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帆船帆板队夺得女子帆板项目金牌、女子帆船激光雷迪尔项目铜牌,实现帆船帆板项目奥运会历史性的“双突破”。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实现中国帆船帆板项目的突破,中国帆船帆板协会聘请郑伟涛教授为国家帆船帆板队副领队,全面负责国家帆船帆板队科研训练工作。我院组建了以体育工程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来自体育工程、流体力学、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如何使大量的信息为运动队服务成为有待于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讲述基于JSP动态信息平台的结构系统,并且通过在国家帆船帆板队中的使用,基本满足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需要,从而达到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为国家帆船帆板队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是长期困扰体育界的棘手问题。帆船帆板是所有竞技体育项目中对运动员文化素质要求最高的项目之一,开发国家帆船帆板队远程教育资源,通过远程教育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参赛能力。备战伦敦奥运会的同时,可以发挥国家队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在役运动员通过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7惯。  相似文献   

4.
帆船帆板运动项目特征与制胜规律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帆船帆板项目极为复杂,影响成绩的因素众多,其规律难以把握.从帆船帆板项目对体能要求的相对性和高度的心智能力等特征可以看出,"风的利用是根本,体能是基础,航线是关键,速度是核心,心智是保障"构成了帆船帆板项目的制胜规律.  相似文献   

5.
消息树     
中国之队正式入选第32届美洲杯帆船赛5月13日,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帆船帆板协会联合“中国之队”管理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共同宣布“中国之队”正式入选第32届美洲杯帆船赛。“中国之队”此次报名成功,意味着这一国际水上运动最高级别的赛事将首次出现中国人的身影。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韦迪及帆船帆板协会秘书长李全海表示,具有超过150年历史的美洲杯帆船赛一直以来都是团队精神、科技创新、经济实力、以及品质与品味的代表性运动赛事,而这些特点与现代中国所彰显的价值如出一…  相似文献   

6.
王智  丁雪琴 《体育科学》2004,24(9):32-35
研究探讨了帆船帆板和足球运动员情绪唤醒水平的生理监测指标与评价。结果表明:对于帆船帆板和足球项目运动员,前额肌电值不能作为情绪唤醒水平变化的评价指标;手指皮肤导电性可以较好地反映帆船帆板和足球项目运动员的情绪唤醒水平;手掌心温度和手指端血容可以作为帆船帆板运动员情绪唤醒水平的敏感性监测指标;心率值的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帆船帆板和足球项目运动员的放松和兴奋两种情绪唤醒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总结山东省帆船帆板队训练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过程,从生理生化监测、运动营养补给、专项体能训练监督及建议、心理对策咨询四个方面阐明了运动人体科学在专业训练科技服务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期为其他专项训练科技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帆船帆板参加过的历届奥运会比赛成绩分析,阐述女子帆板项目是我国帆船帆板项目中的历史强项,并有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提出该项目实现突破所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采用国内研制的"重力式力量训练的测试与评价系统",对国家帆板队男子运动员2004年、2005年、2006年的上肢向心力训练进行跟踪测试,通过测试能够准确得到在一定的训练重量下,移动过程中的各项力、速度、加速度、功率等物理指标的变化关系,为国家帆板队的力量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国际帆船联合会于1992年11月初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国际游艇联合会大会上宣布: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帆船项目中的帆板比赛将使用平底板型帆板。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使用的是文德格来德帆板,此板属平底板型。在国际奥  相似文献   

11.
面向用户的竞技体育信息集成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竞技体育信息的集中需求与信息资源分散、异构分布的矛盾,提出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竞技体育信息集成服务平台总体框架;进行了集成服务平台的功能设计与实现流程设计;阐述了竞技体育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服务提供与应用拓展.  相似文献   

