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实证研究是最早源于社会学领域的一种独特的研究方式。孔德视其为社会学有别于其他科学的重要标志,但实证的研究方式现在已经不是社会学研究的特有方式,它已逐步被社会科学的其他相关领域所运用,成为各门学科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而教育管理领域使用实证方式这一研究手段,从国外来看,大致始于20世纪50年代所兴起的“教育管理理论运动”,而我国教育管理研究基本上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意识到实证研究手段的重要性。现今,随着管理理念的进一步发展,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实证研究受到了诸多质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实证手段在教育领域运用中的有些问题重新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2.
教育管理价值问题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管理价值问题的现实思考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赵宏强在教育管理研究中,我们过去似乎只注重教育管理规律的研究,而对教育管理价值问题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的今天,应将教育管理价值问题纳入教育管理研究的视城。一、我国教育...  相似文献   

3.
陈如平 《福建教育》2007,(6):12-13,63
近年来,我国教育管理理论界和实践界都十分推崇“学校经营说”,主张校长是学校的经营者。呼吁校长要树立经营意识,要具有学校经营的能力,等等。总的来说,将企业管理中“经营”的概念和理念引入教育管理领域,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这一方面反映了教育管理界对于企业管理理论的关注和重视;另一方面还表明中小学正试图学习和借鉴企业管理的理念、经验和思想,来改善学校管理工作,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效能,促进教育改革和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管理改革中,作为推动学校教育管理向纵深发展的管理艺术,在实践领域越来越具有建设性作用。深入认识教育管理艺术及其特点,对于正确处理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情况和问题,为教育管理由“不得不管”向“不需要管”直至“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管理伦理在当前受到许多管理领域的学者的关注。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与人密切相关的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教育管理伦理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和研究。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教育管理伦理的研究还显得比较零散、粗略。本文对近年来我国教育管理伦理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整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管理伦理在当前受到许多管理领域的学者的关注.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与人密切相关的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教育管理伦理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和研究.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教育管理伦理的研究还显得比较零散、粗略.本文对近年来我国教育管理伦理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整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7.
“理论运动”是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教育管理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事件。它以费格尔的逻辑经验主义哲学和西蒙的决策理论为理论基础,建立起实证主义的教育管理理论,大力推动了美国教育管理研究和学科的发展,对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管理研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期,笔在学术期刊嘲上搜索到“新课改”研究类章近300篇,其中,从教育管理角度研究新课改的,仅占10%。可见,教育界目前对新课改中学校管理问题的研究还相当薄弱。从先期进入新课改实验的学校所反映的情况来看,管理还远远没有进入角色。难怪有人要说,新课改“成在教师,败在管理”。目前,管理缺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拟就近5年来,我国教育学和实践工作对新课改中学校管理问题的研究,作一梳理,以期引起人们对新课改中学校管理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教育现代化研究是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教育管理现代化则是教育现代化的重中之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然而,反观当前我国教育管理现代化的研究状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由此,本文试图从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以及实现途径三方面对教育管理现代化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对我国教育管理现代化有所裨益。一、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内涵我们要想全面把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内涵,首先要从“现代化”的内涵着手。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概念,具有复杂的内涵和外延。首先,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近十多年来我国教育管理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体现在研究数量的增加、研究主题的扩展、研究范式的初步转型、研究队伍的成熟等方面,逐渐形成了一些较为主流的重点热点领域,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教育管理学科体系建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等基本问题,明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未来教育管理学研究应继续关注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同时应具备问题及前瞻意识,并在比较与借鉴西方成功经验的同时坚持发展本土的教育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1.
"文革"后的中国教育管理学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却未改变理论研究薄弱的状况,尤其忽视对"构建什么样的教育管理学"这一基本问题进行追问。为了回应和解决新时期涌现出的更为多样复杂的实践问题,我们需要丰富和提升教育管理学的研究,需要明确构建什么样的教育管理学。对此,采用"往回看"的视角,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启发我们,要在西方的与本土的教育管理学、宣称的与行动的教育管理学、管理学的与教育学的教育管理学以及管理者的与被管理者的教育管理学之间进行精当的辨识与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无论从研究方法还是教育管理学科知识体系方面看,我国教育管理研究存在着问题.通过分析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提出形成一种批判性反思的研究意识,并加快建设我国教育管理学科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主观主义教育管理理论是人文主义思潮在教育管理研究中的反映。它对以教育管理的科学化为主旨的“理论运动”进行强烈的批判,提出了“组织的人类发明论”的观点,强调个体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认为教育管理具有价值并且从属于价值的活动。在研究方法上,它反对单一的实证主义方法,主张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反映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它强调对话和沟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回顾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历程,可以看出我国对教育管理专门研究的时间不长,理论不深入,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惑。教育管理研究理论的本土化,研究范式的综合化,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问题的多元化是我国教育管理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有意义的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研究不是一种学院化的职业,本质上不是为了一种知识体系而完成、实现自己。有意义的教育研究是指以教育的方式来研究教育。为此,应该意识到教育研究本身所蕴涵的实践本性,教育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性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生活世界是教育研究的家,是教育研究的生命所在,应该在教育研究中达成基于这一实践本性基础之上的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教育管理现象、本质及规律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管理现象不是一个单一层面的现象,它由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和教育管理观念四个具有严密逻辑关系的不同层次的范畴体系所组成。在教育管理现象中,“有了疑问”的教育管理现象和“没有疑问”的教育管理现象都应该是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教育管理现象不可能自然而然地揭示教育管理的本质,还要对本质本身进行深入的探讨才能达到对教育管理的深刻认识。由于教育管理现象的四个范畴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教育管理现象。这四个范畴及每一个范畴中各要素之间所存在的内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全面的,因此,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和特殊规律这两种规律也就基本上全面地概括了教育管理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从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在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中存在两种张力:教育管理研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张力以及教育管理研究与教育管理实践之间的张力。尽管教育管理学以教育学和管理学为基础,但它仍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要促进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教育管理学学科就需要借鉴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视角,加强对实践问题尤其是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想和设计,并增加案例研究,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高等林业院校的隶属关系发生了变化,但学校追求的目标并没有改变,即办成研究型大学。如何办成研究型大学,学校领导必须做出符合时代潮流的战略抉择。首先要建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办学理念来统揽全局,其次是荟萃一流名师,出一流科学技术成果,勇于改革本科教育教学模式,追求真理,力戒空谈、浮躁恶习,善于参与市场有序竞争,遵循教育科学规律,实现开放式和国际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做贡献。  相似文献   

19.
美国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论转型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教育管理研究100多年的历程中,出现了两次重大的研究方法论转型,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美国教育管理学科的地位,也使美国成为国际教育管理研究的引领者。与美国相比,我们目前迫切需要借鉴其实证主义方法论研究,以提高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涉及美国教育行政演进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学区制的建立发展;学区制的衰落及州教育行政的建立发展;联邦教育行政的建立发展;学区制的改造及地方教育行政的完善。“地方分权”制是其教育行政管理的主要特色,是促进美国教育高速发展的有力武器。但认真分析后发现,依法治教才是美国教育管理得以高效有序运作的真正法宝,是我们应借鉴学习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