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两个角度探讨了“图书馆精神”的内涵与实质。从哲学角度论证了图书馆精神的内涵、结构及其运动发展的规律,认为这种“图书馆精神”是人脑对图书馆实践活动的反映,为广义图书馆精神。从道德角度论证了当前业内所集中讨论的“图书馆精神”,实为“图书馆职业精神”,属于职业道德范畴,是狭义图书馆精神。而图书馆职业精神是一组概念的集合。现代图书馆职业精神的重建,应以“广义法人图书馆职业精神”为基础,将探讨行政管理机构与图书馆的权利义务关系作为重点,以起码的职业义务道德建设的法制化为目的,吸取西方人权理论的精华,与中国社会的法治环境建设联系起来,探讨依法治国之路,才能找到图书馆职业道德重建的路径,单纯从图书馆自身职业道德方面谈道德的重建,是没有出路的。同时评析了范并思等先生的“图书馆精神”理论的贡献与不足,对他的“图书馆精神”概括的片面性与维护图书馆权利论点的缺陷作了剖析与批判。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哲学视野下的图书馆精神"贫困"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精神的“贫困”由点到面的普遍性,是笔者命题的由来及写作的直接动机;热闹的“图书馆精神”的复苏与回归下暗藏的是图书馆精神苍白的“贫困”;对图书馆精神的“贫困”现象的反省、反思与批判,需要从图书馆哲学认识上去深刻理解;而走出图书馆精神“贫困”的误区并使我们的图书馆精神“富有”,需要图书馆哲学的助推。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人对图书馆人文精神的研究,体现的是当代图书馆界的职业价值观取向的确立以及职业信念的成熟。通过对“穿越历史”和“时代驱动”的图书馆人文精神分析,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国内外图书馆人对图书馆精神理解的异曲同工之处。如今在先进技术的支撑下和多元理念的推动下,图书馆人文精神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韦棣华与中国图书馆学的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誉为“中国图书馆学皇后”的韦棣华女士,是我国图书馆学的先驱人物。在中国,她筹建图书馆,创建“文华公书林”和中国第一所独立的图书馆学校;她引进了美国的公共图书馆精神,开启了中国图书馆学的大门,开创了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先河,并促成了中国图书馆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她身上,体现了对图书馆事业高度的忠诚与热爱,体现了一种敢为人先、克己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医治当代中国图书馆界浮躁之风的一剂良药,更是支撑中国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激励图书馆人为图书馆事业不断奋斗的图书馆精神。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论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是一次深刻的社会人文思潮在图书馆的反映,这次关于图书馆精神、图书馆制度和权利的大讨论将留给人们深深思考。“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的主旨是要使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回归“公共”。  相似文献   

6.
近来常有“图书馆精神”缺失、贫困的提法。“贫困论”所列举的种种现象表明的不是“图书馆精神”的本质特征,而是属于“图书馆的精神”范畴,所以要区分“图书馆精神贫困”的现象与本质、掌握“图书馆精神贫困”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以及相对性与绝对性等问题,使“中国图书馆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保持一致,逐步与“国际图书馆精神”接轨。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的馆长艺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1世纪新型图书馆更趋于个性化和特色化,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根本的变化,不变的是对人的管理。作者提出“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管理方针,强调发挥人的创新精神,弘扬服务社群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关系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都是意识范畴的同一意义的概念,提出了“图书馆人文精神”与“图书馆科学技术”是一组对应关系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公共图书馆精神"讨论的时代意义和面临的困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金荣 《图书馆论坛》2005,25(5):11-14,43
文章认为现代图书馆精神是现代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人应有的职业理念和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追求,追溯了现代“图书馆精神”产生的社会根源,法理基础和伦理学内涵,指出了我国现阶段图书馆精神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产物,体现于实际工作之中。本文对“精神始终最重要”、“图书馆发展显现整体非理性”、“图书馆工具越来越无用”等观点提出商榷;并认为“精神”与“道德”有别,讲精神要适当、科学,当前要强化管理,搞好服务。  相似文献   

