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中日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中日两所大学体育专业研究生在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分要求及学籍管理方面的对比分析,揭示中日两国在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日两国普通高校如何设置户外运动课程进行比较研究,从探讨户外运动的教育理念入手,分析该课程在我国学校教育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方向。认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的设置应立足于绿色体育、余暇体育、终身体育的综合需求,以适应新时期学校体育及社会体育多功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与日本两国大学体育专业的文献比较研究以及调查,结果表明:中日两国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内容、学分要求及毕业分配等很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两国培养模式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并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中日两国体育教育理念、经济发展水平及人文背景等方面的不同。通过比较分析,对我国的体育相关专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关乎国家的未来,面对我国青少年体力不足、体质持续下滑的现实问题,日本经验或可借鉴。首先,梳理了21世纪以来中日两国发布的青少年体力促进政策,并通过比较发现:中日两国都重视学校、家庭、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都建立了完善的青少年体力评估制度,但日本更注重饮食教育,且课外体育活动方式更多样。认为,我国应该提高对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力度,在实践层面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四方联动,加强青少年科学饮食教育和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社会支持。旨在为提高我国青少年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专家调查法、分析比较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中日两国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日本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发展趋势是:一般基础教育得到加强;课程设置呈现出数量多、门类广、内容综合化特点,以迎合教育模式向“通才”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2.3 中日两国体育产业现状的比较 2.3.1 中日两国体育行为的比较 一个国家国民的体育行为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国家的体育消费。体育消费的内容与程度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约束力。在此本文将对中日两国体育行为的选择进行比较,找出两国间体育消费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深入剖析中日两国现代学校体育发展各历史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中日两国学校体育现代发展轨迹,发现在其各自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同点:1).两国根据各自社会需要确定学校体育目的,发展学校体育;2).在两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即日本20世纪80年代进入世界先进发达国家,我国90年代后期进入小康发展阶段,两国分别提出了“生涯体育”和基于终身体育思想下的“体育与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利用献资料、对比分析法以中国、德国、日本三国学校体育中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体育教育目的与任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德、日两国,及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内容,指出德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突出了学生行为能力的开发,采用俱乐部形式串联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日本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切合其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于人的终身体育;我国则正在摆脱旧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束缚,向着以人为本,满足社会需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均为非英语国家,两国的小学英语教育情况差异较大,不论是教学目的、教育师资、教学评价还是课程设置、课堂教学,都具有各自的特色。文章将对这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中日小学英语教育各自的优、缺点,为今后中国的小学英语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中日两国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发现在其各自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相似。其共同点:1).两国根据各自社会需要确定学校体育目的,发展学校体育;2).两国学校体育发展路径大致相同。其不同点:1).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更加曲折多变;2).两国全盘吸收的学校体育理论迥异。按照逻辑推理中类比法,我国学校体育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更多地借鉴与吸收日本学校体育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常用教育实习模式的运用实效进行研究,从实习观念、实习目标与要求、组织与管理方式、时间安排、成绩评价五个方面对集中、分散、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分段、分段与集中相结合、委托、顶岗七种实习模式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的教育实习模式均能满足于特定时空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扬弃和深化传统教育实习模式,构建系统的、全程的教育实习模式将是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演绎法,将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做一梳理后得出,我国古代体育教育思想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近代体育教育思想启蒙于维新变法运动;建国前自然体育思想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主导思想;建国后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呈出多元化的态势,而多元化体育教育思想必定极大的推动体育教育的发展,促进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开创体育教育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3.
高等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和查阅献资料等方法,对制约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高等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确立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基次要对体育教学实施全面的改革,其中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关键,人素质教育是新型体育人才培养的基石,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等是高等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人力保障和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14.
从健身体育的观点审视学校体育,现在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行一系列变革,这就是要提高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掌握健身的知识和方法,使每个学生走出校门之后.仍能自觉地从事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体育活动。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体育就必须使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都能不同程度地领悟到健身体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阐明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成本投资决策概念与特点的基础上,对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成本投资决策的要素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结果表明:把握好教育成本投资决策要素是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成本投资决策者主体进行科学决策的必备能力,也是评价高等体育院校宏观教育成本投资分配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体育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作者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思想的理解,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结合作者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体会,从现代教育技术对体育教学动作示范的科学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吸引学生注意力;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利于个别化教学等方面的优化作用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围绕《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主要内容,对高校一线体育教师学习贯彻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和改革实践活动进行研究。认为,充分发挥不同专项体育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和铸魂育人优势,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多措并举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做好做实体育课堂教学案例,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效果。尽快建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评估体系,为制定地方化、校本化评价标准提供权威指引。在课程思政统一性的要求指引下,自主开展体育课程思政的差异性建设,注重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建设,建立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地方化、校本化体育课程思政激励机制。旨在通过传递基层体育教师的声音,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校本化实践经验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课外体育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程的补充和伸延,它是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通过潜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机制影响学生,具有隐蔽性、多样性、自主性、广泛性,是其他教育形式难以匹比的。研究校园体育文化,有助于完成体育课程教育的整体优化,共同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传统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后现代教育思想的辨析,梳理后现代教育思想对课程文本体系开放性的阐释,厘清其对我国体育课程体系中理念、目标、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其在当代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局限性,为中国体育教育范式的视点位移和摆脱现实困境谋划方向,指出后现代教育思想对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干预是有效的,同时也是渐进的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专业教育的核心,也是教学计划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我国13所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比较、调查与咨询,分析了影响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因素,提出了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应拓展;由“单一目标”方向向“多目标”方向转变;人才培养规格应由定向培养“专才”型向多向培养“通才”型人才方向发展,也为进一步深化运动系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