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尹志勇 《出版科学》2009,17(5):10-13
从四个方面阐述出版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如何培养青年编辑.出版社应向编辑灌输本社的战略定位观念;培养青年编辑的市场意识;出版社青年编辑的培养应以科学和创新的机制为保障和平台;出版社应该培养青年编辑的职业经理人意识.  相似文献   

2.
徐静  刘冰 《编辑学报》2016,28(1):95-97
科技期刊的发展与编辑的能力密切相关,青年编辑的业务能力更是期刊质量的重要支撑.掌握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原则,将短期培养与长远培养相结合,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养,方能促进青年编辑的快速成长.青年编辑的成长依赖于编辑部内部环境与自我努力的结合程度,编辑部只有为青年编辑搭建个人成长的舞台,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结合编辑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期刊和个人的协调、全面发展.开展选题策划、承担编辑学项目、参与社会活动等都是提高青年编辑综合能力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熊力 《采.写.编》2023,(5):143-145
青年编辑是医学科技期刊队伍的重要力量,青年编辑的能力更是期刊质量的重要支撑。与过去相比,青年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整体发展状况良好,但是在青年编辑的能力培养上仍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本文对青年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还提供了有效的培养方向与路径。  相似文献   

4.
青年编辑再培养的必要性11青年编辑再培养是编辑工作优化的需要编辑工作要求编辑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广阔的知识面。青年编辑大多是大学本科毕业,拥有某个专业的知识。但由于我国大学教育中学科设置的弊端之一是文理互不交叉相通,从而使得青年编辑...  相似文献   

5.
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培养适应高素质青年编辑人才以保证科技期刊的长久发展,已经成为众多编辑部的核心工作之一.笔者结合20余年来培养、带教青年中西医专兼职编辑人员的体会,试述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6.
金琦  李静  王书亚  魏玫玫 《编辑学报》2018,30(4):429-431
青年编辑是传承技艺、推动未来科技期刊发展的主力军,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青年编辑队伍是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近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笔者从青年编辑的自我成长、责任担当、居安思危和厚积薄发几个方面分析我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成长之路以及在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青年编辑是科技期刊的主力军,是科技期刊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在“卓越计划”的背景下,科技期刊应注重树立青年编辑期刊强国的意识,培养其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提高青年编辑的科学素养,促使其向学者型编辑转变;培养青年编辑的融媒体思维,提升其复合型技能,为促进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刘洁  孟庆玲  丁滨 《出版广角》2015,(6):104-105
科技期刊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编辑人才,如何使初入编辑岗位的青年编辑迅速成长,需要在实践中摸索。近年来,本刊社以带促教,培养青年编辑,走出了自己的成功之路。首先夯实青年编辑的从业基础,使青年编辑体会出版工作的服务本质,熟悉出版工作的流程,培养严谨求证的职业习惯。更重要的是,构架编辑多元化的知识结构,逐步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薪酬体系,并以编辑个人职业规划为中心,建立适宜本行业期刊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9.
国家创新体系中学术期刊青年编辑的修养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黄劲松 《编辑学报》2002,14(2):142-144
青年编辑是国家创新体系中学术期刊功能的主要实现者和推动者.人才培养,特别是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是学术期刊最重要的工作.对青年编辑自我修养与自我成才之路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发挥青年编辑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一些看法,为青年编辑的自学与交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学习能力: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必备素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美群 《编辑学报》2010,22(6):547-548
针对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培养问题,指出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习能力--获取并掌握科技期刊编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的重要性.从科技期刊的学术前沿性、导向性和学科的综合性出发,论述学习能力是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必备的素质.阐明了提高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习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桂珍 《编辑学报》2006,18(5):339-340
阐述科技期刊版权标志的作用.通过对广东省160种科技期刊进行调查,指出期刊版权标志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浅析中国档案学的学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档案学的学派问题一直受到我国档案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文章论述了学派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介绍了中国档案学派的建设基本情况.认为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档案学派,进一步分析中国档案学派没有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从建立档案学科学共同体、增强档案学人主体意识和建立良好学术环境等方面来构建中国档案学派.  相似文献   