11.
文华公书林与文华图专的巡回文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文华公书林和文华图专的历史上看,从武昌昙华林到武汉三镇,至重庆,所办的巡回文库不仅使读者得到了切实的便利,更向民众宣传了现代图书馆理念,同时对我国图书馆学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馆办大事 有为方有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样条件下,工作做得好的图书馆理所当然受到重视和支持,这就是“有为方有位”的道理。无论大馆小馆。受到群众好评就是好馆,我们只有用良好的服务造成社会对图书馆的依赖,只有依赖才会受到重视,从而求得事业的发展。深圳南山区图书馆和佛山市石湾区图书馆是小馆办大事,有为就有位的典型。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给我国陕、甘、川三省部分图书馆造成了灾难,同时对国内图书馆灾难管理研究和实践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早些年由于受意识、机制、经费、技术、经验、环境等方面的限制,我国许多图书馆的灾难管理工作存在着不足,业界对图书馆灾难管理的理论研究也不够细致、深入。汶川地震之后,我国图书馆灾难管理研究及实践工作在质和量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研究和实践中普遍关注制度方面的问题,比较重视操作层面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更加注重新技术运用和新业务领域中的灾难管理,这些使图书馆灾难管理研究和实践工作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汶川大地震后,对图书馆机构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的实证研究显示,对重大事件做出反应和慈善行动这两项社会责任内容得到充分展示。开展体现图书馆社会责任的行动有助于图书馆获得社会和公众的认可并树立负责任的图书馆形象,同时将为国内图书馆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推行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5.
名人的成功成才离不开图书馆知识的滋养、润泽,在名人眼中,图书馆如同通往成功彼岸的桥梁,像精神食粮、家一样重要而温馨。名人对图书馆建设的推动也功不可没,不仅丰富、充实了图书馆的藏书,而且促进了图书馆的繁荣与发展,提升了图书馆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力。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名人的图书馆情结,做好图书馆的宣传工作,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从而培养更多的名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向社会公众宣示了中国图书馆人对于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基本认同,表达了图书馆对全社会普遍开放、维护读者权利、平等服务、对弱势人群人文关怀和消弥数字鸿沟的理念.这些理念出自IFLA的各种文件,中国图书馆人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已接受这些理念.参考文献24.  相似文献   

17.
名人与图书馆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名人的成功成才离不开图书馆知识的滋养、润泽,在名人眼中,图书馆如同通往成功彼岸的桥梁,像精神食粮、家一样重要而温馨。名人对图书馆建设的推动也功不可没,不仅丰富、充实了图书馆的藏书,而且促进了图书馆的繁荣与发展,提升了图书馆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力。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名人的图书馆情结,做好图书馆的宣传工作,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从而培养更多的名人。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的云计算应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图书馆云计算应用的两种主要模式:消费模式和增值模式。消费云计算只是图书馆云计算应用模式的初级阶段,图书馆应用云计算的高级阶段是构建按需构建的图书馆云服务。这种图书馆云服务是云计算的一种增值服务。文章还讨论了影响图书馆云服务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的社会调查不能局限于对持证读者,也不能局限于人们表述出来的信息需求.很多人不了解、不会利用图书馆,而公共图书馆,仅依据现有读者的需求进行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设计,也不利于发展读者.图书馆必须让公众对图书馆及其资源与服务有全面的了解.可以借鉴市场营销的理念和方法,如细分读者、需求调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资源建设,提供图书馆服务,注重资源和服务的营销.  相似文献   

20.
从图书馆焦虑看图书馆服务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焦虑是指读者必须利用图书馆来满足自身在工作、学习方面的需求,他们在利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心理波动,以致于他们不能合理、有效地解决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产生焦虑情绪。从国内外图书馆焦虑的研究现状来看,图书馆可以从图书馆、读者、图书馆员3个层面转变服务以克服图书馆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