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如何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新格局,是职业院校进一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体系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教育强国建设不仅内在地要求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归全反真、多元育人主体实现多链互通、各类思政育人要素系统集成、职业教育铸魂育人范式重构,还要求职业院校在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时应坚持价值引领性、注重模式多样性、突出交互非线性、强调动态适应性等实践特征,由此构建职业院校完善“三全育人”新格局的行动框架,并提出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三全育人”的推进路径:做实价值塑造以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改革体制机制以创建“大协同”育人体系,完善教育评价以确立“大融合”育人理念,创新培养模式以构筑“大场域”育人载体,强化技术赋能以搭建“大数据”育人支撑。  相似文献   

2.
张维 《知识文库》2024,(2):100-103
<正>“岗课赛证融通”是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显著标志,有助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五年制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过程中,应把握人才需求的特征,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制订科学课程标准,推进“三教”改革,推动技能大赛成果转化,整合专业课程资源,实现“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为深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现代职业教育水平和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围绕教学层面,实施“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是在“职普融通、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基础上形成的个性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明显的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该模式着眼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难题,解决职业院校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帮助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使教学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3.
“工匠型”教师是既具有教师特质又具有工匠特质的教师,是匠德与师德、匠心与师心、匠魂与师魂、匠术与师术有机结合的富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培养和打造“工匠型”教师已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趋向,他们是职业教育的支撑者、职教政策的执行者、“工匠人才”的塑造者。培养“工匠型”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强化对“工匠型”教师的广泛认同,确立“工匠型”教师的任职标准,搭建“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撑平台,建立“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工匠精神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指明了发展方向。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现状,构建“课赛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丰富工匠精神培育的载体和实现路径,促进高职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新时代物流人才培养需求,着眼于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内涵提升需要,以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经验为蓝本,开展“岗课证融通育训赛一体”标准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聚焦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育标准化研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建了“四级育训融合”现代物流实践教学标准;以实践育人为目标,打造了“行企校定岗岗课证融通”的现代物流实践育人模式,培育新时代物流工匠;以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为抓手,形成了“产学创融合育训赛一体”的现代物流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物流产业链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从曾经重视技能到今天重视职业素养的逐步发展,职业院校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树立“德技并修”的育人模式。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社会对技术型人才产生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需要各职业院校努力实现德技并修的育人目标,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内外兼修的产业主力军;职业院校“德技并修”的有效实施能推动院校教育教学各环节向更高质量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英语课程作为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更需要将“德技并修”的育人模式融入教学目标、教学标准和考核评价中,实现“三全育人”。  相似文献   

7.
职业院校构建“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是,当前在“岗课赛证”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师资培养还存在着企业兼职教师作用发挥不够、师资培训流于形式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促教师培训培养体系,强化教师技能竞赛体系,认证教师分层分类评价体系。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打造一支满足“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8.
“工匠精神”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核心精神品质,建设技能型社会必然要强化工匠精神的培育。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既是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更是使命担当。当前,职业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面临积极观念缺失、体系不完善和有效培育实践缺乏等困境与挑战。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原则与策略为职业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提供了新视角。从“知情意行”等四个维度入手,通过意识植入、体系深化和实践拓展等三维驱动,让学生做到“知其意、通其情、攻其难、坚其行”,最终育成具有“匠心、匠情、匠志、匠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高质量人才育成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卜复鸣 《职教通讯》2020,(2):118-122
“香山人才”是指熟练掌握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香山人才”的培养途径主要有家族式传统技艺传承、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产教融合化传承、名师培训、技能比武等方式。针对当前“香山人才”的培养途径,可做如下优化: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香山人才计划”培训体系;建立培训学院,与职业院校开展实质性的深度合作;鼓励著书立说,走文化相融的“香山人才”可持续发展之路;营造工匠文化,确立尊匠崇能的人才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培养具有较高质量意识、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工匠型人才。以人格塑造为核心的"匠道"培育、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匠心"培育以及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匠术"培育,是工匠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维度。高职院校应树立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导向,建立知识和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体系,践行以职业素质培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营造有助于工匠精神培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1.
技能型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基于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针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1+X”证书含金量不高、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师资队伍建设供需失调、校企合作育人不深入等问题,围绕“育人机制、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三维度,从技术层、发展层与实践层构建了职业院校“三耦四融”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实践路径为:推进岗课赛证融通,增强育人骨气;打好职教组合拳,增强育人志气;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增强育人底气。  相似文献   

