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依据课程设计理论,对研究性教学视角下体育教育专业的《学校体育学》课程设计进行探讨,认为:《学校体育学》课程目标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能力四个方面;课程内容体系分为学校体育基本概述、体育课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和学校体育管理五个模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进行研究性教学的模块细化为基本知识和研究课题两大部分;应从学习态度、掌握知识和研究能力三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学习,其中以学生研究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评价为主要评价内容。  相似文献   

2.
体育理论学科是体育教育专业“总论”类课程。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体育理论学科已经由一门课程分化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群众体育学以及运动训练学4门课程,知识得到更新和扩充,例如体育概念、体育功能;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作用、体育教学过程、规律与原则;身体锻炼的理论基础、锻炼效果的评价等内容,都大大丰富了本学科的知识体系。近几年,本学科又衍生出体育教学法、比较体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科研方法概论等第三代课程,学科群在形成。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学》是高等体育院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实验把“说课”纳入《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内容后,对于满足学生对掌握体育教学基本技能需求,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习主动性,巩固体育教师专业思想有一定增强和提高,同时,98%左右的学生支持把“说课”纳入《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李林,男,1963年生,湖北荆州人。硕士生导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首都体育学院理论学科部学校体育学教研室主任兼青少年体育研究中心主任。主讲本科生《学校体育学》、《体育科研方法》以及研究生《体育教学论》、《体育课程论》、《学校体育学专业课》等课程。  相似文献   

5.
对现行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及内容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现行学校体育学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立新的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和内容的设想.学校体育学教材的改革应该立足于学校体育的特点与规律,并注意吸收最具前瞻性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和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建国以来我国多个版本的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及内容进行分析,提出学校体育学学科群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学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在该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比重,但现实中该课程却未受到充分重视,存在着被弱化的趋势。学校体育学对学生发展究竟有何作用?学校体育学价值值得反思。本文从学校体育学教学现状、学校体育学价值内涵及学校体育学价值实现三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程论与体育教学论的辨析和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析"体育课程论"、"体育教学论"在<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定位与建构;辨析"两论"的分野及交合互动的关系;揭示其积极变化和努力的方向,寻绎制约的瓶颈和成因.力求催生对"两论"认识的视野深度与广度,为促进学校体育学研究提供参考,为"两论"在学校体育的正确实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采用特尔斐法,对36名学校体育学专家进行3轮次专家咨询,并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结构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控制能力、体育课教学准备能力与教学总结与自我提高能力.其二级指标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准备能力调查结果如下一级指标之一-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准备能力涵盖4个二级指标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材系统性安排、教案质量、课前场地器材准备.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学学科建设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比较国内外有关学校体育的教材、专著以及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学校体育学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性质、特点、体系结构和内容)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现象,揭示学校体育规律,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新兴学科.强调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即:综合性和实践性.所提出的学科体系结构,由四部分组成,包括对学校体育总体方向、主体对象、中心、管理等的认识.旨为本学科的研究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如何深化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题内容.其中,体育教学条件的提供和学生自主参与性的保障是制约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瓶颈.从普通高校教学管理、人事分配等制度出发,在分析体育教学保障条件与学生选择自主性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内涵与本质特征,并以课内外一体化理念为指导,设计了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教学俱乐部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从相关概念分析入手,对农村学校体育贫困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农村学校体育贫困包含资源贫困和能力贫困两个向度,而可行能力贫困是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受限的真实原因。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导致资源可支配能力不足,课程标准城市化倾向导致体育课程开发能力缺乏,教学内容“离农”问题导致体育教学改革能力欠缺,教育主体性被剥夺导致受教育的权力被侵害,既构成了农村学校体育可行能力贫困的原因,也成为其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精准扶持策略,以解决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困境,促进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体育中要不要关注运动技能教学一直是个争执不休的话题.当下,强调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此起彼伏,再次产生体育教育目标取向的钟摆现象.心理学视野中运动技能属于知识范畴,如果在学校体育中确立了运动技能也是知识的观念,就不会有人提出淡化运动技能,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通过运动技能练习而获得的身体认知是一切认知的本源.缘此,在体育课程中,应确立运动技能学习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存在问题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中普遍存在的诸如体育教学、学校体育场地、学校高水平运动员教育、体育课中存在的安全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社会学分析,找出其内在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与学校教育互动的过程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更好地保护、利用民族传统体育和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体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应用文献计量法、实地调查法,以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发展为研究对象,立足新时代,以“共生理论”为切入点,对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共生呈现两个特征,即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理论由浅变深,共生效果由差变好。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改造舍本逐末,学段知识设置不合理,应试“绑架”教学,技能“绑架”兴趣,传播“载体”功能弱化现象,这是其“共生”的主要困境。建议:打造民族性和现代性兼容的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构建以赛事为主、课程教学为辅的多元共生模式,凸显文化主体区保护,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学段加固的共生路径。研究明确了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的困境和出路,对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共生,引领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技能类项目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体育和艺术的自身特点,学校的体育教学很难达到与各学段、年级的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身心特点相适应。缺乏对"体育、艺术2+1项目"的优化、筛选及课程整体的设计等系统性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专家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在诸学科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对天津市市区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进行实证研究。从"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技能类项目设计的理论、判定要素、目标维度、组织结构以及运行、评价机制、机构等视角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以为领导决策层和教师进行创造性的"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及教学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为更好地促进教师新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提高"学科教育"专业化能力、水平的形成和青少年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使之形成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为有效地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该项目功能,构建"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技能类项目设计模式,为其相关课程的改革及该项目科学可持续地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学体育课程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文献、调查、对比和实践等研究方法,从世界教育发展特征和趋势着手,以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和超前的改革发展意识,从理论与实践上探讨大学不开设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模式--大学体育课程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结果表明: 大学不开设公共体育课,突破了我国五十多年的强制性体育教学模式,探寻到大学体育区别于中学体育的切入点.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培养体育意识,提高高校整体效益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梳理和分析了民国时期中学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开展的状况,认为制定制度强制参加、因人而异设置项目、自发成立体育社团、开展和参与丰富多彩的运动会等是民国时期中学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和特点.指出,中学体育活动应作为中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育人目标导向,凸显学生自治精神,让体育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徽记.旨在为当今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采用献检索、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专家论证等方法,对体育教学中创新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教学中采用创新教育方法,对提高学生终生体育现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教学应利用学校的一切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