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比较中等强度持续跑和间歇跑机体能量消耗与底物代谢特征.方法:9名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完成跑台最大耗氧量测试,然后以55%O2max强度完成2个运动测试:1)55%O2max强度持续跑步1 h,恢复30 min;2)55%O2max强度完成3组20 min跑,间歇恢复10 min.采用气体代谢法间接测定运动期和恢复期机体能量消耗和底物代谢.结果:1)持续跑运动中能量消耗稳定,脂肪氧化供能量和脂肪参与供能比例在后20 min高于前20 min和中间20 min,糖的氧化供能量低于前20 min跑和中间20 min;间歇跑运动中脂肪氧化供能量和脂肪参与供能比例随运动组数的增加逐渐增加,糖的氧化供能量随运动组数的增加逐渐减少,能量消耗在第1个20 min跑显著高于第2、3个20 min跑.2)第3个间歇跑恢复期脂肪氧化供能量高于第1个恢复期,糖氧化供能量高于第2个恢复期,机体能耗高于第1、2个恢复期.3)持续跑脂肪氧化供能量在运动期、恢复期以及运动期和恢复期总和上均与间歇跑无明显差异,而持续跑恢复期糖氧化供能量低于间歇跑恢复期.持续跑运动期的能耗高于间歇跑运动期的能耗,恢复期的能耗低于间歇跑恢复期的能耗.结论:1)持续跑运动期能耗稳定,但当持续时间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脂肪氧化供能量和脂肪参与供能比例明显增加.2) 间歇跑运动期脂肪氧化供能量和脂肪参与供能比例随组数的增加逐渐增加,糖的氧化供能量随组数的增加逐渐减少;恢复期脂肪氧化量、糖氧化量和总能耗随运动组数的增加逐渐增加.另外,一定的运动预适应可降低随后运动的代谢反应水平.3)在运动强度、运动时间、恢复时间相同情况下,持续跑运动期能耗高于间歇跑运动期能耗,恢复期能耗低于间歇跑恢复期能耗,间歇跑恢复期糖氧化量高于持续跑恢复期糖氧化量.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牛奶的认识目前大多还局限在它的含钙量高,可补充人体钙不足这一点上。其实它的价值另外还在于对人体运动能力的促进作用上。 一、乳糖与人体运动能力 人的正常生理活动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糖的氧化过程。糖是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运动时,糖贮存和提供代谢所需的能量,并具有节约利用蛋白质的作用;糖可以促进脂肪代谢,又  相似文献   

3.
人体在运动时必须有能量的供给。人体的能量来源于体内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另外还与氧的利用有密切关系。 运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动负荷量)不同,人体运动时的供能方式亦不同。在运动强度相当大(如快速跑)时,氧供应不足,能量大部分依赖肌糖元的无氧酵解来供给,所以运动后体内乳酸增多。  相似文献   

4.
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供能方式为有氧与无氧混合供能,其中各种身体活动所需的能量中74.5%由有氧代谢供给,糖和脂肪是最重要的氧化代谢底物,足球运动员在赛前、赛中、赛后进行合理补糖,有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延缓疲劳的出现和加速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糖是运动员膳食中最重要营养素之一。糖在运动时利用速率最快,在氧供应充足或不足时糖都可以分解,为运动提供能量,而且分解供能后的产物二氧化碳、水和乳酸易排出和转化。糖是运动时耗氧少、输出功率最大的能源物质。由于运动时糖的消耗最大,故运动营养中要十分注意补糖。有些运动员不注意补充糖,造成“糖营养不良”。   造成“糖营养不良”的原因: 1人体内糖储备量最少。在人体储备的能源物质中糖的储量最少,大约仅有 600克左右,其分解可释放约 2400千卡的能量,供长时间运动至力竭时间约为 2小时左右。而一堂训练课一般都在 …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安静代谢率的男子在力竭运动中能量代谢和底物代谢的特征及差异.方法:以聚类法将16名受试者分成安静代谢率高、低两组,利用功率自行车进行递增负荷力竭运动,采用气体收集法测定能量代谢结果.结果:1)高、低两组受试者随着负荷的递增,糖消耗量、供能及供能百分比逐渐增大,脂肪消耗量及供能逐渐减少;脂肪消耗量在100W(33%~50%力竭负荷)时最大,分别为7.6 mg/min/kg、6.4 mg/min/kg(P<0.05).2)在中小负荷强度时,高组受试者糖消耗量及供能低于低组,而脂肪消耗量及供能则相反,糖、脂肪消耗量及供能百分比差异显著(P<0.05).3)同级负荷时高组总能量输出低于低组,随着运动负荷递增,脂肪供能下降水平及下降时机有明显差异.结论:在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中,高、低两组受试者能量代谢特征及变化与运动负荷的递增、身体对能量输出需求一致;高组受试者有氧运动能力相对较强;而低组受试者对糖供能的依赖性较大;高组受试者氧化脂肪的能力更强,能量利用更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能量供给是人体运动的必要条件,其能量来源包括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只是二者比例不同罢了。在正常情况下,供氧充足,葡萄糖或肌糖元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有氧氧化,是大多数组织供能的主要途径,只有诸如成热的红细胞,皮  相似文献   

