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Weblog:网络时代的个人学习工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杜泽娟 《现代教育技术》2004,14(6):68-71,58
学习化社会中,学习是一种终身性的连续的活动,是一种个人的责任。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在人们生活中的不断深入,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更有效的个人学习,如何使学习化社会真正成为一种现实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新一代的网络工具 Weblog(博客)是一种理想的个人学习工具。本文对 Weblog 进行了简介,然后从四个方面论述了 Weblog对个人学习的有效支持,最后简要叙述了 Weblog 的不足和创建方法。  相似文献   

2.
试论闲暇与闲暇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闲暇不是无事可做的一段时间,而是人脱离繁忙的一种悠闲、自由、内观、宁静、从容不迫的沉思状态,也是一种个人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放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而有沉思参与的活动过程;所以闲暇教育不是在人的空闲时间对人进行的教育,如假日教育,也不是为填补个人空虚、丰富个人业余生活的教育,而是以关注受繁忙捆绑的个人自由解放为旨趣,以培养能拥有和操持闲暇的个人为目标的教育。它与职业教育互补而共同构成对个人的全人教育。  相似文献   

3.
关联主义视域下的个人知识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字时代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关联主义为理解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与方法参照,对学习者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引入关联主义的五个基本要素"节点、连接、网络、知识流及工具",对个人知识管理的要素进行了重构,并根据关联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形成或创建连接"的隐喻,建构了实施有效个人知识管理的六个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4.
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中有一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要提高当代青年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感。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们的舆论宣传中,更多地讲到个人的权利,个人的尊严,个人的价值,以及个人正当利益的获取。在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为了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有一种动力,为了使个人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正确地强调“个人”有其积极的意义。目前的问题是,舆论宣传不应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当我们宣传尊重个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超个人心理治疗是通过超越个人狭隘的意识状态,与无(潜)意识及宇宙融为一体,达到超越个人和提升个人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超个人心理治疗一般通过静坐、沉思、冥想等手段来进行,但催眠可以更加快速地实施这一疗法。实践证明催眠是实施超个人心理治疗的绝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教育与人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来看杜威的教育社会学思想,可以发现,个人与社会是一种有机关联的关系,社会是个人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个人应对社会负责并作出自己的贡献;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是人的一种民主生活活动;教育是联系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纽带与桥梁;社会应为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教育是实现社会民主生活方式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关系 社会责任在法律上是对个人关怀的一种集体承诺,是法律对一种相互依赖关系的确认,表现为对现代社会结构及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性质上的肯定,而个人责任是形成社会责任的个体性的基础要素,只强调社会责任而忽略个人责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会丧失,会由于没有基本元素而造成“能源”性的枯竭。实行统筹共济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使社会统筹和个人缴费相结合,这是在借鉴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学校民族精神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崇尚个人自由的现代社会里,在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下,当代学校民族精神教育必须回答如何处理国家认同与个人自由的关系这一问题.本文认为基于个人自由的国家认同是当代学校民族精神教育的一种必要与可能的价值取向,并提出建立在商谈伦理基础上的对话教学作为基于个人自由的民族精神教育的一种可能实践.  相似文献   

