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本文首先对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统计描述,然后对求职结果、起薪水平和毕业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回归研究,并且与2003年和2005年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内因是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就业效率与2005年相比有所降低;求职费用和求职次数对求职结果、起薪和工作满意度并无显著影响;学校提供的求职信息对求职结果、起薪水平和工作满意度都有显著的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对毕业生的求职结果、起薪和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用结合程度高的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求职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2009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利用统计描述、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定序因变量回归方法,对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效率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多利用学校、网络、亲朋好友获取就业信息、找学用结合紧密的工作,增加求职次数,有利于提高求职成功率,找到收入较多、满意度较高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对2011年全国8个省份30所高校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依然是影响毕业生求职结果、起薪和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家庭背景对求职结果有显著影响,它不仅表现在就业机会获得方面,也表现在起薪和工作满意度上;就业结果的地区和性别差异依然存在;就业单位性质、行业状况是造成毕业生起薪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用结合程度、户口档案解决情况和起薪等都会对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工作找寻与学用匹配——对高校毕业生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找寻过程中,是否能实现学用匹配对其个人及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高校毕业生的学用不匹配状况比较严重,那么大学教育培养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功能就会受到毕业生、雇主和整个社会的质疑,而且这也将是国家和社会在大学专业性教育方面花费的巨大人力、物力资源的隐性浪费。通过借鉴、整合已有的工作找寻理论流派,利用北京大学课题组2005年进行的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对毕业生的工作找寻准备、努力程度与初始工作学用匹配情况之间的关系所作的经验研究发现,那些愿意去西部工作的毕业生更有可能找到学用匹配的工作;那些兴趣与所学专业匹配的毕业生更有可能找到学用匹配的工作;那些在工作找寻过程中有越多工作单位愿意接收的毕业生,越容易找到学用匹配的工作;同时,那些求职于越多工作单位而且求职费用花费更多的毕业生却未必能够找到学用匹配的工作。这些经验结果表明,在高校学生进入实际求职前,就应该开始帮助他们进行求职准备。  相似文献   

5.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不同学制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可从初次就业率、就业现状满意度、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职业吻合度及半年内的离职率等六个方面进行。利用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中有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教师教育专业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强于三年制高职毕业生。  相似文献   

6.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2009年和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关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工作能力等进行分析得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有了明显的增长,2009届高职毕业生的能力满意度普遍下降,高职毕业生认为最有效的求职服务是高校组织的招聘会等。要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应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现代高职课程体系和完善有效的高职毕业生求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就业满意度是衡量大学毕业生就业效果的主观指标,也是大学生对自身就业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文章从心理学、博弈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角度对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内涵及特征进行了剖析,以期对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概念、内涵和特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2011年全国8个省30所高校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尽管我国政府通过大量政策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但出于对发展前景的担忧,只有少数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且体现出明显向东部流动的倾向;人力资本、家庭背景、学校背景和求职岗位情况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重要因素,到基层就业的学生大多在这些方面处于较弱势地位;他们在基层工作的职业地位、学用匹配度、起薪和工作满意度都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内涵的归纳分析,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为研究对象,对影响旅游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因素的八大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访谈法和信息反馈方法对2013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毕业生的工资水平、工作区域、专业对口率、工作满意度等就业质量做进一步分析,希望对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做出力所能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07年美国大学与雇主协会调查的美国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和北京大学调查的中国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从求职结果、求职途径、求职意向和就业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中美两国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发现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从而提出有关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impact of social capital on college graduate employment. After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the authors analyze data collected by Peking University from 34 universities in 2005 and use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clarify the impact of social capital on students’ choice of employment or further study, job placement rate, starting salary and job satisfaction.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social capital differs for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social backgrounds; personal social capital affects students’ choice to seek employment, but family social capital impacts their choice of further study; both family and personal social capital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graduates’ placement rate, starting salary, and job satisfaction; and social capital has a more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impact on job placement rates for graduates at the associate’s and undergraduate degree levels than for those at the master’s level and above.  相似文献   