8.
耐力运动主要靠有氧氧化供能.在三大供能物质(糖、蛋白质、脂肪)中,由于糖具有动员速度快、耗氧少、在有氧、无氧的情况下都能分解供能的特点,因此,在运动中,就显得比脂肪、蛋白质更为重要了。长时间的耐力运动,氧供应充足,能量主要靠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但体内贮糖充足,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延缓疲劳出现,提高运动能力。大量研究证明,一个食用良好质量的高糖类食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量健身快走运动中能量消耗特征揭示其变化情况,为大学生健身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8名普通男大学生以6.5km/h匀速进行60min快走运动,采用气体代谢法测定并推算机体能量消耗状况。结果:1)25min时糖和脂肪二者供能百分比分别为50.7%、49.3%。2)脂肪供能量45min后快速增加,60min时值最高,糖供能量逐渐下降,结束为(1.47±0.57)Kcal/min·kg。3)糖氧化量前10min缓慢增长后减少,结束值为(0.29±0.12)g/min·kg,脂肪氧化量30min后快速提高,结束值为(0.87±0.06)g/min·kg,40min-45min出现均衡,为0.79g/min·kg。结论:1)25min时糖脂肪供能百分比形成交叉。2)供能百分比、供能量、氧化量随时间延长脂肪均大于糖。3)从能量代谢和底物代谢角度看,6.5km/h速度进行60min快走属中等强度,从长时间健身走供能关系来说对大学生健身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能量连续统一体是指人体在运动中利用ATP的产生途径与完成体育活动类型的关系。运动时能量需求主要来源于ATP,ATP的供给有三种系统。三种系统的供能方式、时间功率不同,但它们是连续统一的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所有的田径项目都有其特定的生化位置,正确地运用每个特定位置,是我们制定田径训练计划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以下是笔者关于运动与能量连续统一体的一些认识。一、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体系体育运动中能量ATP的供应主要来源于磷酸原贮备(ATP—CP)、糖酵解(LA)、有氧氧化(O_2)三个系统。三个系统分别参与供能。图1简单地表示了能量供应体系及组  相似文献   

11.
对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和生物学作用进行研究后,人们发现了糖是人体运动过程中最经济、最及时的能量来源。所谓经济主要是指:每消耗一升氧,糖可释放5011卡热量,而脂肪却只能释放4655卡热量,可见相同数量的氧用于氧化糖比用于氧化脂肪能获得更多的热量,而运动过程中运动员所可能获得和利用的氧量受到最大吸氧量水平的限制,因而如果能将这些有限的氧越是更多的用于氧化糖,则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将获得越多的能量,  相似文献   

12.
<正>一、注重运动中的补糖与补液网球比赛中,能源物质的大量消耗是导致运动疲劳最直接的原因。网球比赛既需要无氧代谢供能,又要求有氧代谢水平,而其中主要是以糖酵解和糖的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糖是长时间、持续2~3小时中等强度运动中肌肉的优质燃料,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供能物质。补糖可有效维持血糖浓度恒定,从而保证中枢神经系统供能充足,维持红细胞运输氧的能力,有  相似文献   

13.
糖是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之一。每克糖彻底氧化平均释放能量4.1千卡,释放的能量可供肌肉收缩做功,部分转变成热量维持体温。多次研究表明,运动前人体内糖的贮量与运动持续时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运动前肌糖原的浓度较低(1.93克/100克湿肌)运动持续时间为125.8分钟,肌糖原浓度较高(3.70克/  相似文献   

