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定了不同年龄男子和女子速滑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值及其相关指标,并对17名女子速滑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值进行了连续4年的观察。结果显示:男子速滑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4.621±0.671l/min,20岁以上组的平均值为4.841±0.741l/min,均明显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值,女子速滑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3.711±0.432l/min,18岁组和20岁组的平均值达到4.011±0.531l/min和4.031±0.341l/min,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值相近。  相似文献   

2.
在功率自行车上测得的中国皮划艇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与在皮划艇测功仪上测得的最大吸氧量基本相同.男子皮艇运动员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4.41L/min和55.59mL/min/kg,男子划艇运动员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4.50L/min和56.62mL/min/kg,女子皮艇运功员的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3.15L/min和45.60mL/min/kg.同其他周期性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最大氧吸量相比,皮划艇运动员每分吸氧量较高,而以体重计算的最大吸氧量是最低的.  相似文献   

3.
田中  崔书强 《体育科研》2013,(5):64-66,71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评价方法,为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方法:以备战伦敦奥运会国家皮划艇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包括8名男子皮艇、7名女子皮艇和6名划艇运动员。利用皮划艇测功仪采用逐级递增负荷至力竭测最大摄氧量、利用4级1 000 m递增强度划船测试乳酸阈(4 mmol/l对应的船速)。结果:伦敦奥运周期我国优秀男子皮艇、女子皮艇和划艇运动员的绝对最大摄氧量分别为(5.25±0.22)l/min、(3.58±0.22)l/min、(4.85±0.13)l/min;相对最大摄氧量分别为(57.28±3.8 1)ml/(kg·min-1)、(50.92±3.78)ml/(kg·min-1)、(54.72±5.3)1ml/(kg·min-1),,经过3个月训练后男子皮艇和划艇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无明显变化,女子皮艇运动员明显提高;男子皮艇、女子皮艇和划艇运动员乳酸阈船速经过3个月的训练后都明显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11.92%、3.77%和14.37%。结论:我国伦敦周期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高于国际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的平均水平,和最大摄氧量比较,乳酸阈表现出更好的训练可塑性,能够更为准确的反映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4.
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测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4名女子赛艇运动员为受试者,分别在跑台、自行车和赛艇测功仪上以一次最大负荷和递增负荷方式对其进行了有氧能力测量。根据测量结果,作者建议赛艇测功仪是赛艇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测量的首选负荷器;一次最大负荷更能准确地测出赛艇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同时测出的实际耗氧量占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比在评价赛艇运动员有氧训练水平时较VAT、LAT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东省优秀赛艇运动员营养知识(Knowledge)、态度(Attitude)、行为(Practice)(简称KAP)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教育方案及实施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6名优秀赛艇运动员(男子26名,女子20名)为调查对象,根据营养教育KAP模式自行设计运动员膳食营养调查问卷,对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赛艇运动员营养知识平均分为(47.08±12.60)分(不及格),知识短板主要集中在三大营养物质和维生素来源及运动营养相关知识方面;营养态度平均分为(87.70±7.40)分(优秀),赛艇运动员整体营养态度很好,男子优于女子;营养行为平均分为(73.94±10.52)分(良好),男子优于女子,运动员主要存在多种营养素摄入不均衡,零食不当及三餐餐次不合理等问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营养知识与态度(K-A),营养态度与行为(A-P)之间呈明显的相关性(P<0.05),赛艇运动员KAP总分与文化程度显著正相关(P<0.05),与训练年限和运动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学历越高,其膳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整体表现越好。结论:赛艇运动员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但运动员有积极良好的营养态度,需要加大运动营养宣教力度,开展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为形成合理的营养理念提供支持。此外,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建议食堂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食物供应种类,改善休息日食物供应量;指导运动员科学加餐,正确引导运动员的零食行为。  相似文献   

6.