13.
‘书苑天香'俱乐部是苏州图书馆开展的一项延伸服务."书苑天香"俱乐部章程包括:总则、组织管理、服务内容、会员权利和义务、财务管理.会费采用自愿交纳的办法.俱乐部全体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俱乐部理事会,理事会推选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俱乐部服务内容有:(1)设有活动场所,并配备图书、杂志和上网的电脑,为会员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2)由苏州图书馆专家咨询团成员或特邀嘉宾主持,定期举行沙龙活动;(3)定期提供本馆情报部编印的<信息导航>;(4)定期邀请会员参加专家学者的企业专场报告会;(5)向企业推荐、传递各类最新的书刊信息、培训信息,为企业提供培训支持;(6)赠送俱乐部会员卡,该卡具有图书馆的借阅功能;(7)在苏州图书馆网站上为会员提供检索窗口,承担各类课题咨询服务;(8)在合适的企业开设图书馆流通点.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期刊学的编辑能力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洪飞 《编辑学报》2011,23(3):194-197
依据David McClellan"胜任力模型"和"冰山理论",发展并构建了科技期刊学"编辑能力理论",科技期刊的编辑能力是由显性和隐性能力所构成,显性能力与隐性能力比例为1∶9。显性能力由专业知识水平、编辑知识容量和编辑职业资质所构成;隐性能力由基础层次、职业层次和事业层次3个级别的编辑能力构成,基础层次能力包括语文能力、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职业层次能力包括鉴审能力、公关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事业层次能力包括策划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现今仍有许多学者对《隋书·经籍志》总集多有收录某些作者的个人作品集存有争议,如“毛伯成诗一卷”、“江淹拟古诗一卷”等;清朝的大学者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也对“毛伯成诗一卷”、“百国诗四十三卷”等作品集何以被编入总集存有疑问。对此,文章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序与《隋书·经籍志》总集之小序所述进行比较,并对《隋书·经籍志》总集中的多个作品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隋书·经籍志》总集的概念与《四库全书总日提要》总集的概念,与我们现在所理解之总集的概念有所不同;后两者的“总集”是单纯的总而集之,而《隋书·经籍志》总集是“选而集之,而后总为一类成为总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大学女性图书馆员专业地位压力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图书馆专业馆员在性别上的比例非常悬殊,女性图书馆员所受的专业训练、任用的资格、服务的要求、任务的艰巨与工作的繁重,均与其他女性密集的行业不相上下甚至有过之,因此图书馆工作可视为最典型的女性密集行业之一。本研究试探讨女性图书馆员专业地位方面的压力,以期对图书馆管理、工作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任小平 《编辑学报》2002,14(4):303-304
简要介绍硬度的概念及其测试方法,总结科技书刊中硬度表达的形式,分析硬度表达形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硬度表达形式规范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对科学研究的影响越来越大,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学术论文中网络引文的使用增多.但目前网络引文的可获得性处于较低水平,有必要建立一个由直接可追溯性、间接可查证性和长期保存体系组成的三层结构可获得性体系,并从技术、政策、法律等方面对该体系提供保障.图2.参考文献19.  相似文献   

19.
期刊稿量激增现象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库耘 《编辑学报》2007,19(2):136-138
分析载文量与期刊论文质量的关系以及影响论文信息价值的因素.认为目前有价值的论文数量与不断增加的来稿量不成正比,有的刊物甚至成反比.强调期刊对论文的选择应与国家科技整体发展同步,应更为主动地吸引与现实科研工作相关联的研究和应用型论文,以引导、鼓励、支持创新论文的写作和发表为已任.  相似文献   

20.
政府信息公开评价体系的研究水平,直接决定了研究结论的信度和对策建议的效度,制约政府信息公开问题整体研究水平。当前衡量政府信息公开的两大指标体系分别属于"法定义务导向"和"用户需求导向",存在一致性的问题。服务型政府目标下的政府信息公开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兼顾规范性和功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