想的家园,离开了人与人精神交流的平台,离开了教育学术的殿堂。在我个人的发展历程中,是书给予我智慧,教予我思维,赋予我思想,赐予我锋芒,使一个懵懂无知的乡下少年逐渐成长为有些许教育学识的学人!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实教育中师生冲突事件的频发,学校教育中遗忘人、歧视人、压抑人、摧残人等非人道现象,本文从人的存在性角度出发,阐述教育和存在性的"人"的密切关系;探讨"人"的存在性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勾勒"人"的存在性教学图景,试图在一个教育理念分崩离析、人的理念彻底碎片化的时代里回归教育之本真。  相似文献   

7.
拒绝平庸     
就像在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无法复制的独特性。有的生命被人们永远铭记,而有的生命却成为来往于人间的匆匆过客,如同夜空中转瞬即逝的流星。也许每个人都想拒绝平庸,都渴望拥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在人类历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这需要努力奋斗,还需要坚持和等待,并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结果,但只要不言放弃,总能等到花开满枝头的一天。  相似文献   

8.
人的完整性是人之为人的"独特标识"。为保持人类的存在与延续,人类有责任去尊重和保护自身的完整性。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直接操纵人类遗传基因的强大工具,其对人的干预能否获得伦理上的辩护与包容,只有借助人的完整性概念才能做出明晰的界定。一方面,成熟的治疗性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对人之身体完整性与精神完整性具有一定的守护性,在伦理上是可辩护的,而增强性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与颠覆性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则与之相反,应伦理地拒斥。另一方面,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如未损害人类的基因完整性与物种完整性,在伦理上是可包容的,反之则会导致人类物种日趋衰退甚至不复存在,因而是不可逾越的伦理禁区。  相似文献   

9.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是从历史"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是对历史"人类中心主义"的丰富和完善的基础上的又一次历史超越。本文通过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概念内涵的诠释和解构,从而阐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体现和践行了马克思的实践的世界观。就人(主体)与自然(客体)而言,应坚持主体与客体、主体的主观需要(合目的性)与客体的外部现实(合规律性)的统一,而在人与人的关系的基础上,更多的体现了马克思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0.
人是万物之灵,人不仅具有可教育性,而且有对教育的需要性。教育是对人的成全。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指出:“有人说,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实际上,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不论是整个人类,还是人类中的个体,都有对教育的需要性。我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一开篇就强调人对教育的需要性:“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作为人类中的个体,之所以有对教育的需要性,就因为人是“合群的动物”,作为个体的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  相似文献   

11.
自人类诞生起,自由就处于绝对领先的价值位置。作为人之为"人"的本质与一种价值赋予,自由构成了人类历史的关键词。启蒙时代以来,人的自由问题分异出了"完成论"或"终结论"的观念取向。随着现代性的深入,启蒙不仅凸显了自由的生命权利属性与人学意味,还暴露了诸种潜在的风险。在当代,促进人的自由与解放,仍是一项未竟的启蒙事业。重申人的自由,既是超越启蒙现代性异化的迫切需要,也体现着教育成"人"的核心宗旨与精神理想。在这个普遍追求自由的世界,重申并阐明"人何以成其为‘人’"和"教育何以使人自由",关乎"教育何以成其为‘教育’"的根本合法性。而重铸教育的自由品质与启蒙性格,逐渐迈向解放的教育,正是进一步助推人的自由与解放的使命性议题。  相似文献   

12.
人的教育是人类社会最复杂的一项实践,它永远只有过程,没有结束。所以对人的教育的期望永远只能是阶段性的局部理想的,没有一种教育能够完全实现人的期望、人对教育的期望、人对人的期望。也在这个特定意义上,我们应努力提出并构造的是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而不  相似文献   

13.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人的类存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于"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走进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上,首先应当厘清"人类中心主义"概念的特定含义,跳出孰为"中心"的思维误区.所谓"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完全无视人对其他生命的依赖性,完全不考虑环境承受能力的生存观和发展观.人类改造自然的行为阈值是:不能毁灭可再生资源的再生条件,这个极限使人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界中心.人在自然面前应持"人的类存在主义",它是以自然界的存在为基础,在自然、社会、思维三个领域实现自由的生存观和发展观.其实现路径是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扬弃,继在物种关系方面实现从动物界的提升之后,完成在社会关系方面从动物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五四以来新文学的根本主题就是"人的文学",它高扬人的个性、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以及文学的启蒙价值,但是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这一命题,同样是百年中国文学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事实上,"人的文学"从未放弃中国文学几千年传统形成的文学责任感与使命感;也从未脱离"人的文学"与时代文学的互动关系;更没有淡化"人的文学"与人类文学的本质关联。从五四新文学的兴起,到当下这场全球疫情的发生,都充分证明了中国文学人性、时代性和人类性的互动互存。  相似文献   

15.
腐败是人之所为,人的本质是人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我们要从人的本质出发,切实抓好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动地塑造人的本质,造就一代会主义新人。同时,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合理的需要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对需要的实现和满足的狂热追求则容易导致腐败。需要应该得到重视,同时更应该得到提升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周泉根 《宜春学院学报》2004,26(1):26-29,121
科技是把双刃剑,滥觞于上世纪中叶的克隆技术象其他革命性的科技进步一样已然又一次造成了人类文明内部的严重紧张.也引发了国际国内大范围的反思与讨论.在对国内来自诸如科技界、伦理学界以及政策制定者等各方面激烈争鸣进行综合、归谬、辨正之后,我们发现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只是表面的,但凡是主体性的活动,其本质就决定"真的旨趣"无法彻底摒除"人的目的",该问题域的真正裂痕源于人性内部--眷顾人类命运的理性与自由不羁的创造冲动本能的冲突.所以这个问题应该置于更广阔的人的族类命运与人的本质力量关系的空间中来展开.随意处置遗传信息实际上是在搬动人类家园中最坚实的基石.当我们能够随意拆卸缝补它之后,人的世界才真正意义上开始飘摇起来.针对克隆问题,我们应该保留后果推想的权利,并负责而有效的思考:人的局限、理性的限度、有无宽泛限定人的本质力量扩张范围的必要、假如理性不能实时控制科技的脚步和方向,面对自掘自葬的宿命,我们又该如何?人能设计什么?人能主宰什么?理性能否或有必要规定自由创造力的向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琴 《今日教育》2007,(6S):61-62
美国著名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说:“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的确.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需要生活在关心所营造的一种氛围之中。我们同样也需要关心他人.有了这种关心.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教育哲学蕴藏着人性本质和教育智慧、教育哲理,是一门始终保持心灵自由思考的学问,就像指路灯,使人类教育不会迷失方向。人是一个永远未完成的存在,教育哲学是对人的终极关怀,是探讨如何将潜在的人转化成为现实的人,使现实的人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从其出现的伊始就以培养人、发展人为目的,这就注定了人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然而不断出现的教育异化现象却给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蒙上了一层阴影。本文从教育有限性的视域出发,分析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自身的生产实践活动效益问题的认识.是经过一个漫长过程的:早期的人类只能注意生产劳动的收获,而顾不上考虑是否需要及可能减少生产劳动投入的问题。意识到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并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是人类杜会生产实践的一个重大进步,把教育也同样看作是一种社会生产。并开始考虑教育投人的效益问题.尽管相比物质生产来说历史要短得多,但同样是人类教育实践的一个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