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图像时代的教育论纲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图像时代已经来临。这个时代诞生了“图像人”,它为现时代的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图像的教育价值体现在视觉-空间智能的形成、思维和语言的培养与发展之中。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图像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在现时代的教育中应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这些策略同时也被视为对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论题,从以“美”的视角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转向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内在美,这种转向具有鲜明的时代境遇。思想政治教育“环体”变化的时代要求、“客体”变化的现实诉求以及“介体”变化的实践需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由潜在走向显现。基于“审美性”的价值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具有巩固价值自信支撑、体现美好生活追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意蕴。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生成机理,通过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感性之美、方法知性之美、真理理性之美以及要素和谐之美、教育过程之美、系统格局之美等,从“静态要素”与“动态机制”的双重维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培育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人类进入了“读图时代”。图与文都是传播信息的工具。图像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消除了文字那种需要通过接受教育才能理解的间接性。从“文本”到“图本”的转化对人类思维能力的影响是深刻的,面对“读图时代”,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适应思维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文化从“语言中心范式”向“图像中心范式”的转向,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教育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在视觉文化背景下,对现代远程教育各要素的新要求、新特点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视觉化时代远程教育的实践诉求,以提高远程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弥漫的图像     
我们的确正遭遇一个海德格尔预言的“世界图像时代”。对于“图”的广泛阅读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广义“读图”之“图”,不单指静态之图片,而是泛指一切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不是概念(语言)的界面方式。在当今视觉形象富裕过度的“图像时代”,文字会变得更加珍贵,文字不会远去,文字阅读永远令人尊敬。  相似文献   

6.
数字视觉元素的发展激活了图像蕴藏的形式表意特征,在给予观者视觉快感的同时,也推进了视觉重构视域下爱国主义话语的图像转向。从本质上看,爱国主义话语的图像转向是在种种矛盾所形成的张力中展开的,其中包含着实指性与潜隐性的隐喻张力、具象化与抽象化的叙事张力、思想性与娱乐性的象征张力。推进爱国主义话语的图像转向,需要从活化图像资源的时空意涵、优化图像叙事的话语表达、提升话语主体的图像素养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教育发展中,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与就业价值引领需要彰显先进生产力的方向、转向智能时代的交互、呈现社会劳动的功能性、指向教育的精准评价,在两者功能发挥紧密联系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功能耦合。但在劳动教育与就业价值引领的融合过程中产生了五育并举视域下的教育取向不平衡、数字媒体时代下的教育生态解构、就业内卷现象下的行为理念偏颇、日常实施中的教育评价弥散等问题。需以形成“五育并举”的格局、营造教育生态、优化内容建构和提升育人评价的举措实现功能耦合,从而使大学生劳动教育与就业价值引领内在统一,不断健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机制建设,实现劳动教育与就业价值引领在育人层面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起步并不是最早的,但是却在后期实现超越式发展。伴随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美国经历了从“媒介素养教育”到“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转变,其中蕴含着社会情境、学习科学、意识形态的三重逻辑,并在国家话语意旨和学术话语转向两个层面呈现出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创新性解释。在跨世纪的流变过程中,其教育理念也由单一保护主义到超越保护主义,产生了赋权性转变。在话语分析视野之下,纵览美国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历程,科学理性、经济理性、制度理性及价值理性分别发挥着基柱、动力、规范、携领的重要作用,并且其融合发展路径呈现出顺序差异性、相互渗透性、深度交融性。  相似文献   

9.
谢平 《教育评论》2022,(6):37-42
伴随着我国全面脱贫任务的完美收官,扶贫工作已进入“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的“后扶贫时代”。教育作为扶智扶志的根本之策,在“授以渔”“立以志”“均以富”等方面独特作用为其在“后扶贫时代”扶相对之贫提供了行动逻辑。实然层面,长期以来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内容设计、选拔考试机制以及包裹在教育外部的城乡二元结构性制度分割的“向城性”,使得乡村教育仍面临“优质困境”和“效用困境”,制约着教育扶贫作用的发挥。“后扶贫时代”推动教育扶贫,迫切需要为乡村提供一体化的优质且有用的教育,实现乡村教育由扶贫领域的“托底关照”转向依教育扶相对之贫的“优质均衡”。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转向为数字时代的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它不是比较教育未来发展的全部。基于表现的教育问责制度在全球范围盛行、比较教育研究对科学化的追求以及数字技术的革新进步,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数字化转向提供了现实性和可能性。比较教育研究数字化转向的主要向度体现在:研究主体从比较教育知识的作者转向合作者;研究客体从“文献”转向“数据”;研究目的从追求教育知识的“因果必然性”转向注重“相关性”;研究方法从分析到综合。然而,比较教育研究的数字化转向同样存在限度:在本体论层面,易陷入唯数据主义;在价值论层面,易缺乏人文主义精神;在关系论层面,易推动国际教育形成数据殖民主义。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艺术史、美术和晚近的视觉文化研究中,图像是贯穿始终的中心对象。视觉文化、艺术研究关注于图像和观看主体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外在关联。那么。观看的另一面,即在物理世界,以眼睛为起点的视觉系统及其连带而来的人类思维活动和图像之间的内在关联应该会有助于我们对外在关系的考察。  相似文献   

