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巍  宿明 《现代情报》2017,37(2):19-24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影响用户感知价值的医疗信息服务的因素,并以用户感知价值为导向,通过SPSS统计软件及文献回顾对当前医疗信息服务项目进行整理、总结,最终从总价值和总成本两个维度共8个评价指标的角度构建了医疗信息服务项目的感知价值指标体系,以期为后续提高医疗信息服务质量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用于建设和完善医疗信息服务项目,评价医疗信息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根据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的背景和意义,研究分析区域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的可行性及服务模式。以福州大学城高校图书馆联盟FULink为例,依据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的特点,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作初步探讨,为评价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胡媛  曹阳 《现代情报》2017,37(10):58-65
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作为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服务转型的产物,为用户与图书馆搭建一个新的交互平台,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感知。基于此,本文从7个维度构建数字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平台服务评价指标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模型的指标体系进行验证,从而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平台服务质量评价与服务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关系型虚拟社区用户感知服务质量评价影响因素,以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关系型虚拟社区用户感知服务质量和用户忠诚,并提出促进用户忠诚的三条路径:提高客户服务管理→用户满意→用户忠诚;提供额外的服务及功能→感知价值→用户满意→用户忠诚;关注网页的设计及内容→感知服务质量→用户满意→用户忠诚.其中,用户满意是培养用户忠诚的关键,提高客户服务管理是最直接、最快速培养用户忠诚的方法.隐私保护和限制会影响用户“被关注”感,从而降低用户感知服务质量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杨小凤 《现代情报》2014,34(7):69-73
通过网络对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信息服务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平台开展了科技文献检索、参考咨询、定题跟踪、科技查新、竞争情报等信息服务,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的发展策略:加强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多举措提升平台的信息服务质量,面向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加强用户信息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服务质量评价是高校图书馆优化各项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的重要环节.首先界定了高校图书馆感知服务质量评价的内涵并梳理了高校图书馆感知服务质量评价的发展历程;其次通过文献调研统计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的发文趋势,并基于关键词词频进行主题内容分析;总结高校图书馆感知服务的评价方法;最后指出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及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7.
信息管理专家努力对各类网站的功能及服务进行多维评估,但是研究视角多囿于传统服务领域的网站评估模型和工具的优化比较以及服务质量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考量。本论文融入用户风险感知变量,以用户服务质量为理论依据,探究应急网站信息服务质量跨层次效应。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对融入风险感知的用户购买意向及应急网站信息服务质量提出新的解释。鉴于风险感知因素的引入和应急网站的链接,探究网站信息服务质量对融合风险感知的用户购买意向的改变,提出提高应急网站信息服务交互效应水平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移动信息服务质量这一图书馆以及用户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移动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对使用移动信息资源的用户进行指标重要度调查,利用加权统计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计算获得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该馆移动信息服务质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该图书馆还需要在服务手段、移动资源、检索系统、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加强和创新,提高其移动信息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移动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9.
黄颖 《现代情报》2009,29(8):106-107
以用户感知为中心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模型LibQUAL+TM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剖析学术环境下的满意程度与服务质量的辨证关系,分析大学图书馆服务价值感和满意程度感知对服务质量的影响。构建一个以内部图书馆专家群体确定和外部终端用户群体感知为核心的、融合满意程度和服务质量的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绩效评价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0.
张继东  蔡雪 《现代情报》2019,39(1):70-77
[目的/意义]本文以用户行为感知视角,研究影响移动社交网络主导型用户与浏览型用户持续使用的因素,为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提供理论基础,并为移动社交网络提供商提出参考与应用借鉴。[方法/过程]分析移动社交网络主导型用户与浏览型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引入相关变量,构建了基于用户行为感知的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持续使用意愿模型并提出假设,最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感知质量等因素均显著影响主导型及浏览型两类用户;服务质量、感知风险、知识获取、个人创新、社会认可、感知信任、感知转换成本等因素对两类用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式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李家清 《现代情报》2006,26(9):45-48
简述了个性化信息服务产生的背景、概念及内涵,研究了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式:信息推送服务,信息呼叫中心服务,垂直信息服务,网络智能知识服务,信息智能代理服务,数据挖掘服务;具体提出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6条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服务能力的产品服务化供应链协调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树俊  陈菊红  张晓瑞 《软科学》2011,25(11):56-60
针对由功能服务商、服务集成商、客户构成的产品服务化供应链系统,以服务敏感性随机需求为视角,结合服务能力闲置或不足所引起的成本费用,分别从功能服务商和服务集成商角度,建立了产品服务化供应链的收益模型和协调机制模型。通过实例深入分析服务敏感性需求变化对于产品服务化供应链总收益的影响,并给出了产品服务化供应链协调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当前信息服务网络的类型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凌美秀  何平  王本玉 《情报科学》2006,24(6):855-858,863
本文基于当前的信息服务发展状况,分析作为信息服务业务开展的基础条件——信息服务网络的形成条件与构成因素。对当前网络环境下以分布、相互独立为主要特征的各类信息服务网络及其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信息服务网络的发展趋势作出大胆预测。  相似文献   

14.
服务科学:概念架构、研究范式与未来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服务科学在全球服务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渐成为近几年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梳理现有服务科学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服务科学的概念架构和研究范式进行了述评,提出了服务科学的定义和服务系统的基本框架,认为在服务主导逻辑研究范式下,服务科学是从科学而非直觉和经验的视角研究服务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及其分析方法的理论;服务系统是服务科学的基本分析单元,包含顾客、服务供应商和服务传递者三个主要部分。最后对服务科学的未来研究主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封晓倩 《现代情报》2006,26(10):188-189,197
通过对现行的藏、借、阅、咨一体化的“大流通、大阅览”无障碍服务模式的利弊分析,提出对基于不同载体阅读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创新思路,并就建立该模式进行实际分析,总结其合理、优越性,及其图书馆如何适应这一服务模式的要求,以实现多载体条件下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16.
唐虹 《情报探索》2014,(9):100-102
分析了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战略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影响,提出了在新信息环境下创新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与内容的一系列举措。  相似文献   

17.
但斌  刘利华 《软科学》2007,21(3):34-36
基于制造企业的价值链,提出了面向产品制造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体系结构,描述了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的定位问题,分析了面向产品制造企业的生产性服务类型及特点,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面向产品制造企业生产性服务的三种典型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俭敏  默秀红 《情报科学》2007,25(7):1030-1034,1038
文章选取了国外8个、国内3个合作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系统的典型实例进行考察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三种国内外合作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系统的实现模式,并对这三种服务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做了对比分析,认为实施合作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模式选择宜因馆而定。  相似文献   

19.
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系统及其服务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峰 《现代情报》2007,27(2):138-140,143
文章选取了国外6个、国内3个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系统的典型实例进行考察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三种国内外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系统的实现模式,并对这三种服务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做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陈则谦  白献阳 《现代情报》2007,27(12):11-15
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成为我国科技信息界和图书情报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辨析信息服务、情报服务、知识服务三者之间的区别与内在关联,指出我国科技信息服务从一开始就具备了知识服务的某些特性,由信息服务、情报服务向知识服务发展是科技信息事业的自然过渡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