12.
和谐文化视阈下的体育课程文化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文化学视角分析体育课程,认为,文化自觉是体育课程文化的核心内容,"体育课程文化自觉"的提出,是体育课程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也是当今体育课程研究的热点.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文化自觉是多元文化的时代召唤,是和谐文化的现实诉求,是课程文化的理性补偿,课程是文化的发展方向.课程政策的先进文化引导、课程标准的整体文化价值建构、课程管理的弹性文化约束、课程实施中的自主文化创新是体育课程文化自觉的实践途径.坚持体育课程文化自觉,对课程文化建设和科学课程发展观的建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系统理论入手,以武术发展为研究对象,研究武术发展的涵义和特征,从历史观、整体观、发展观探讨武术发展的战略原则.武术发展是正向的武术运动演变,是一个从古至今向未来延伸的武术运动成长过程.武术发展包括武术作为发展主体的自身发展,以及武术发展所形成的武术文化状态及其演进.武术发展具有社会必然性、历史进步性、需求目的性与内容多元性,武术发展是人的发展.武术发展战略原则需要遵循全局整体观原则、争取和保持主动权原则、目标与手段互动协调原则、间接战略原则.  相似文献   

14.
身体是人在世界上确立的明证,同时也是人与世界直接接触的唯一物质载体.法权思想或意识最终的控制对象就是身体,而体育作为一种完全的身体运动则自然就会表现出这种法权思想或意识.那么从身体这个视角考察古希腊体育活动的法权思想或意识就成为一种坦途,同时也成为我们认识古希腊体育中的法权理想的窗口.在古希腊自由的身体是公民参加体育活动最基本的法权基点;公平的竞争是古希腊体育身体对抗的根本准则与道德标准;而代表正义力量的"神圣休战"是希腊法权思想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论中华体育精神的重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体育精神的提法源自体育激励民族奋起的浪潮,但很快归于沉寂,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对口号式的宣传进行学理解读,缺乏东西方传统文明的支撑.基于此,提出以西方人文精神积淀的普世价值和中华文明传承的和谐发展思想为基石,重新构建中华体育精神,纳入科学发展的实践轨道.  相似文献   

16.
奥运会系统自组织演进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奥运会系统具有自组织演进需要有开放性和适宜的开放度、远离非平衡态、涨落和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环境和条件.奥运会系统各子系统间的竞争与协同、序参量、涨落及其关联放大的内在随机性变量是奥运会系统演进的动力机制.奥运会系统自组织演进采取渐进和突变两种方式和途径,而非平衡混沌状态是奥运会自组织演进的未来状态.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建设体育强国的认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要顺利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首先要扫清思想上的障碍,这是建设体育强国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该研究认为,这些问题包括:建设体育强国的必要性;体育强国的主要内容和指标;历史地看待"举国体制";正确地认识"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思想纲领,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试论体育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要探讨体育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构建问题,首先必须明确它的逻辑起点.为探寻这一逻辑起点,在对近期内快速发展并已初步形成的学科体系考察基础上,运用辩证逻辑思维的方法,经过抽象和提炼,提出了体育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人本体育"的观点.无论从学科发展的历史,还是学科本质属性来看,"人本体育"都应是本学科最本质、最基本、最概括和不可分割的范畴,这个范畴可成为本学科体系构建的起始点和基石.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分层视角下体育研究的一般概述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剧烈变迁,已使社会结构分化为十大社会阶层.社会分层作为国情和决策的基础,引起了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体育界的一些学者们敏感地意识到社会分层的重要性,并将其与体育相关联开始了有益的探索.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试图通过对我国社会分层视角下体育研究的一般概述及其所引发的思考,为社会分层视角下体育研究的深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对世界女子主流打法弧快类对阵弧快类和快弧类打法的比赛录像进行观察,研究接发球连胜两分的情况下接发球运动员对落点的控制、正反手使用率;在第一分得分的情况下,第二个接发球技战术.结果显示:女子接发球反手使用率高于正手,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先胜一分的情况下,第二个接发球得分中,接抢段得分率明显提高,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反手斜线配合反手斜线、反手直线配合正手直线等是比较常用且有效的路线配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