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有氧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了我国235名青少年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的测定结果。少年运动员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都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子高于女子;耐力性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都非常显著地高于少年运动员;无氧阈如用相对值(%Vo_2max或%Wmax)表示时,则性别差异消失。提示:在运动中女子有氧能力的百分利用率与男子相近。把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相结合,对运动员的可训练性和易训练性进行评价,在耐力性项目选材中可能更为有效。本文提供了我国男、女少年运动员无氧阈的正常值,可供科学选材及运动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完成了对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13名)3种不同桨频(20桨/min,26桨/min和34桨/min)下的技术动作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并与国外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国内外赛艇运动员不同桨频下的划距和相对划距曲线变化特征相似,在同一桨频下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数值上优于国内运动员;2)国内外运动员的力值变化并不一致,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最大下肢力量并不一定随着桨频的增加而增加,而国内运动员呈递增特征,且在不同的桨频下,两者的最大桨柄拉力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国内外运动员之间的划船轨迹重复性相对稳定(RP值范围0.038~0.057),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存在,但国内运动员随着桨频的增加重复性系数有增大趋势,且表现出一定的技术不稳定性。结论:建议我国运动员在划距与桨频的搭配中,应注重划距的获得,同时,加强不同桨频下的技术稳定性和改进躯干的后仰角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最大吸氧量与其他有氧耐力相关因素的关系,评估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作者测量了包括国家队队员在内的46名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身体成分和血红蛋白,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论:(1)绝对最大吸氧量与身高、体重和脂肪含量成中度正相关关系,相关度均无显著意义,相对最大吸氧量与上述身体成分指标成显著负相关关系;(2)我国优秀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血红蛋白水平偏低,女子正常。最大摄氧量与血红蛋白值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度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程性多年训练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过程,并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确定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几个最具标志性的年龄:起训年龄、最佳竞技年龄、退役年龄以及整个训练年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起训年龄是男子7~9岁、女子6~8岁;2)世界运动员首次获得奥运冠军平均年龄男子为24.53±2.59岁,女子为23.86±2.57岁;我国羽毛球运动员首次获得世界冠军平均年龄男子为24.46±1.45岁,女子为22.6±2.6岁;3)我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退役平均年龄男子为28.07±1.53岁,女子为27.86±2.44岁,造成退役的主要原因是伤病困扰、思想意志不坚定、成绩不佳、人才太多等;4)根据我国"三级训练"模式,优秀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进入体校平均年龄为10.5±1.95岁,进入省队平均年龄为14.07±1.87岁,进入国家队平均年龄为18.87±1.55岁,整个训练年限为17.13±2.13年;优秀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入体校平均年龄为8.9±1.48岁,进入省队平均年龄为12.7±1.49岁,进入国家队平均年龄为17.85±1.69岁,整个训练年限为18.6±3.05年。  相似文献   

10.
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最大吸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学者对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曾有过很多研究,但对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的研究尚少见,我们仅见到瑞典(1)及瑞典和丹麦(2)羽毛球运动员最大吸氧量的报告。为了探讨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我们对亚运会羽毛球集训队八名男子优秀运动员进行了最大吸氧量的测定。实验方法对象:参加第八届亚运会羽毛球集训队的八名男子运动员。实验方法:测定最大吸氧量之前,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国男子登山运动员的体能特征.方法:运用形态机能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2008北京奥运珠峰火炬传递队21名男运动员和15名男性登山爱好者为研究对象.结果:1)优秀男子登山运动员的大腿围、小腿围、腰围、臀围、克托莱指数与登山爱好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2)优秀男子登山运动员的体脂率、瘦体重率、BMI指数、基础代谢率与登山爱好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优秀登山运动员的心功指数、心率、肺活量/体重、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优于登山爱好者(P<0.05);4)优秀登山运动员的最大耗氧量为4.78±0.57 l/min、通气无氧阈为3.83±0.35 l/min、无氧功率为847.02±109.25 W,无氧功峰值功率为1197.64±245.1 W,氧功率递减率28.21±14.2 W/s.