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糙米在低氧胁迫条件下发芽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各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以糙米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低氧胁迫对7种糙米发芽后GABA、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呼吸强度、千粒重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活力的变化的影响。结果:不同品种发芽糙米在低氧胁迫3 d时的GABA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最高达329.15 mg/100 g,最低为191.43 mg/100 g,平均含量为235.64 mg/100g,是未发芽糙米的8.12倍。结论:低氧胁迫条件下发芽糙米中GABA含量与呼吸强度、可溶性蛋白含量、还原糖含量、谷氨酸脱羧酶(GAD)活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3号(f两优6876)品种可作为富集GABA的良好原料。  相似文献   

2.
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和Duncan法检验,确立了绣球花的花、叶中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及其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用1:10(g/mL)的50%(V/V)乙醇水溶液,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1h,叶黄酮提取效率较好;用1:20(g/mL)的50%(V/V)乙醇水溶液,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1h,花黄酮提取效率较好.在该提取条件下,花、叶的黄酮含量分别为5.25%、2.27%(m/m).  相似文献   

3.
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对萌芽苦荞功能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苦荞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萌芽苦荞为原料,研究晒干、阴干、热风干燥、冷冻干燥、真空干燥5种干燥方式对其功能成分(黄酮、总酚、γ-氨基丁酸)和抗氧化活性(对DPPH·、ABTS+·和·OH清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干燥方式对萌芽苦荞的功能成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冷冻干燥处理后,萌芽苦荞中的黄酮、总酚、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分别为49.66 mg/g、16.82 mg/g和64.14 mg/g,显著高于其他干燥方式,100℃热风干燥含量次之,60℃热风干燥含量最低。冷冻干燥处理的萌芽苦荞对DPPH·、ABTS+·和·OH的清除能力最高,分别为75.40%、98.25%和65.62%,100℃热风干燥次之,晒干处理最低。因此,冷冻干燥和100℃热风干燥较好地保留了萌芽苦荞中的功能成分且抗氧化活性较强,与冷冻干燥相比,100℃热风干燥具有时间短和成本低的优势,是实际生产中保留较多黄酮、总酚和γ-氨基丁酸的优先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4.
探究测定凤凰茶中游离氨基酸的最佳方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在λ=400 nm下测定不同地域高度、不同发酵条件下凤凰茶中氨基酸的含量和一壶茶叶的最佳冲泡次数,以测定其氨基酸的最大浸出量,并和其他品种茶叶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域高度凤凰茶中氨基酸的含量高山最多,低山最少,中山居中;在100℃发酵下,其氨基酸含量最大;凤凰茶的最佳冲泡次数为5次;当浸泡4 h时,氨基酸含量达到最大浸出量;与其它茶叶相比,普洱茶氨基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绿豆衣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高效的抗氧化性。通过研究绿豆衣酵素发酵过程中多酚含量和DPPH清除率的变化情况,测定不同发酵条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料液比、糖含量)下绿豆衣酵素的抗氧化性,以期获得绿豆衣酵素发酵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34h、料液比30%、糖含量5.10g时绿豆衣酵素抗氧化性达到最佳,总多酚含量为6.78ug/mL。绿豆衣酵素发酵工艺的优化对相关产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红曲霉发酵酿造茶酒的原料中添加制茶下脚料,实验对比测定了发酵前后各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前物料中各营养含量分别为,总糖(302.2±3.29) mg/g,还原糖(126.3±7.46)mg/g,多糖(175.9±9.05) mg/g,粗纤维27.1%,氮(40.64±1.06) mg/g,游离氨基酸(47.04±0.75) mg/g。发酵后物料中总糖(199.1±1.64) mg/g,还原糖(29.07±0.34) mg/g,多糖(170.0±1.30) mg/g,粗纤维18.8%,氮(37.02±0.86) mg/g,游离氨基酸为0 mg/g。发酵前后物料总重量利用率39.4%,各营养物质的转化率分别为总糖60.06%,还原糖86.01%、多糖3.35%、粗纤维30.62%、氮8.91%、氨基酸为100%。发酵茶酒的酒精度达到13%。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雪莲果叶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溶剂浓度、料液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4个因素对雪莲果叶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确定了雪莲果叶黄酮提取的最优条件为用体积浓度40%的乙醇,在料液比为1∶30(g/m L)的溶剂条件下在70℃提取1.5 h,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黄酮含量提取量达到53.41 mg/g。通过工艺优化,雪莲果叶黄酮得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以青花7号为材料,采用沙培法,初步探究了施氮量对幼苗期花生根系碳、氮代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不改变各指标在苗期的变化趋势。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根中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淀粉含量、N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NRase活性呈增加趋势;游离氨基酸呈下降趋势;碳氮比先减后增。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中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和碳氮比整体为N0>N1>N2;N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NRase活性整体为N2>N1>N0;淀粉含量整体为N0>N2>N1;游离氨基酸含量整体为N1>N0>N2。  相似文献   

