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Bass在1969年首次提出Bass扩散模型以来,许多学者为解释新产品的扩散过程构建了形形色色的模型,他们主要通过总体和个体两个角度来对新产品的扩散现象进行描述。本文对影响消费者个体采用决策的消费者异质性结构和前瞻性行为以及基于个体角度构建的新产品扩散模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为进一步从个体角度研究新产品扩散模型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自Bass在1969年首次提出Bass扩散模型以来,许多学者为解释新产品的扩散过程构建了形形色色的模型,他们主要通过总体和个体两个角度来对新产品的扩散现象进行描述.本文对影响消费者个体采用决策的消费者异质性结构和前瞻性行为以及基于个体角度构建的新产品扩散模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为进一步从个体角度研究新产品扩散模型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习惯性或忠诚性购买行为下的新产品扩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朋 《科研管理》2004,25(5):12-17,7
消费者习惯性或忠诚性购买行为对新产品扩散有阻滞作用,从而影响Bass模型在非垄断情况下的应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构建反映这种行为的顾客期望状态转移矩阵,利用惯性系数对Bass宏观创新采用概率做出修正,得出了惯性购买行为下的新产品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4.
自从1969年Bass模型提出后,创新扩散模型研究日益活跃。人们在放宽Bass模型诸多假设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改进的Bass模型(统称为柔性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5.
创新扩散模型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20世纪60年代创新扩散研究引入到技术预测与销售学领域以来,创新扩散模型的研究日趋活跃,学者们对Bass模型的结构、概念假设、参数估计进行了反复检验。本文系统地对基本扩散模型、Bass模型的扩展以及参数估计方法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自从20世纪60年代创新扩散研究引入到技术预测与销售学领域以来,创新扩散模型的研究日趋活跃,学者们对Bass模型的结构、概念假设、参数估计进行了反复检验.本文系统地对基本扩散模型、Bass模型的扩展以及参数估计方法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基于Bass模型的移动电话用户数扩散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Bass产品扩散模型描述我国移动电话的扩散过程,有利于分析移动电话的市场前景,确保其有效扩散并占领市场。本文根据历年移动电话用户数,对移动电话用户扩散过程进行了模型参数的估计,建立了移动电话采用者扩散模型,并对今后几年移动电话的产品扩散过程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Bass模型在无缝技术扩散中的应用及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义乌无缝技术扩散的数据应用于四种基本的技术创新扩散模型,发现虽然最能代表无缝技术的扩散模型是BASS模型,但实际的扩散曲线与BASS模型的扩散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比较BASS模型和SIR模型的异同并借鉴复杂网络的最新成果,本文认为BASS模型的扩散网是建立在完全网的基础上,而实际的扩散网却并不如此,从而导致BASS模型的曲线不能完全解释实际的扩散曲线。因此,本文在理论上指出了修正Bass模型的方向。最后是结论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创新定义及创新分类的基础上,介绍影响较大的三个创新扩散模型,其中包括用来估计创新和模仿速率的Bass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创新扩散网络模型,并针对模型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缺陷.应用社会测量研究方法和事件历史分析方法对创新扩散模型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Bass模型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产品更新换代扩散的Norton模型,并例举了通信产业的产品更新换代扩散的实例,中国互联网上网方式的更新换代的发展。模型参数的估算是影响模型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论文总结了前人的成果,采用遗传算法作为Norton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并对中国互联网的上网方式,如拨号上网、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上网、宽带上网的扩散进行实证研究,模型得出另人满意的结果,并将结果与Bass模型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得出结论,采用Norton模型研究产品更新换代扩散是一种更好的选择。最后,论文对中国移动通信网络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夏卫国  张旭  侯光明 《科研管理》2021,42(10):122-130
品牌溢出效应已成为当前新产品扩散的重要影响因素。首先,本文针对品牌溢出效应下新产品扩散问题,从品牌累积效应和品牌比例效应两个角度,对经典Bass模型进行了拓展,构建了品牌溢出效应下新产品扩散模型。然后,通过性质分析发现,品牌累积效应越强,后续产品销量的峰值时间则到来越早,峰值销量和总销量则越大;而品牌比例效应的销量影响则依据关联创新效应和独立创新效应的大小而不同。最后,以电影为例,选取北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上映的17个电影品牌的47部续集电影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构建模型在拟合绩效和预测绩效均有较好表现。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中国电动汽车广义Bass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创新扩散理论,通过对广义Bass模型的扩展,提出了考虑基础设施建设和价格下降影响的中国电动汽车的创新扩散模型。利用混合动力汽车在美国扩散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通过该模型,预测了在自由、基本和理想三种市场效能情景下2012~2020年电动汽车在中国的销量情况。结果表明,对电动汽车的创新采用者来说,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比价格更能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在理想情景下,电动汽车的年销量在2019年达到最高点,2020年累计销量达到635万辆。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扩散及其壁垒:微观层面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开明  张琦 《科学学研究》2005,23(1):139-143
