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溪 《教师》2013,(34):92-92
“做中学”的教育思想源于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从做中学”。近年来,“做中学”模式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笔者结合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将平时教学中实践“做中学”理念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实践”与“理论”的关系是教育研究的一个老课题,也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个老话题。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做中学”思想,是在过去十几年信息技术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认识,它比较深刻地描述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理论的关系,也指出了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实现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3.
李静  余洪飞 《生物学教学》2004,29(10):19-20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教育改革创导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做中学”、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育理念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笔者在学习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对上海高中《生命科学》“呼吸作用”这节课进行了教学设计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述了杜威“从做中学”教育思想的内容及教育方法,分析了这种教育思想在欧美风行一时的原因,说明了“从做中学”里获得的经验包括理性成分。文章还对“从做中学”中教师所处的地位、作用进行了辩证分析,认为“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具有的合理因素,对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我国的教育界、科技界正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和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之路。由国家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共同倡导、发起和推动的“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科学教育改革实验是旨在促进我国幼儿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计划;是国家“十五”规划的重大课题之一。由于“做中学”项目在我国起步不久,许多教师和家长对该项目了解不多,这里我们专门从“做中学”项目网站———汉博·中国少儿科学教育网(http:/www.handsbrain.com)上…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开展电教科研的几点思考1开展电教科研是学校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中学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形成的“常规体系”。而中学的教育科研正是以此为研究对象,探寻教育规律,它既要有助于“常规体系”高效率地运行,又要构建未来教育的“常...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 :“密切教育科研与教育决策、教育实践的关系 ,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促进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提出 :“教师要有宽广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要遵循教育规律 ,积极参加教育科研。”但是 ,应然与实然总是有距离的。尽管中学教育科研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类的口号也已经出现在各个学校 ,可深入中学调查研究 ,不难发现 ,中学教育科研虽比以往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仍明显滞后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2006年10月,全球儿童科学启蒙国际奖颁给了中国科协副主席韦钰院士,韦钰院士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全球儿童科学求知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发展,为倡导和实施“做中学”探究式学习和科学教育实践而奔忙。“做中学”(LearningbyDoing)意即在中国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基于动手做的探究式学习和科学教育。因为对孩子的热爱,韦钰为这一项目的开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她把“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定位为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实验田。在她眼里,小学科学课应该作为核心课程开设。这可是未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之举,“科技创新需要人才,有赖于全民的科学素…  相似文献   

9.
“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是一项旨在促进我国幼儿园和小学科学教育发展。探索如何有效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教育改革项目。笔者曾经观摩了“北京市骨干教师研修——‘电和磁’系列研究活动”的研讨课。本文就是在观摩了此次精彩的有关“磁”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从教学的角度,对“做中学”教学中“做”和“学”的关系进行探讨,抛砖引玉,使更多的小学科学骨干教师能够参与和促进“做中学”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杨  柏毅 《学前教育》2004,(7):47-48
“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自2002年开展以来,短短两年多时间,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去年教育部在首批4个实验城市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12个实验区,并正式推广到西部。随着申报“做中学”科学教育(以下简称“做中学”)的学校数量不断增加,“做中学”的影响也在逐渐扩大。但是各地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必要进行梳理,以确保“做中学”改革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做中学”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改革前沿之一,它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做中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是: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以教师为支持者和引导者,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探究,亲历对自然现象观察和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科学生活的方式和态度,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笔者将“做中学”理念引入到化学课外实验活动,以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一个自由的氛围下、自由的空间里广泛地参与化学实践与科学探究,在“做中学”中求体验,在“做中学”中求发展,在“做中学”中求创新。笔者认为,将“做中学”理念引入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此,笔者将自己的一些实践与同行作分享。  相似文献   

12.
“做中学”、“从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是当前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与杜威的“从做中学”和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虽有相似之处,但它们的内涵、背景、目标和出发点、理论基础和实施方式都有差异,其意义不仅在于通过“做中学”影响儿童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而且会有助于全社会科学文化建设和民族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三论创新之根在实践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做中学”与“在学中做”的提法,指出“做”是“实践”,“学”是认识;“做”既包括动“手”,也包括动脑,“学”不能离开“做”。其次,分析了科学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文化、人文教育各自均为一个整体,两者一起也是一个整体,并且同来源于实践,同植根于大脑,同升华为境界,相交融而培养创新人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最后,着重提出了为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如何选择“做中学”科学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法合作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研究以来,许多幼儿园的教师都开始尝试着用“做中学”的方式开展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案例研究与实践探索,教师们目前感到困惑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选择“做中学”科学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作为研究者,我们在经过接受法国专家的培训、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2011,(1):50-51
本刊编辑部:什么是“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实验项目?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韦钰院士:从1994年开始,中国科学家就参与了ICSU(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cientific Union)组织的有关儿童科学教育改革的探索。2001年,中国教育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发起和推劝了“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实验项目,它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的探充式科学教育,在5-12岁儿童中实施(以下简称“做中学”项目。  相似文献   

16.
语文素质是民族文化素质形成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其中某些传统的语文教育理念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一种融合古今教育优势的全新的“大语文”理念正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支持下,中学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正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本文分别从理论、实践操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维度,对新理念指导下在中学开设”研究性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述,以求理论和实践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高师的《教育学》教学改革,探索了一条新路:第一,以紧密联系中学教育实际为突破口,建立长期挂钩的中学教育实践基地.使教育学教改有实验的“根据地”,第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效果在课内,功夫在课外”,提高教育学教师的素质;第三,以促进教育学整体教改为出发点,建立横向联系的教改联合体,推动高校和中学的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学理论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工学一体化教师兼具专业工作者和教育实践者的双重身份,其教学能力的发展必然建立在作为专业工作者所具有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与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教育实践能力和教学技能的双重基础之上。技工院校教师正是通过参与专业与教育跨界实践活动的“做中学”和“行动中反思”,获得了关于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性知识,发展了教学能力。一、做中学:工学一体化教师的三类主要实践活动技工院校教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工学一体化教师,  相似文献   

19.
随着“学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全县“导学”方式的区域性推进实践研究活动也在不断深入。我校以主导性课题《构建学生和谐发展的“真教育”》的研究为助力,结合真课堂的研究,开展“做学教合一”教学方式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做中学”“学中教”“做学教合一”等操作策略努力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参加了江苏省“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实验研讨会。再次享受到全国“做中学”组织培训机构汉博教育培训中心给我们的思想盛筵和精神大餐。几天的活动,内容丰盛,形式活泼。既有“做中学”前沿理论的精辟解析,又有四年实践的回顾与反思,既有一线教师“做中学”案例的现场教学,也有理论先行者们的“下水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