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依托传统地质优势 实践复合型高级石油工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国家能源战略分析及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对人才的需求,依托自身传统地质特色,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专业培养方案及目标,提出了复合型石油工程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即强化"三个结合"教育,突出"练、习、研"实践教学、"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表明,该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自开展质量工程建设以来,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高水平大学建设为目标,深入开展了体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实际和特色的"本科教学优质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共基础、分方向、多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创立了应用型、创新型和国际型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课堂教学研讨式、实验教学互动式、实习教学探究式的人才培养新途径。探索开展了"1+1"助学工程,有效地把物质资助与大学生能力培养、品格教育、成才教育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结合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建设和改革实践,对"三岗并举、六方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六阶段、双柔性"教学组织模式进行总结分析,旨在对研究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组织模式等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煤炭类高职矿山地质是实践性较强,但又需要有扎实理论支撑的专业,在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众说纷纭的情况下,探索适合矿山地质专业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必要和有意义的。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浅析,分析了矿山地质专业特征,探索和实践了符合煤炭类高职矿山地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便更好地培养矿山地质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发展简史,强调在石油地质专业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创新实践了地质工程专业"共基础、分方向"的培养模式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了高等石油地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山东煤炭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科技大学从2006年开始在包括煤矿地质专业在内的6个煤炭主体专业中实施"定单式"培养。教育部启动"卓越计划"以后,学校更加明确了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6个煤矿主体专业均陆续进入了教育部"卓越计划",文章结合地质工程(煤矿地质)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阐述了学校在校企联合培养煤矿地质卓越工程师方面的具体措施,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培养创新性安全人才是保障矿业安全的基础,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依托优势学科,通过建立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打通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壁垒,统筹实验室资源,建立工程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支撑体系。采用研讨式教学、本科生导师制、开放式实验教学、研究型实验、拔尖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构建了"寓研于教"与"寓创于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新建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在首批和第二批进入该计划的高校中有新建本科院校17所。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本切入点是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存在着不少薄弱点以及与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需要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明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面向工程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是前提、依照"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面向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工程型师资队伍、面向工程人才培养改革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加强与国外同类院校合作与交流等,从而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地质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充分调研国内外高等学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地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目前地质工程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及借鉴国外高校地质工程培养模式经验,提出一种地质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包括地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分析、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及年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论文(设计)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专业地质工程于2007年被国家批准为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中,树立了"拓宽基础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建设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群。根据国家能源发展需求,创新了"树形"、"订单式"、"创新计划实验班"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素质教育和创新科技计划,培养石油勘探英才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1.
加强学生工程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是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地质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个中心、三个层次、四个训练"的新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教学与科研、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建立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相互渗透的多维度、课内外结合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为地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工程地质勘查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结合我院实际探讨了工程地质勘查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指出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在全球需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就构建工程地质勘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教学方式,高职技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生对知识与技能的需求,在充分调研各地质类院校GIS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在GIS地质应用上的教学及研究经验,构建切实可行的核地质"GI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体系,为南华大学培养高质量的地勘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新时代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针对高校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提出由学生、学校、行业(企业)之间有机联动的"产学研"培养模式。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产学研"为衔接手段,校内实验中心和实践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为载体,根据地质工程专业的特色,构成独特的地质工程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我国能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新能源勘探开发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在新能源地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平台建设以及教学法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系列成果。  相似文献   

16.
地质工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索了新形势下地质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学团队建设和四项管理机制等措施全面构建了该专业的培养体系,并据此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推进学科建设,构建了"一三五"实践教学体系,并且通过一系列的平台建设使得该培养体系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社会企业需要地质学生具备宽广的学科基础和多种潜质,具有开展三维和四维综合、解译和预测的创新能力,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要培养合格的创新型工程人才,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本文从创新型工程人才的能力结构角度出发,建立了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基础实验、开放实验、野外实习等3大模块。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学评估推进了本科教学的改革,作为四川省特色专业,成都理工大学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从综合实习改革入手,在实习组队、备课、实习教师配置、基础地质条件研究、创新性教学与团结互助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或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及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上海同济大学与英国埃克塞特(Exeter)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从人才培养目标、理论及实践课程设置、理论及实践教学时间比例安排等方面分析了中欧两所代表性高校在地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异同点。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逐步完善,高等学校需要进一步调整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体系,加大力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0.
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地质工程创新人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本文从地质工程学科专业属性和社会需求出发,强调重视地质基础知识教育,重视学生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的训练,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育环节。特别针对我国西部地区人才需求和地质环境的特点,构建了“一中心、三层次、五训练”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倡导以科研成果为基础开设新型实验项目,较好地实现了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建立了一套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探索创新的实验考核方法和实验教学模式,为培养地质工程创新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