技术创新扩散的原动力始于企业对超额利润的追逐,但扩散壁垒的存在又限制了技术创新的扩散。本文认为微观层面的技术创新扩散壁垒包括信息壁垒和技术壁垒两个方面,且这两方面壁垒的动态变化决定了技术创新扩散过程的特点。论文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有别于传统的Bass基本模型的新扩散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创新扩散过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知识观的三种自主创新模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燕  高山行 《科学学研究》2010,28(4):626-634
国内学者对自主创新定义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深入比较自主创新三种模式的研究还比较少见,缺乏对它们特征差异的具体而深入的讨论。从基于知识的观点出发,在知识的三个维度上对三种自主创新模式的区别以及它们对创新来源、创新成本和创新有效性的不同影响进行探讨,提出相关假设,并用270家企业的数据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创新模式有关的知识隐性、系统性、复杂性都不同;原始性创新最倾向于从企业内部获取且对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最大;集成创新有关的知识复杂性最大,且创新成本最高。最后讨论了基于知识观的研究视角和实证结果对于管理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导致网络口碑的产生,网络口碑成为继Bass模型中大众传媒和传统口碑之后的一种新兴的创新信息传播渠道,然而目前鲜有文献深入研究网络口碑对创新扩散的影响。本文在Bass模型中两大创新信息渠道基础上,加上网络口碑渠道,对原模型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模型可以计算出3种信息渠道的影响力大小。以中国网上购物扩散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对网上购物扩散中3种信息渠道所起作用大小进行排序,并分析这种排序产生的原因,最后对创新推广企业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孙冰  毛鸿影  康敏 《现代情报》2018,38(6):144-156
[目的/意义]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全方位描述和揭示创新扩散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方向和参考。[方法/过程]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中创新扩散相关文献作为样本数据,应用CiteSpace Ⅲ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得出时空分布、重点国家网络、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被引等知识图谱,进而分析创新扩散领域的分布情况、发展趋势和热点领域。[结果/讨论]研究发现:中国和美国在创新扩散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早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宏观层面采用Bass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对新产品销量进行预测,当前的研究多集中于从微观层面采用模拟仿真方法来分析创新扩散的演化行为;创新扩散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包括创新技术的接受与采纳、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创新扩散动力、创新扩散模型及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杨国忠  刘聪敏 《软科学》2012,26(8):5-10
力图放宽模型的假设,考虑创新技术市场间的非独立性、扩散过程中潜在采用—等待采用—已采用三阶段中时间延迟性,建立三阶段的二元技术创新扩散模型,并用系统动力学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比较符合实际,可为多元技术创新扩散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胡保亮 《科研管理》2015,36(11):29-36
本文旨在探讨商业模式如何通过创新双元性的中介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商业模式、创新双元性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设,并通过应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来自173家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这些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效率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设计与新颖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设计都对创新双元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双元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双元性分别在效率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设计、新颖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设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些结论因揭示了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绩效的间接影响而拓展了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理论,同时对于企业建立商业模式模仿隔离机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资源基础观,通过对IT资源、IT能力与工艺创新关系的文献回顾,构建了IT资源-IT能力对工艺创新的驱动模型,并提出了制造企业IT资源-IT能力驱动工艺创新的三个假设,最后选择我国216家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所提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企业IT有形资源-IT能力、IT人力资源-IT能力和IT无形资源-IT能力均促进了工艺创新的产生,进而从实证角度验证了信息化对工艺创新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