14.
人体进行短时间高强度运动时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无氧氧化供能系统即ATP-CP的分解供能和糖元的无氧酵解供能。测定短时间高强度运动时  相似文献   

15.
不同强度骑车和跑步的能量消耗与底物代谢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强度骑车和跑步的能量消耗与底物代谢特征。方法:10名普通女大学生分别以45%、55%、65%、75%.VO2max强度进行骑车和跑步运动,采用气体代谢法测定机体的能量代谢状况。结果:1)骑车时,脂肪的消耗量和供能量在55%V.O2max强度达到最高,分别为4.26mg/min/kg和38.38cal/min/kg。跑步运动时,脂肪的消耗量和供能量在55%V.O2max强度达到最高,分别为6.41mg/min/kg和57.65cal/min/kg;2)在45%、55%、65%、75%V.O2max强度,跑步脂肪氧化量、总供能量、脂肪供能比例均高于骑车;而跑步的糖消耗量和呼吸交换率低于骑车。结论:1)无论骑车还是跑步,在45%、55%、65%、75%V.O2max4个运动强度中,55%V.O2max强度运动时的脂肪的氧化和供能量最大;2)在相同运动强度(%V.O2max)下,跑步总能量消耗、脂肪消耗和脂肪供能比例高于骑车,糖的消耗低于骑车。  相似文献   

16.
耐力性项目的基本供能系统是有氧代谢供能系统。虽然在运动开始、途中加速跑及终点的冲刺跑是糖酵解供能,但是从耐力性运动的全过程来看脂肪是主要的供能物。20世纪30年代chistensen和Hansen等人发现,在静息状态或运动时机体依靠糖和脂肪混合供能,通常静息状态脂肪酸氧化供能占人体总耗能的一半以上运动时,特别是低强度耐力性运动时只要运动强度低于80%最人吸氧量,脂肪是运动肌的主要供能物质,因此,探讨一下耐力运动与脂肪供能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体在激烈运动时,肌肉能量需求比安静时增加约120倍,为了满足运动时的能量需求,使得某些代谢过程在激烈运动时十分重要,甚至占支配地位,如200米跑,95%左右的能量来自无氧代谢。众所周知,人体组织细胞中包含有氧和无氧两个体系,包括三个、供能系统,即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系统)、无氧糖酵解供能系统、有氧氧化供能系统。这三个供能系统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紧密相联、互相协调、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能量供应体系。供能系统供能能力强弱,决定着运动水平的高低。因此,教练员在制订训练计划时首先应明确所训练的运动项目、专项中主要的供能系统,然后选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发展该系统的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18.
羽毛球比赛时运动员的能量代谢方式是无氧、有氧混合型供能,因此,在比赛中应合理调动磷酸原、糖酵解和有氧氧化三大供能体系,掌握主动,才能赢得比赛。1.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的供能特点骨骼肌活动时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三磷酸腺苷(ATP),ATP水解成ADP和磷酸,同时释放出能量(ATP H2O─→ADP Pi 能量),该能量就是骨骼肌收缩所需的能量来源。而骨骼肌中ATP的储备量很少,供能时间仅仅为6~8秒钟。肌细胞中ATP的储备少,而肌细胞又不能从血液或其它组织中直接获取ATP,因此从能量的观点来看,运动中ATP消耗后的恢复速度是影响运动能力的最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研究了运用短时间歇训练法运动时,机体的能源供给主要来源ATP~CP和有氧供能的能量;机体承受负荷时的能源供给以ATP~CP代谢为主,负荷后的间歇期里ATP~CP的恢复主要依靠有氧代谢供给能量。对于适合短时间歇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发展其有氧能力比发展无氧能力更为重要。提高运动员以磷酸盐系统代谢的速度耐力性为特征的运动能力,可以采用短时间歇训练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研究了运用高强性间歇训练法运动时,机体的能源供给主要来源ATP-CP和有氧供能的能量;机体承受负荷时的能源供给以ATP-CP代谢为主,负荷后的间歇期里ATP-CP的恢复主要依靠有氧代谢供给能量。对于适合高强性间歇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发展其有氧能力比发展无氧能力更为重要。提高运动员以磷酸盐系统代谢的速度耐力性为特征的运动能力,可以采用高强性间歇训练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