9.
以徐薯18为实验材料,用M S营养液添加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甘薯愈伤组织,研究盐胁迫对甘薯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细胞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都高于对照;游离脯氨酸含量、细胞膜透性呈上升的趋势,且都高于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且都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拐枣的营养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其氨基酸种类及含量,并将其制备成具有拐枣风味的糖果。以拐枣和大米花为主原料,考察拐枣糖浆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焦糖化温度及时间对拐枣糖感官评分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拐枣糖的加工工艺。结果显示:拐枣中的蛋白中含有除丝氨酸、天冬酰胺及谷氨酰胺外的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3 740.9 mg/100g(干重),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 287.15 mg/100g,占比34.41%;拐枣糖的最优工艺为:大米花50 g,白砂糖4.0 g、拐枣糖浆8.4 g、焦糖化温度247℃、焦糖化时间39 s、甜菊糖苷0.01~0.012 g、花生仁4~5 g,此条件下拐枣糖的平均感官评分为(88±0.82)分,且感官综合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不同酸碱性条件下甜菜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生理响应变化,通过室内盆栽实验,设置土壤pH值9组处理,测定甜菜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甜菜发芽率以pH值为9.5的碱性土为最高,达到95.83%。甜菜幼苗干重以pH值9.5时达到最大,根和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还原糖、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含量在pH值为5.0土壤最高,pH为9.5时达到最低。同时甜菜不同pH值和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在酸性条件下,甜菜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并出现逆境胁迫响应变化,而在pH为9.5的偏碱性土壤下幼苗生长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2.
寒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4℃低温处理小麦幼苗 ,叶片中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大幅度提高 .不同小麦品种可溶性糖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抗寒性强的品种 ,3种物质积累较多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比不同提取液、温度、时间和纯化试剂对植物鲜样中各游离氨基酸提取效率的影响,以油菜鲜叶为例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方法,通过氨基酸分析仪PF柱进行标准方法分析测定。结果表明:4种不同提取剂提取油菜鲜叶中游离氨基酸,水、0.1 mol/L盐酸和5%磺基水杨酸的提取效果都优于80%乙醇,以水提取后的颜色最为清亮,适于氨基酸分析仪直接分析;4℃时17种氨基酸平均回收率94.23%,高于80℃和100℃时的88.4%和87.4%,17种氨基酸平均回收率除缬氨酸外,其余氨基酸从1~24 h没有显著变化;80%乙醇优于5%磺基水杨酸,但两者整体回收率都较未纯化前有所下降。采用优化后的提取方法测定油菜幼苗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发现能有效筛选出抗逆品种。  相似文献   

