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统武术期待腾飞之日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康戈武 《中华武术》2002,(11):44-46
人类强调发展,同样重视传统。没有发展,社会将停滞不前。丢掉传统,发展将失去根基。在全球化趋势下,保持民族的文化传统、体育传统,对于保持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体育的多样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大致是出于这一考虑,在武术进入现代体育运动场后,尤其是在提出竞技武术力争进入奥运会的口号后,人们对弘扬传统武术和保持新编武术的传统特色,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对武术实存的评析与反思——兼议武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剑  邱丕相 《体育科学》2007,27(5):92-96
目前,武术发展已进入“瓶颈”,如何理解“瓶颈”中文化异化现象并使武术走出低谷,从哲学、社会学的视角,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评析、反思武术的实存,透视武术的发展则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思路。研究认为,武术定位已经游离,武术价值的实现进入“瓶颈”,武术衰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退让西方文化的现象。人们应该警醒,武术之内在文化涵养及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西方体育所不及,保持这种艺术修养和泛和谐的“天人合一”价值观是武术真正的不朽文明。  相似文献   

3.
武术的属性:文化性、艺术性、体育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武术具有文化价值,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的文化属性是其首要属性,其次是艺术属性及体育属性。由文化属性而派生了武术的教育价值,并使武术成为中国、中国人的特征之一;由艺术属性而衍生了武术的表演价值,并使武术成为中国影视的主要元素;由体育属性而形成了武术健身、养生、娱乐的特征,并使武术进入了体育的行列。武术属性的准确认知与定位,是制定武术政策、发展武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武术与孔子学院具有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共同诉求。武术进入孔子学院具有可行性:武术与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上具有耦合性;武术进入孔子学院是对孔子理念的秉承,有助于多维度阐释"和"的理念,进一步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学生练习武术可以修养身心,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以促进武术和孔子学院的发展为基点,以提升中国软实力为目标,武术进入孔子学院的策略是:由"小武术"走向"大武术",形成"大武术"发展观;文化与技术互彰,以文化为目的;传统与竞技并举,以传统为主导;技击与健身互融,以修身为旨归;武术与汉语互显,提炼"武术汉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武德:武术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术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与人们对它的价值、意义评价密切相关,只有更好地培养武术品德,才能全面体现武术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使更多的人认识、理解和认可武术,以致更广泛地推广武术文化。因此,重武德培养是武术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社会所需的文武双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建设人才的先决条件,也是武术文化、武术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阐述对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概念的认识,分析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发展的现状与优势,提出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推广与发展的思路:要积极开展闽台南少林武术文化交流活动;要积极促进南少林武术运动进入学校体育课堂;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要积极融入南少林武术运动;要积极推进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发展的社会化进程等.  相似文献   

7.
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归纳演绎法对武术国际化发展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探讨加快武术国际化发展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虽然存在影响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因素,但武术国际化发展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需要,中华武术的改革迎合了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加之中国政府支持武术进入奥运会的态度,为武术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山西雁北地区的北岳恒山武术文化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北岳恒山武术文化对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研究认为:加强恒山武术文化资源的开发,应该将武术的普及作为起点,将国际武术节作为特色,深入挖掘武术文化的底蕴,从而寻找适合恒山武术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育是武术文化在我国本土传承发展的基础,武术文化传播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对高校武术教学历史沿革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武术文化传播对高校武术教学发展的意义进行全面阐述和研究,以期推动高校武术教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自1959年国家正式颁布《武术竞赛规则》以来,经过40多年的艰难历程,基本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竞技武术体系。由表演到锦标赛,并逐渐进入全运会,跨入亚运会及世界锦标赛,这些举措均为进入奥运会竞技体育大家庭奠定了基础。然而,竞技武术只是武术文化的一个分枝,很难涵盖武术文化的深邃和底蕴。因此,将完整的武术文化体系全方位的推进,才是实施全球战略的最佳途径。所以,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研究其各历史时期的起伏演变,探索其历代的承传脉络,透视新形式下武术文化的最高境界,觅寻中西体育文化交融的鸿沟,构建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1.
奥运会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体育盛会。文章以全新的视角,从武术与奥运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诸方面的关系进行探讨,并阐述了中华武术与奥运文化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从而为我国武术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在审美视角下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结论认为: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在文化根源和审美价值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甚至达到了不可兼容的地步,我们试图从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差异中探寻二者在审美角度下可融合的地方,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认清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差距,为中国武术早日加入奥林匹克运动大家庭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武术进奥运会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郑贺  冯晓丽 《体育学刊》2004,11(1):66-68
从武术为什么进奥运会、进奥运会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如何才能进入奥运会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武术不仅要进入奥运,更要关注如何留在奥运舞台上;进奥运,不能失去自我;进不了奥运,更不能失去自我。  相似文献   

14.
北京2008奥运会武术比赛已经决定与第29届奥运会同时举行,这对武术的发展既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的方法对此次武术比赛地点的选址进行全面科学地论述,提出此次比赛地点的选址的两套具体方案“:三点二线,以线带面”,或与第29届奥运会的比赛地点相一致,即北京市和青岛市,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董芳 《搏击·武术科学》2006,3(12):42-43,4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依据奥运项目的要求,在分析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对策:加大竞技武术套路国际化推广的力度与范围;改革武术竞赛规则;降低套路技术难度,增强观赏性。这是武术走向世界和进入奥运会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遗堪的是武术最终没能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经多方努力最终获准成为与奥运会同期举行的赛事,其全称是“北京2008奥运武术比赛”。因此,利用这次机会宣传和展示武术的民族文化特点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面对现代化形势下体育文化全球化和向世界推广的需要,竞技武术的发展模式必须首先考虑其竞技性、可操作性、观赏性、民族传统性和适应人群的更加广泛性。文章从竞技武术的自身建设以及对竞技体育必须走社会化道路进行论述,展望竞技武术的发展前景。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武术运动的又一次热潮正在兴起。针对竞技武术的优点和缺点,发挥自身特色,充分领会奥林匹克的精神,使竞技武术在竞技体育的舞台上不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8.
从前七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的特点看竞技武术的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前7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旨在揭示当今世界武坛的基本格局和竞技武术的发展态势,以期为武术运动的国际化发展和武术早日登上奥运殿堂提供较为现实和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武术散打与柔道跆拳道运动的体育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比较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论述了柔道、跆拳道以奥运会为发展目标,进行文化改革和文化传播获得成功的因素,指出武术散打在恢复发展过程中,严重脱离了中国武术文化的衣钵,提出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符号特征,是武术散打国际化发展与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跆拳道成为1988年汉城奥运会项目后,在几十年来已风靡整个中国,并深受到广大青少年喜欢。而健身武术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其发展速度显得较慢。本文通过对"跆拳道热"这一现象的分析,构建群众性健身武术的推广模式,促使健身武术真正被广大群众所喜爱,为全民健身和发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