9.
贡斯当认为,人类历史上总共出现过两种不同性质的自由,古代人的自由是一种积极的政治自由,而现代人的自由是一种法律状态下的个人自由.两种不同性质的自由之间虽然存在着一定内在张力但不可偏废任何一方,政治自由必须首先建立在个人自由的基础上,而个人自由的实现也需要通过政治自由才能获得保障.通过不断完善代议制政治制度框架,"政治自由"与"个人自由"的和谐共存局面终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个人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以满足个人融资理财需要的一种银行业务。近年来,我国个人金融业务发展迅速,给各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个人金融市场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个人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人金融业务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家庭与学校之间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是教育学术与政策研究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作为美国学校与家庭伙伴关系建立的一种理论基础,重叠影响阈理论认为,家庭、学校与社区为学生成长承担共同的责任时对孩子的关系发生了重叠的影响,他们之间的影响力会不断累积,将孩子们置身于一个关怀型社区之中。文章主要阐释重叠影响理论与六种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实践框架模式,希望对我国建立新型的家庭与学校关系提供有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要并非指的是一种时态,而更是一种思想态度扣意识,以及一种崭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教育的全部蕴念所在。根据后现代基本精神,本文力图重新审视教育过程中目前已被广泛认可的师生关系,从一种全面的、多元化、多层次的视角反思传统的师生关系,从而对师生关系问题形成新的有益的认识。即师生关系应从二元对立的主客关系转变为相互作用的共生关系,由单向的知识传授关系转变为双向的平等对话关系,从理性保障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情感保障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招生和考试都是一门科学,招生的本质是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问题,考试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招生与考试是一对矛盾,二者既对立而又统一,共同促进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环境协调发展,并保证高等教育的基本质量。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揭示招生与考试的对立统一关系,是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时龙 《中国德育》2006,1(5):37-41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的作为执政社会集团的荣辱观。它在走什么道路、为什么人、如何认识和改造世界、保持何种生活态度、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如何认识和处理义利关系以及个人行为与社会规范、法纪的关系、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培养什么人与怎样培养人等一系列问题上,指明了社会价值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完全不可比附,民本与尊神是护卫君权的有机统一体,民本是君权的附庸。伸天仁民是董仲舒民本思想的特色,董仲舒在伸天主张掩护下的亲民思想,比先秦的民本思想有新的发展,并且达到了这种思想所能够达到的高峰。他强调“仁”应该施及民众。他较早提出了关注民生,调剂贫富的主张。他的教化思想出发点是建立君仁民从的和谐社会,然而难免成为愚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郑良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1):91-93,107
“林泉之心”从美学的角度理解,具有二个层次的内涵。一是抱着平等亲爱的心态,与林泉为朋。二是人情人性与山水的共鸣,移情作用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只要拥有发现山水之美的“林泉之心”,大可以不必隐逸到山水之中,在现实社会中同样可以获得山水之乐。郭熙的“林泉之心”就是美学中的审美心态,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7.
“人妖之恋”是中国传统文学原型,它表现了男权社会中男性对于女性的一种既崇拜痴迷又恐惧忌讳的心理。海岩《玉观音》将传统的“人妖之恋”继承翻新,创造出现代版的“人妖之恋”。现代版的“妖女”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缉毒警察,她有正常女人的职业、人际关系、人生理想、情感、道德,有合乎情理的感情关系,所有传统“人妖之恋”的超验特点全部消除。海岩《玉观音》中的“人妖之恋”在写实的外衣下,将传统“人妖之恋”的丰富的社会、心理蕴涵表现得更加充分、深刻。海岩对传统“人妖之恋”文学原型的继承翻新,为我国通俗小说创作的继承创新提供了某种启发。  相似文献   

18.
前人将孟浩然的诗歌细分为七类甚至十类,弊端种种,有失科学。现存的孟诗实际上是由“山水田园”,“交往赠答”与“怀思兴叹”三类构在的。山水田园诗是孟浩然诗歌的代表作,它不仅充分反映了作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而且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尽寓其中。交往赠答诗在孟集中数量既多,名篇亦众,所体现的是盛唐时期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和关系。怀思兴叹类是诗人真情的一种学反映,具有内容丰富,感情强烈,形象鲜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学界许多关于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或中国美学等的探讨,都是建立在中西对立这样一个理论预设上的。所谓中西对立,意味着三个东西:1.中西比较是比较研究的主流,甚或全部;2.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性质必然相反;3.中国的、甚至世界的出路就在于中西融合创新。中西对立这样的思维框架只是近代历史的特定产物,并不能作为不可质询的理论前提。现在,正是我们要对这一思维模式进行反思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论教学文化的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文化是一种课堂的文化,它是师生教学实践赖以展开的前提、背景和氛围;教学文化是一种活动的文化,它激活和创造了师生之间分享资源、传递信息、理解知识、发展能力或生成新知识等方面的行动和变化;教学文化是一种关系的文化,它通过一定的活动建立课堂内外的师生、生生、家校之间的关系,营造了教学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教学情境中时代变迁与教学者和学习者的关系;教学文化是一种显性与隐性交融的文化,它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传承、改造或创新了其特有的文化。因此,教学文化是一种持久成形的教学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类型或范式,是教学背景下师生的课堂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