12.
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审美心理的建构过程。它要求译者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心理要素出发,建构审美心理结构,在这建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视觉思维的唯一媒介——视觉意象。从视觉思维的角度出发,研究译者审美心理的视觉意象,旨在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原作的意义,传达原作风格,再现原作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图像是承载教育内容的重要形式,利用图像表现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外显形式和深刻内涵,发挥图像传达优势,开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对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图像是主客体互动的视觉产物,是人所特有的认识现象。与动物的使用工具不同,人在创造外在的石器工具同时,也在自己的视觉中创造着图像。在人的认识中,图像的产生过程直接就是思维的发生过程。所以,石器既是原始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物质凝结。雕塑、装饰品和绘画等造型艺术的产生则是石器生产技术、社会分工以及其他社会需要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创新的形象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态。形象思维创新的机制可分为两类,即人脑生理活动机制与其思维信息运动机制。前者存在于人的左右脑功能贯通互补机制与脑生理第二信号反射系统机制这两个方面;后者则存在于思维信息相似性的同构机制与思维信息的整合机制,即各种思维信息按照事物内在的本质逻辑而加以贯通融合,以形成思维整体结构过程的必然性。形象思维创新的运动机制必然形成以下自身活动的内在规律:1.意象互渗同构律,即"意"与"象"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建构为具有创新意义的形象思维成果;2.形象共殊结合律,即借助于思维想象力的发挥,共象材料与殊象材料相互渗透、相互结合;3.思维时空结合律,即各种形象材料在特定思维时空意义上形成组合变化;4.形象整体同一律,即思维要素相互贯通、彼此融合,以形成整体的思维形象。  相似文献   

16.
卞之琳的名篇《断章》,意象安排妙处颇多。它的意象主干是事态的,具有顺接的流动之势,每一个事态意象内部又分出若干物态意象,物态意象在上下两句重复回旋,使全诗有了贯穿之线,气脉通达舒畅,增强了诗篇的视觉流动感;意象由实到虚,延展了读者遐思玄想的空间;事态意象的不同时态形式,强化了诗旨,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哲思回味。  相似文献   

17.
18.
意象是狄金森诗歌中的主要艺术手法之一。狄金森诗歌中的意象主要包括比喻意象、象征意象、具体意象、抽象意象、动觉意象、视觉意象等。狄金森诗歌中的意象丰富了其诗歌的内涵和意蕴,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意象使狄金森的诗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有效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情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9.
艺术语言以符号化的方式传递人的情感,由于人类情感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就必须将抽象的情感加以感性显现。艺术语言传情的感性形式是“语象”,它是用以表情的语言单位,是“心象”与一定的语言物质材料(语音或文字)结合而表现出来的一定的语言形式,也是语言表象。语象具有特定的语言形式和系统结构:语象语言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层级性。语象是表象化的语言符号:1.所指表象化———语词由概念还原为表象,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形象;2.所指意蕴化———语象语义内涵是感性和理性、具象和抽象、思想和情感的结合,其语义信息是多元复合的;3.所指赋值化———为语词增添新值,不断赋予语词以具体的、临时的、附加的、新颖的、多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aimed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brand image of universities (external variables), university satisfaction (mediating variables) and customer lifetime value (internal variables). The findings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strengthening their advantages and overcoming their shortcomings, as well as f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aiwan, and 470 valid samples were retrieved. The data were analysed with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and multi-group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rand image influences customer satisfaction, which in turn affects customer lifetime value. Satisfaction is a partial mediating variable between brand image and customer lifetime value. Multi-group analysis found that gender has no interfering effect between brand image and satisfaction, nor does it between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 lifetime value or between brand image and customer lifetime val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