12.
《职业技术教育》2024,(3):13-14
<正>入选理由教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2023年是国家出台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最为密集的一年,体现出打造职业教育“良匠之师”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供有力师资保障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13.
职业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职责,承担着培养德技双馨人才的重要使命。在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从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创设校地合作、研学并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育人品牌,是克服当前职业教育文化育人难点、推动技能教育与文化育人双向促进的新路径。在职普融通视域下,探索职业院校“校地协同、园课一体、研学并进”的地域文化育人模式,提出中高本职业院校要构建一体化的地域文化育人体系,需进一步建立文化育人制度秩序、构造文化育人课程体系、构建文化育人合作机制。成果获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14.
“1+X”证书制度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有益探索,也是职业教育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大创新。要落实该制度,最为关键的是将“1+X”证书制度落实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来。在“1+X”证书制度视角下,以漯河职业技术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漯河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1+X”证书制度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内涵、方法、措施进行系统研究和实践,凝练出“4阶递进+4互优化+6维协同”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为职业院校复合型高素质物流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创新性观点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种劼琳 《职教通讯》2022,(10):74-79
随着学生的培养标准逐渐向工匠之师迈进,“工匠型”教师也便应运而生。面对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工匠型”教师要努力朝着复合技能的拥有者、实践操作的传承者和工匠精神的引领者三个角色发展。因此,需要从匠术、匠心和匠德三个维度来造就和提升教师的素质与水平,校企合作培养匠术,提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技能;国家政策保障匠心,强化岗位与能力的双重认同;社会氛围维护匠德,遵守行业与学校的双重道德。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级阶段的教育类型,职业本科主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1+X”证书制度也是培养学生成为掌握多种技能本领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制度,可见两者的育人目标一致。因此,文章基于“1+X”证书制度,分析了驱动职业本科高校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因素,提出构建跨专业“平台+模块”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对策,以期有助于国家职业本科高校建设试点工作的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围绕常规教学、岗位实习、竞赛集训三种手段对培养高技能竞赛人才的作用,以及三者之间的协同运用方式,构建"赛教习"协同高技能竞赛选手的有效培养模式。该模式实施需要做好高水平技能竞赛人才要素分析与评价体系构建、"赛教习"协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含学分互换)实施、基于"赛教习"协同的高技能培养工作室(工匠工坊)构建、"赛教习"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证反馈修正等工作。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赛项的人才培养实践表明,该模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发挥企业新型学徒制优势,推动技工教育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青岛市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实体经济振兴战略,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以四个“一体化”着力推动企业新型学徒制落地落实,努力培养更多“青岛工匠”。  相似文献   

19.
中高职和相关企业“双师型”人才匮乏,现有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难以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并进的目的。云南师范大学与云南省部分高职院校合作开展“3+2”双专业职教师资一体化人才培养,立足“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需求,注重职教师资质量并凸显职业教育特色,是基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要求的一次创新。文章通过梳理近年来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并通过问卷调查对“3+2”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发挥地方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招生机制、质量监测评估体制;加快技能人才保障机制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加强教资培训平台建设,实施1+X证书制度;促进“多元”育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20.
"立德树人"语境下,学生核心素养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中心任务与根本立足点.职业教育作为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类型教育,其本质属性决定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专业性与类型化特征.工匠精神的当代回归既呼应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类型化的建设需求,又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价值参照.依托学生核心素养,弘扬培育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时代要义,更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根本价值遵循.借助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深入探寻我国工匠精神指向于劳动教育的真、善、美三层次价值意涵,以期通过工匠精神渗透反哺学生劳动素养的内化生成,从匠知、匠能、匠行引领学生涵养人文与科学的劳动价值体认,发展实践创新的劳动技术技能,践行绿色健康的劳动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