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社团大学生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92名体育社团大学生和1860名非体育社团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行为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高校体育社团的参与率比较低;(2)与体育社团大学生相比,非体育社团大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短,锻炼强度小,锻炼频率低,锻炼坚持差;(3)体育社团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显著多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体育社团大学生的锻炼氛围显著好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4)体育社团大学生健康状况显著性好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5)高校应拓展宣传渠道,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宣传,通过宣传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体育社团,争取更多的企事业和人士对大学生体育社团提供社会支持与帮助,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坚持性.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体育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终身体育 ,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1 终身体育基础的主要内容(1)打好身体基础 ,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 ,增强体质 ,形成正确姿态和掌握立、走、跑、跳等基本活动技能。(2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身体锻炼的习惯 ,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3)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锻炼方法 ,从而培养与发展他们的体育能力。2 体育兴趣心理学认为 :“兴趣是个人对客体的选择” ,“是对一定对象的心理倾向” ,“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教学应加强学生的救护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体育教育也走出传统技术教育的误区,朝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向迈进。在体育教学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乃当今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救护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是加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体育工作贯彻“健康第一”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研究,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对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在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实施中还存在着对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缺乏深刻的认识,未能突出"身体发展"这一核心目标;对体育与健身课程还缺乏"大课程观"的认识,难以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规定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身体锻炼的因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身体锻炼的效果受到影响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应正确理解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和形成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大课程观"等观点,强调在体育与健身课程中要重视学生身体锻炼、合理安排运动量负荷、提倡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吃苦精神的培养以及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日本体育保健审议会根据21世纪生活发展需要所确立的21世纪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为:“通过学校、家庭和社区整个过程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体力和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终身爱好体育,保持增进健康,并自主地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态度。”由此可见,要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和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和最重要的手段。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这也是21世纪学校体育改革的前沿课题之一。基于此,结合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在学校体育课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验。  相似文献   

6.
邓辉  李勇 《体育世界》2014,(12):54-55
大学阶段是人的重要成长发展阶段,大学体育教育无疑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解决学生“身体问题”的重要途径。大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身体和全面认识学生身体这一基础之上的。通过对“身体教育”领域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梳理出大学体育教育中的身体教育思想脉络,提出了:大学体育要充分认识到身体是人之存在的基础;大学体育教育是高校身体教育的重要组成,但非全部;大学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和完善人的身体;关注学生身体健康是推动高校体育教育健康发展的原动力;“兽身与人性”的培养是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内涵等观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对学生体育意识及锻炼习惯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清华大学体育教育为研究对象.主要结论:体育教育在学生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培养上起引导和促进作用;在本科生中开设4年体育课、基础体育课和体育理论课是很有必要的;多数学生对体育有较大的兴趣并积极参与,但学习压力过大和电脑网络等原因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锻炼意识、习惯和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上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暴露出学生身体锻炼与体育技能培养的矛盾、教师体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以及学生体质评价等问题,本文对我国和美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模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将身体作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变革与发展的立论基点,从价值回归、目标整合、实践融合、过程统一四方面探讨了身体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理性回归。