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体育》2013,(3):94-95
乔布斯说,“如果可以,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苏格拉底说:“身体的健康因静止不动而破坏,因运动练习而长期保持。”他还说过,“运动能增进食欲睡好觉,是最好的健身法,为了健康进行运动竞技不必考虑年龄。”美国专家设计出一套能让人一生受用的健身计划,使注重健康的人从二十几岁开始,一直到60岁都能找到适合的运动方式,从运动中受益。  相似文献   

2.
倪胜勇 《体育教学》2009,(12):57-57
“悬荡”运动无论是追溯到人类早期还是现代,都是人类野外生存必备的一种技能。在我国民间体育活动中也有多种形式的“悬荡”运动,如朝鲜族的“荡秋千”,青海省的“土族轮子秋”等等。体育教学中开发“悬荡”运动,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学生身体和运动意志具有全面锻炼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肩臂为上肢“三节”(肩节、肘节、腕节)的主体,又称全身的“上节”,主管上肢一切运动。肩为上肢“根节”,是上肢活动范围最大的“轴”型球窝关节,能作屈伸、收展、环转等多种方位运动,其回环度可达360度。肘为上肢“中节”,能作前臂(又称”小臂”)的屈伸运动;通过前臂的桡尺近、远两个关节的共同活动,能作前臂的内  相似文献   

4.
从体育教学的视角研究运动技能学习过程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技能为研究对象。运用假设检验、行家调查等研究方法,以运动技能的分类研究为切入点,探索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共性规律和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特殊规律。研究认为:将运动技能划分为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中间型和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3种类型;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的学习规律,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质的”飞跃现象,不同类型运动技能学习阶段有差异性现象。  相似文献   

5.
心脏有毛病的人常“怯” 运动、怕心脏承受不起运动发生不测.其实,即使有轻度心衰,也能从运动中受益,关键是要善于运动.心功能好坏是健身运动的依据,运动前你得先了解心脏有多大“劲”,能从事何种运动.可以借助下列方法了解自己的心“劲”:1.用不紧不慢的速度一口气登上三层楼而不觉气急胸闷——心功能尚好,可以参加中等强度运动;2.在6分钟之  相似文献   

6.
运动视力     
“运动视力”是个新的概念。作为一门最新的运动医学科学,“运动视力”的对象是专业及业余运动员。它能正确检验运动员是否有视力偏差,并帮助他们矫正,同时又指导运动员如何保护眼睛及增强视力,使他们达到最佳运动成绩。“运动视力”现已成为一整套专门为运动员而设计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如何运用“条件反射”、“超量恢复”、“间歇训练”、“极点”等生理现象的规律,同时论证了正确认识这些规律对提高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质量及运动技术水平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素质训练敏感期的训练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在身体形态、运动素质等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发展规律,各种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渐进的,并存在着“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所谓“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是指某种运动素质在儿童、少年时期有机体自然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在某些特定的年龄阶段发展得较快。在儿童、少年时期,如果能按照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的规律进行训练,就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9.
专项能供的特点,是周期性运动项目选择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理论依据。因此,周期性运动项目的训练法,必须根据专项的能供特点来选择。短距离、运动持续时间在30s以内的项目,采用“综合性”训练法好,中长距离、运动持续时间10~50min的项目,采用“整体化”训练法好  相似文献   

10.
论体育学习中的“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在体育教学理论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运动技能”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论题。在近20年的体育教学改革中,有关“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和“为什么要学习运动技能”等问题的讨论,有力地推动了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发展。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逐渐明确了:“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意义无非是体现在“现在”和“将来”这两个时间维度上。运动技能学习的“现在效益”,既体现在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体能,又体现在它能满足学生对运动文化的需求;运动技能学习的“将来效益”则体现在学生所掌…  相似文献   