结论:优秀登山运动员具有身材中等、四肢发达,下肢尤为粗壮,身体强壮的形态特征;具备基础代谢率低、体形偏胖,体脂含量高的身体成分特征;具有良好的有氧、无氧代谢能力以及对高原缺氧低压环境的良好适应性的机能特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我国优秀青年短道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特征,为地方队教练和基层教练的训练和选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2名我国优秀青年短道速滑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利用Monark 839E功率自行车和metamex 3b最大摄氧量测试仪,分别测定队员的10 s,30 s,60s无氧功和最大摄氧量.结果:青年男子运动员10 s,30 s,60s无氧功分别为9.84±0.72 w/kg,9.02±0.43 w/kg,7.20±0.57 w/kg,最大摄氧量为68.73±4.78 ml/min·kg;青年女子运动员10s,30s,60s无氧功分别为8.67±0.69w/kg,8.12±0.41w/kg,6.67±0.42 w/kg,最大摄氧量为56.76±3.91 ml/min·kg.结论:青年男子、女子的10 s无氧功明显低于速滑运动员,但是30 s和60s无氧功明显高于速滑运动员,该项目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指出,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值均与耐力运动成绩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这些研究的对象大多是中长跑、竞走等项目的运动员,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值与赛艇运动的成绩相关如何,至今未见报导。为了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况、科学地安排训练,我们测定了浙江省男子赛艇队全体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值,并由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依次排列名次,用统计方法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逐级递增负荷的方法测定了15名运动员(年龄21.6±2.4岁;身高186.9±3.6厘米;体重77.8±5.5公斤)的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值。受试省坐在自行车功率计上(Jaeger45型),静息片刻后测定下列指标的安静值:呼吸频率(BF)、每分通气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我省126名,其中男75名,女21名优秀划船运动员最大吸氧量的测定,和对不同项目划船运动员最大吸氧量的差异性检验,为我国优秀划船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21名中国优秀女子赛艇公开级和轻量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层逐步回归法筛选,有效反映我国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指标并以其为研究变量,进而运用多因变量方差分析比较其体能差别,在此基础上运用判别分析法,建立我国优秀女子赛艇公开级和轻量级的体能判别函数,为提高我国公开级和轻量级的选材科学性和训练针对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能力与成绩的关系,更好为我国竞技自行车运动服务.方法:对24名优秀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最大耗氧量与成绩关系进行22周的跟踪研究.结果:22周训练后,最大耗氧量和运动成绩均呈现增长趋势,男、女运动员绝对最大耗氧量增值和场地骑行成绩有显著的相关性(男子:r=0.884、女子:r=0.939),男、女运动员相对最大耗氧量(ml/min/kg0.32)均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增值和成绩增值同样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男子:r=0.795、女子:r=0.902);同样,男、女运动员相对最大耗氧量(ml/min/kg0.79)增值和运动成绩同样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男子:r=0.665、女子:r=0.861).结论:相对最大耗氧量(ml/min/kg0.32)和绝对最大耗氧量反映青少年场地自行车运动员阶段训练效果更加敏感,青少年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最大耗氧量表达方式有其典型的专项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以20名中国优秀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测定部分身体形态、运动素质、最大摄氧量、乳酸阈和生化指标,通过统计分析这些指标,了解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以 2 1名中国优秀女子赛艇公开级和轻量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运用分层逐步回归法筛选 ,有效反映我国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指标并以其为研究变量 ,进而运用多因变量方差分析比较其体能差别 ,在此基础上运用判别分析法 ,建立我国优秀女子赛艇公开级和轻量级的体能判别函数 ,为提高我国公开级和轻量级的选材科学性和训练针对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 2 1名中国优秀女子赛艇公开级和轻量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运用分层逐步回归法筛选 ,有效反映我国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指标并以其为研究变量 ,进而运用多因变量方差分析比较其体能差别 ,在此基础上运用判别分析法 ,建立我国优秀女子赛艇公开级和轻量级的体能判别函数 ,为提高我国公开级和轻量级的选材科学性和训练针对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体能模型参数优选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国家女子赛艇集训队21 名备战第26 届亚特兰大奥运会赛艇比赛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用分层逐步回归法从48 项初选体能指标中筛选出能有效反映我国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体能水平的9 项指标,并运用综合评价法验证了指标筛选的科学性。旨在理论上阐明建立优秀运动员体能特征模式的科学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