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经历了从"离身认知"向"具身认知"的范式转向,主要体现在身体的主体性、感知性、交互性与生成性上,并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实践提供了行动逻辑导向:(1)遵循身体主体性原则确立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实现学生身体价值的理性回归;(2)依据身体感知通道建构情景化的体育教学内容,实现学生身体的深度学习;(3)参照身体互动方式建立对话式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学生身体的素养提升;(4)根据知识建构目标创建生成性的体育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身体的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朝着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方向发展。各学科间相互渗透,要求人们从更高的视角,运用系统观点研究问题。高校体育教育必须与此相适应,紧跟新形势,将传统型的体育教育逐步向素质型体育教育转变。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大方针确立了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培养规格,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体育的特殊属性针对这4大要素,特别是对身心素质培养的总体目标。它不仅要发挥现有的体育功能,还要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单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受学生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能够自行培育,锻炼和养护的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所有高等院校在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人才竞争激烈的世纪。采用调查法、访谈法和献资料法,较为详细地分析了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21世纪人才的特征和未来体育发展趋势的角度,论述了21世纪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及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旨在为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和实施创新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培养和造就21世纪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强调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最高教育机构,更有必要、也有条件追求健康第一目标.高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拓展课外体育时空,发挥体育特有的功能,引导大学生崇尚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从而真正实现“健康第一“目标.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也日益推进.根据国家对高校体育的指导性文件,文章对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学生现行教学方式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为构建适合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新思想,又具有高职院校特点的体育教学模式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林挺 《福建体育科技》2005,24(5):58-59,64
本文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对高校体育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探讨,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确立体育教育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体育动机和兴趣的培养;改革教材内容,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学效果;改革教学的评价体系,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提高师资水平,培养新型的教师队伍。高校要使学生锻炼成强壮的身体,使之具有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体育即身体教育,世界通称physical education,出现于19世纪,标志是体操引入学校教学课程,成了教育的三大要素之一,成为教学的一门专业行业.体育专门术语或概念形成于1808年,1863年出现了第一本体育学术专著,逐渐推向世界.现在世界对体育的主流认识是: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在学校对学生通过身体活动进行的身体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偏重身体素质的锻炼,忽视了对学生全面体育素养的培养,理论课教育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尚未形成一个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大学生体育理论知识体系.大学生除了要通过体育课达到健身的目的,同时应得到全面的体育素养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人格的塑造,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本文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利用高校网络资源对高校体育素养教学进行研究,探索一套适合的教学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学校健康教育及其师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健康教育是由身体锻炼和保健卫生教育两个部分构成的。目前师资缺乏严重制约着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创建体育卫生(健康教育)专业是解决师资问题的根本途径。体育卫生专业应建立在彻底改革体育专业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卫生临床实习以健康诊断的监测、开展卫生工作和防治疾病的技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智能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垂直应用场景的不断延伸,高校体育服务环境正发生重大改变,并由外而内对高校传统单一的体育服务方式、碎片化的体育服务功能、松散化的体育服务结构形成冲击,智慧体育服务孕育而生。高校智慧体育服务是兼具"技术智慧"与"人本智慧"的体育服务新模式,代表着智能时代高校体育创新发展方向。围绕新时期高校体育改革创新现实诉求与工作重点,建构"供给、需求、环境"三维分析的SSS框架体系,尝试探究高校智慧体育服务体系"目标导向-动力整合-利益协调-共享发展"的运行逻辑,提出高校智慧体育服务体系运行保障路径:(1)凝聚合力,探索建立"政府支持、市场参与、多方筹措"经费支持通路;(2)固本强基,夯实大数据为核心的智慧体育服务平台建设基石;(3)正向推进,引导学生共创共享智能信息时代高校智慧体育成果;(4)主动对标,实现高校体育教师智慧素养与智慧能力集成;(5)精准适切,整体性绩效评价引领提升高校智慧体育服务管理效能;(6)风险防控,全力保障高校智慧体育服务信息系统与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20.
肖祥  刘鲲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1):104-106,110
研究目的:了解武汉中小学青年教师身体锻炼现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武汉市15所中小学的200多名青年教师.结论:(1)教师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内容了解较少(知道并了解内容的比例仅占7.6%);(2)教师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时间和次数的情况不容乐观;体育人口比例(19.9%)低于全国和武汉市体育人口比例;(3)锻炼的地点以单位体育场所和公共的体育场所为主;(4)锻炼动机以增进健康、消遣娱乐为主;(5)缺乏余暇时间、工作负担重是影响教师身体锻炼的主要因素;(6)教师认为自己是亚健康状态的占多数(62.3%);大部分(68.4%)青年教师对自己的体型比较满意.现有的场地还不能满足需要;需要增加一些体育场地及设施,需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