11.
“Crossover”概念可以解释耐力项目运动中,运动强度和耐力训练对糖、脂肪代谢平衡的影响。根据“Crossover”的概念:耐力训练引起肌肉的生化适应,增加脂肪的氧化供能。小强度运动(≤45% VO2 m ax)以脂肪供能为主,大强度运动(~75% VO2 m ax)糖是主要供能底物,即便是经过耐力训练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2.
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形成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之中。“技”是体育教学的初始,“能”是体育教学的目标,运动技能需细化。  相似文献   

13.
应用进口Kisder三维测力平台,对人体下蹲、蹬起运动过程中支撑反作用力进行实验测试,以验证运动生物力学中的“失重”、“超重”现象,并对运动生物力学教材中(1)人体产生“失重”和“超重”的原因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2)“惯性力”能对人体产生反作用力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4.
于丽萍 《武当》2009,(1):50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揭示了宇宙生物界,特别是人类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性这一真理。现代医学证明,运动能增强人的心脏收缩力和血液循环功能,使肺活量和呼吸肌增强,提高神经系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及人体的免疫功能。中医学认为,运动能疏通气血,养血安神。所以,“体宜常动,腰宜常摇”。如能做到夏游泳,冬慢跑,春秋常爬山,天天广播操,则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匹特搏”运动是世界上新兴起的体闲运动,也是最时髦的休闲体育娱乐项目之一。“匹特搏”运动进入学校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发展学生个性、集体凝聚力等方而显示出特有的价值。“匹特搏”运动的整个过程相当于一次中长跑和进行跳跃的体育运动,给大学生创造了一个在军营外体验“战斗生活”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何春毅 《体育师友》2012,35(5):29-31
摘要:发展柔韧性素质能扩大学生的运动幅度,增强身体灵巧性,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锻炼习惯。通过“课课练”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定量与强度的柔韧练习,并采取“课外练”和“天天练”,让学生通过时间的积累达到良好的运动效果。  相似文献   

17.
董文梅 《体育教学》2009,(11):35-36
体育学理的研究既包括对运动技能学习过程规律的研究,也包括对运动技能教学过程的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步骤是“学理”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具体体现,教学步骤能否合理运用受到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教与学规律制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教材的低级重复”、“体育教学方法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等问题都有赖于运动技能教学规律的揭示,只有按照运动技能教学规律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才能使体育教学真正走向科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很早人们就在探讨养生之道究竟是“动”好还是“静”好,也有许多这方面的论述见诸报端。但综其所述,无非是要求人们注意“心静体动”而已。运动有很多种,应因人制宜,量力而行。如加强心肺功能的运动有:走、慢跑、游泳、爬山、骑自行车等。强化肌肉功能的运动有:体操、保健按摩等。而太极拳则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并可安定情志。值得一提的是,运动要做到“形劳而不倦”。国外专家提倡“小量运动”,即每周从运动中消耗2000卡热量对健康最有益。他们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参加小量运动的人较不运动的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低,平均寿命长四五年。心…  相似文献   

19.
水,一向以来给人的感觉是阴柔妩媚的,早有“女人是水做的”这一说法,也许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最初的“水中运动”曾一度被认为是如同花样游泳一样的“女子专修”课.但事实是,正是由于水的柔中带刚的特殊力道,“水中运动”不仅能帮助女性塑造优美的身体曲线,亦能帮助男性进行充满“阳刚”气的力量训练。四季健身俱乐部的刘晨教练曾经是全运会的花样游泳冠军,从事“水中运动”教练的工作已经快三年了,她介绍说:“水中运动其实是教人们在水中做一些简单的体操动作,由于水池中的动作必须克服水的阻力,因而是一种进行过程中并不会觉得激烈,但实际上…  相似文献   

20.
严毅  刘佳鑫 《精武》2012,(17):22-22,24
步枪射击运动是一项颇具智慧魅力的运动,对运动员生理素质有特殊要求,能时刻展现“稳定性”。而对运动员心智素质的要求更是与生俱来厚积薄发,能随时掌控“潜意识”。这是步枪射击运动员觅材核心所在。希望本次对射击项目步枪运动员觅材的探讨,能带助教练员在选材工作中提高针对性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