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因为殖民需要,积极对华语言输出;而被动与西方交流的清政府,也需要研习西方语言进行政治外交,二者推动西方语言在华迅速传播,尤其促进了西方语言在学校中的规范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张华  杨静 《兰台世界》2009,(8):64-65
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因为殖民需要,积极对华语言输出;而被动与西方交流的清政府,也需要研习西方语言进行政治外交,二者推动西方语言在华迅速传播,尤其促进了西方语言在学校中的规范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蔡宇宏 《编辑学报》2002,14(5):352-354
西方语言对我国学术期刊论文标引语言的影响,是在全球化趋势下大量以英语文化为主流的西方文化与汉语语言文化相互接触与碰撞的过程中出现的,是情报语言为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满足文献信息资源传播与交流的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化,实现其自身功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语言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而且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作为一种传播手段,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从世界范围来看,中西方的新闻报道,不仅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不同,在文体特征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主要就中西方新闻报道中表现主体、叙述方式、语言特色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奖设在西方,自然对西方有偏爱,对西方的作家有更多的了解。诺奖的努力,体现在对人类命运的担忧中,和对人类语言与文化的维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瑶  魏明革 《新闻世界》2009,(12):49-50
由于中西方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体育新闻报道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报道理念上,中国体育新闻报道注重政治宣传与舆论引导,西方注重新闻报道客观化。在报道内容上,中国关注体育赛事本身,西方则关注赛事内外;中国注重赛事结果,西方注重赛事特点;中国注重表层信息,西方注重深度挖掘。在报道技巧上,中国对数据淡化处理,西方重视并超越数据;中国较少使用引语,西方较多直接引语;中国偏重激情性叙述语言,西方擅长客观性描写语言;中国善于宏观报道,西方则擅长微观切入。  相似文献   

7.
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经济、地理因素的冲击与沉淀,形成了中西方各具特点的思维方式。中西方新闻报道的差异正是由于思维对语言的影响而造成的。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思维方式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分析了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以及国家对旅游政策的放开,各国人民进行旅游观光、开展学术交流、进行体育竞赛等活动和事务越来越多,国内外、东西方的交流接触越来越频繁。由于历史背景、文化形成、语言等的不同,我们在与外籍人士特别是西方人士的交流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因此本文主要从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几个方面,讨论一下西方常见日常禁忌。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在现代英语教材和读物中的大量渗透,要求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传道、解惑应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重视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本文论述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好传授语言知识与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翻译家.林语堂于 1928-1935年主要从事英译汉,他主要以西方人的目光向中国传送西方文明,进行语言研究方面的变革,1935-1940年转为汉译英.自1930年起,林语堂采用英文改写或英文创作的方式对外译介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1.
王琦  李灏 《大观周刊》2011,(19):34-34
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不同,造成中西方日常用语的行为的巨大差异,本文主要以言语行为中的表达类动词“谢谢”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他们各自实现语言行为的具体语言环境,尤其是在中西方的应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现代出版》2009,(2):F0004-F0004
《现代西方价值哲学经典》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现代西方价值哲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内容涵盖德奥英美24位哲学家的价值哲学代表作,从先验主义路向、经验主义路向、心灵主义路向、语言分析路向四个角度,全面详细地介绍了现代西方价值哲学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反映了现代西方价值哲学研究的主要理论观点和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13.
词语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各种文化特征都在本族语言的词汇里留下了它们的印记。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地理环境等对语言意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语的附加意义和情感色彩上。对于英语新闻学习者来说,与本族文化内涵相似的词汇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却容易忽视那些具有与本民族不同文化内涵的词汇。因此,必须重视中西方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词语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各种文化特征都在本族语言的词汇里留下了它们的印记。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地理环境等对语言意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语的附加意义和情感色彩上。对于英语新闻学习者来说,与本族文化内涵相似的词汇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却容易忽视那些具有与本民族不同文化内涵的词汇。因此,必须重视中西方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文化断裂与文化韧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当代文学和文化理论的语境中,“断裂”似乎是西方后现代社会或用詹明信所谓的晚期资本主义的特点,这也是许多当代批评家与理论家对“文化断裂”特别感兴趣的一个原因,“断裂”集中反映了Jean-Franqois Lyotard所描述的后现代的特征。文论的主要趋势是质疑语言的效力、意义、表达与交流。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核心理论围绕着不可读性与不可确定性、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游离、文本与文本性的自我解构等概念展开。  相似文献   

16.
郑俊红 《大观周刊》2012,(35):271-271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而中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的文化内涵,在课内、课外进行文化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自谦为"游击战式"的西方文学译介活动中,萧乾以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和对西方文学的长期关注与敏感度向中国读者译介了大量优秀的西方文学作品。尽管期间波折不断,但依然促进了现当代中西文学的交流传播。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事实的载体,是信息的外在表现,是新闻报道的直接表现形式。新闻报道的语言是否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将直接影响对事实的表达,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可读性。西方记者在漫长的新闯实践中,潜心摸索适合于新闻文体的语言特色,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西方记者的语言风格可归纳如下:一、具体。西方新闻著作强调,新闻用语一定要具体、实在、言之有物,绝不能做空洞无物的空泛描述。《美联社日志》上的两段话,可以代表西方新闻界对语言具体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清末,清政府派出留学生学习西方语言,大部分留学生归国以后,参与学校教育、翻译西方著作、举办英文报刊,极大地促进了英语在国内的传播,这不仅仅是英语语言学习问题,也是晚清时期由语言学习引起的社会转型,向现代文明过渡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燕 《大观周刊》2012,(33):247-247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承载文化。”运用英语有效交流”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通俗来说,即在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的西方人打交道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