14.
以K326品种为材料,探索烤烟种子萌发活动中有关酶活性及相关物质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呼吸强度、淀粉酶与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蛋白酶与总游离氨基酸,脂肪酶与脂肪酸,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等的活性或含量都随种子萌发进程呈上升趋势,虽然其间有所起伏,但高峰期大都在第84~168h之间,仅POD、总游离氨基酸与MDA含量在萌发中期才开始明显上升,直到萌发结束时达高峰期.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活性与各自催化水解的产物含量相关性显著,粗脂肪含量随萌发进程而下降,与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萌发集中在46~68h,发芽势96%,同步指数0.94.萌发动态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  相似文献   

15.
寒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0~4℃低温处理小麦幼苗,叶 中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大幅度提高,不同小麦品种可溶性糖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抗寒性强的品种,3种物质积累较多。  相似文献   

16.
冷藏对百合小鳞茎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方百合"索蚌"小鳞茎为试材,研究在4℃冷藏条件下小鳞茎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淀粉酶、电导率及A-280在75d内的变化。在75d的冷藏期内,籽球鳞茎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减少后增加,在60d达到最高;可溶性总糖含量持续增加;淀粉总酶活性和α-淀粉酶活变化相似,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5d时出现峰值,30d后淀粉酶活性均处于低水平;电导率和A-280值均呈现减少、增加、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紫光光质对采后番茄果实的番茄红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含量的影响,筛选适合采后番茄光照射处理的人工光源。方法:以白果期番茄果实为试材,将清洗干燥后的果实转入紫光(P)和黑暗(D,对照)处理下进行照射,光强设置为40μmo L/(m2·s),光周期为12 h/d,处理时间为21d,然后测定其相关品质生理指标,进行光效应分析。结果:与黑暗处理相比,紫光处理下的40、50、60、70和80 g的番茄果实中的番茄红素分别提高了70.87%、65.89%、62.50%、65%和74.07%;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70.87%、31.86%、62.69%、40.89%和29.06%;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45.58%、40.43%、56.16%、46.95%和52.1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了57.55%、73.10%、61.52%、59.57%和61.49%;总酚含量提高了33.50%、26.79%、39.97%、34.25%和71.69%;但是,相同处理下的不同单果重间的果实中番茄红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酚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紫光处理提高了采后番茄果实的番茄红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酚的含量,但是在不同单果重果实中的含量无显著差异。在采后番茄光处理时,采用紫光作为照射的光源,可以提高其相关品质生理指标,该方案可为采后果蔬品质的光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实验以4个地区的8个栝楼品系为材料,用蒽酮比色法测定了不同栝楼品种开花期间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产区的栝楼品种的雌株在开花期间其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最大值为4.602 mg/g(XY),最小值为2.482 mg/g(DZ),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为1.854倍;而对应的雄株其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对变化较之更大,其中最大值为5.580 mg/g(XH),最小值为1.986 mg/g(XY),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达2.810倍.同一产区栝楼品种间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异系数也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与地区栝楼品系的纯度有关.因此,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差异尚不能作为区别栝楼雌、雄植株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以云南蒙自解放钟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Lindl.‘Jiefangzhong’)为原料制备枇杷汁,并测定其中的总糖、总酸、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通过营养成分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比较,选择出对枇杷汁护色效果较好的方法,为枇杷汁饮料加工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蒙自解放钟枇杷的总糖含量79.5mg/g、总酸2.99mg/g、维生素C0.05mg/g、胡萝卜素0.01mg/g。其中20%的柠檬汁和1%的食盐混合浸泡20min的护色效果最明显。加入果胶酶160mg/kg,在38.7℃下处理4h-5h为最佳的酶解时间。枇杷汁的最优配比是枇杷原汁为20%,蔗糖含量为7.2%,柠檬酸含量为0.45%。  相似文献   

20.
采用比色法测定菊花中总黄酮、总酚、总糖含量;HPLC测定7种黄酮类成分、绿原酸和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游离糖类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GC-MS分析挥发油的成分。结果表明,贡菊、滁菊、亳菊和杭菊中几类成分含量有一定的差异。遗传和生态因子是造成不同种源和不同产地的药用菊花成分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