12.
课题组于2021年6月—8月持续两个半月对全国34个省区市展开第二轮调研。根据回收的调查数据样本,与2020年第一轮调研比较发现:2021年近五成毕业生签约税后薪酬每月3 001-5 000元、就业岗位与专业总体对口率显著提高、就业满意度保持高位略有下滑、考虑离职率略有上升。2021年未就业毕业生自感疫情因素对就业影响程度显著降低、向体制内就业的期待倾向明显、公考和升学失利者复考意愿更加强烈、薪酬待遇超过工作地点成为最被看重的就业因素、期待薪酬与实际薪酬之间的差距在扩大、对民营企业的就业期待位次出现明显下降。受调样本中用人单位招聘计划在压缩、裁员率在上升、薪酬水平在增加、招聘标准在提高。高校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与2020年总体持平保持良好。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户籍、家庭经济状况、学校类型、学校层次、学科类型、学科层次、个人学历、学业成绩、创业意愿等变量在不同类别间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与2020年不同之处是2021年农村户籍毕业生比城镇户籍毕业生就业概率更高、医学类和师范类高校应届毕业生比理工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概率更高、本科毕业生就业概率低于大专毕业生就...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所学专业的匹配情况是影响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毕业生就业与所学专业的匹配情况,以及专业匹配对毕业生工资起薪的影响,并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对内生性问题进行了纠正。研究发现:有56.1%的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工作匹配,有11.7%毫不相关;OLS方法得出专业匹配情况下的工资起薪比专业不匹配高3.4%,使用PSM方法得出专业匹配的工资效应为5%,传统的OLS模型低估了专业匹配的工资效应。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相较于“211工程”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匹配对非“211工程”本科高校毕业生存在显著的收入效应;与专科和硕士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相比,专业匹配对本科学历毕业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业匹配比专业不匹配工资高7%左右;经济学类毕业生专业匹配对工资起薪具有更加显著的正向影响,专业匹配比专业不匹配的起薪高15%左右。基于此,高校的专业学科结构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在专业匹配上做出更加精准的判断,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分析本专科毕业生的专业兴趣吻合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专业兴趣吻合度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并分性别和学科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性别、家庭背景、人力资本、学校背景等是毕业生专业兴趣吻合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男性、优势家庭背景、本科、人文社科专业、学业表现与综合素质更好、东部(非“北上广”)地区高校的毕业生,专业兴趣吻合度更高;第二,专业兴趣吻合度对毕业生的就业总体满意度与工资福利、工作地点、工作稳定性、个人发展空间、社会地位、独立自主性等单项满意度均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对个人发展空间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对工资福利和工作稳定性满意度的影响最小;第三,专业兴趣吻合度对不同性别和学科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存在异质性影响,男生和理工农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受专业兴趣吻合度的正向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post-graduation labor market experiences of recent college graduates for evidence of age-related barriers to employment. Older graduates were considerably less likely than younger graduates to seek new jobs following graduation, but, among those who did, the two age groups showed little difference in their job-seeking behaviors or their susceptibilities to unemployment. Despite these similarities, older graduates, on average, had fewer post-graduation job interviews and fewer job offers than younger gradu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nd number of job interviews disappeared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effects of other variables,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nd number of job offers remained. Nonetheless, older graduates appear to have been employed in better jobs one year after graduation. Their higher average salaries were not explained by sociodemographic, educational, or employment-related variables. Thus, findings are generally inconsistent with the view that older graduates face age-related barriers to employment.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Based on a national survey of 30 universities in eight Chinese provinces in 2011, this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despite government policies encouraging college graduates to work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few students actually do so, due to concerns about their career prospects. Human capital, family, and school background and job search conditions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assroots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students willing to work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end to be in a weaker position. This research also demonstrates that the occupational status, alignment of job and studies, starting salary,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such graduates are relatively low.  相似文献   

17.
应用对陕西省77所不同类型和层次高校16510名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数据,采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在工作特征满意度、职业匹配度和就业总体满意度等维度的就业质量测量指标上多数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感知的就业单位的职位、地理位置和稳定性等工作特征满意度和职业匹配度、就业整体满意度水平要显著高于男生。(2)性别因素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据此提出三点政策建议:(1)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越早开展越好,较高的职业匹配度有助于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2)根据不同性别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单位工作特征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更适宜的职业岗位;(3)加大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和就业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和贯彻落实力度,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毕业生总量的逐年上升,有些毕业生暂时不就业,形成慢就业现象。95后毕业生初入职场,毕业生毕业后两年内更换工作的比例也很高。但毕业生一旦离开学校,就失去应届毕业生身份,只能以社会人员身份参加各类招考,想要通过二次择业提高就业质量存在一定的困难。为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2019年广东省出台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期政策,本文主要针对该政策,与其他有关就业政策进行对比,研究不同政策的优劣。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成本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伴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过程中发生的大学生就业成本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学校付出的努力对学生就业有显著影响,学生付出的费用对找到工作的起薪有显著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因此,应该加大学校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力度,重点在专科院校、高职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提升就业指导机构,以利于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