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现代汉语对比焦点标记形式为“是”和准分裂句式。英语为分裂句式和准分裂句式。汉语“是”标记对比焦点属于正常配位 ,具有模糊性、分化性 ,英语分裂句标记对比焦点属于超常配位 ,具有明确性、统一性 ;汉语准分裂句与英语准分裂句在标记对比焦点时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
在肯定性陈述结构中,一般主语位置上的施事成为对比焦点且受“是”标记是有一些限制条件的。如果焦点标记词“是”与范围副词“都/就”都针对某个施事,则“是”与“都/就”只能分现,不能同现,因为一个施事只能允许被凸显或强调“量性”和“施者”这两个信息成分中的一个。对比焦点标记词“是”与“连”在同一句子里不能共现,其原因在于违背了“单一强式焦点原则”。在变式句中,一般主语位置上的施事(话题)都不能接受“是”的标记而成为对比焦点,因为话题与焦点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焦点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看 ,表达中心、结构中心、语义中心分属语用平面、句法平面和语义平面三个平面。对比焦点和句尾焦点的不同表现在 :位置不同 ;预设不同 ;有无焦点标记 ;句尾焦点的数量只有一个 ,而对比焦点的数量有时会超过一个。句尾焦点的表现手段有 :省略非焦点成分 ;非焦点成分前移 ;“被”字句前移非焦点成分 ;非焦点成分主题化前移 ;焦点成分后移。  相似文献   

4.
信息焦点分为常规焦点和对比焦点.常规焦点一般在句尾,而对比焦点似乎是不确定的,可以落在句中任何一个成分上.文章以汉英两种语言为例,论证对比焦点有一定的形式标记,可以从形式上确定对比焦点.这种标记可以是词汇形式,也可以是句法形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探讨普通话中与焦点副词并存的对比焦点的音高变化模式,及声调、位置与焦点的相互作用.对比焦点位于句中及句末目标词的第一个音节上.结果显示在焦点副词并存的情况下,普通话仍运用音高调节来体现对比焦点.音域扩张在2声和4声中尤为突显,其次是3声.1声则提高音高均值.各声调的音高峰谷值在焦点条件下虽有变化,但变化并不显著.句中和句末位置对焦点的音高调节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08,9(1):53-53
王天佑先生的新作《汉语取舍范畴的认知研究》于2007年10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背景,集中讨论了汉语中取舍行为的表达问题,并最终在汉语中确立了一个全新的范畴——取舍范畴。该书不仅对公认的几类取舍句式(与其A,不如B;宁可A,也不B和宁可A,也要B等)进行了探讨,而且讨论了副词“非得”、“死活”和“偏偏”等与取舍句的关系问题,并认为副词“非得”、“死活”和“偏偏”等也可引导取舍句。该书从语义功能、语用功能、语用情况、舍弃项的隐含、焦点、口气、预设和转折性词语的添加等角度对汉语中的取舍句式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其隐藏在背后的深层认知原因。该书对汉语取舍句式作了新的分类,对“宁可A,也要B”句式作了新的分析,对取舍范畴与结果范畴、推断范畴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语“有”字存在句和俄语带“бытъ”存在句的对比,说明汉俄两种句子都具有“存在”和“领有”的语义特征,以便帮助俄罗斯学生更好地掌握普通话“有”字存在句。  相似文献   

8.
“是+信息焦点+谓语+(宾语)的(宾语)”句子与“了”字句,有三点区别:“了”表示事件的动态性;而句尾“的”表示事件的静态性;“了”具有新闻性,其宾语是该句的信息焦点;而句尾“的”使宾语失去尾焦点功能;“了”的宾语可以是不定指成分;而句尾“的”的宾语必须是确指的内容。进而证明句尾“了”并非焦点标记,也不是表示过去时的时体主词,而是表达确认的语气词,而是对于已然事件的伴随信息的确认。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中,有几类常见的取舍句式,它们在语义的表达上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与取舍句的预设有直接的关系。详细分析了这几类取舍句式的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从中得出:除与预设直接相关外,取舍句式在表达上的差异还与取舍者的主观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重要理论,也是用于解释语言句型结构的重要工具。该文通过对比分析来研究汉语“V着”类存在句的句法结构象似性的特点,指出汉英存在句都符合信息末端的原则,动词名词有相同的线性排列顺序,语义和话语功能基本相同,在认知上都不同程度的遵循了时间象似性原则、空间象似性原则,英汉语存在句的表层语序都受到象似性原则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焦点变式是指由于句中强调点改变而产生的语序功能变式。论文试图通过对汉维语焦点变式的分析,探讨焦点移位对语序的影响,从而发现汉维语两种语言在凸显句子焦点和配置句中语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宁可"只带选定项("A")就能标记取舍句,但其舍弃项仍以"明示"、"蕴涵"或"隐含"方式存在。"宁可A"后之所以无舍弃项("B")照应,主要是为突显选定项("A")和减弱对比性而造成。"明示"和"蕴涵"舍弃项的"宁可A"句式可转换为"宁可A,也不B"句式,而"隐含"舍弃项的则不能。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叔叔”和“叔”只是有语体上的差别,但在实际使用中它们在语法功能和语用价值上都有着不小的区别的。本文从“永成叔叔”的歧义说起,考察分析了“叔叔”和“叔”的不同,认为“叔叔”不仅是亲属称谓,还经常作社会称谓,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叔”首先是称谓词,同时是个成词语素,也可以用作社会称谓,同时很少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叔叔”在社会化程度上相对于“叔”更彻底。  相似文献   

14.
时间系统在“才A就B”超前句武中的投射表现为:1.时间结构的选择:时间结构在“才A就B”超前句武中的投射表现为时间结构在A中的投射。充当A的时点时间词必须具备两个要件:一是依据习惯基准构成的时间词;二是A的时间值为零。充当A的时段时间词有两种语言表达武:“数词+时间单位”和“数词+量词+时间名词”。2.时态的选择:用于过去时和现在时,不用于将来时。3.体貌的选择:只能用于“实现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英汉语言对比分析对大学英语写作的促进作用,英汉语言在词汇层面、句法层面、篇章层面、思维层面、文化层面存在的差异,并阐释了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滇南方言的"咯V"用于疑问句中,相当于普通话的"V不V"和"V吗"两种格式。"咯是"是"咯V"中最为常见的格式,因此"咯V"语法化为疑问焦点标记,用于表示某种语义格的语词之前,这种语义格就是这个句子的疑问焦点。"咯V"还进一步语法化,失去疑问语义,只标记话轮转换。  相似文献   

17.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belongs to a branch of linguistics.It studies two or more languages synchronically.However,lexicology is the study of lexical items of a language.An English sentence or a Chinese sentence formed based on words and clauses.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Cultures,the lexical meaning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differ in many aspects,such as motivation of words and sense relationships.This paper is a brief review that just likes a book report,mainly based on the book Contrastive Linguistics,of lexico-semantic contrast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illustrated with several example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相似文献   

18.
学者对《孟子》中"莫之或欺"的"或"的注解历来见解不同,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此处的"或"应理解为通"克",表"能够"之意的结论。它的词性应是助动词,即能愿动词。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完句的语用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完句成分是依附于由实词构成的句干、使静态句干实现为动态句子所具有的句级功能性成分.在语用上,汉语句子层级性构造的外围是语境,它是必不可少的"完句背景";语气的完句作用也不可或缺,各类句调的完句作用强弱可以排列为祈使>感叹>疑问>陈述,和言语行为的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