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量统计法,对参加第六届和七届世锦赛400m决赛的四名运动 员的起跑反应时和分段速度与400m成绩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同一位选手来说,在获得较好成绩的比赛中,他的反应时,0-50m和5--150m的速度相对较高。而保持速度阶段的速度却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同时参加过第六届和第七届世锦赛男子400m决赛的四名运动员。(2)研究方法:研究所用原始数据是“第六届世界锦标赛生物力学研究报告”和“第七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生物力学研究报告”中提供的参加男子400m决赛的四名运动员反应时、分段速度和运动成绩等数据。并依据两次比赛的好坏,对其分成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对有关数据进行处理。2.研究结果与分析(1)起跑反应时的分析:虽然普遍认为,反应速度与位移速度和动作速度的关系并不大。如有的运动员跑的很快,有的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迅速敏捷,但其反应…  相似文献   

3.
男子400 m跑各分段速度最佳化时控区间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冠群 《体育科学》2005,25(2):55-58,75
以两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和第24届奥运会男子400m前8名运动员的成绩为研究样本,对世界一流运动员400m跑各分段的速度特征与成绩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技术类型运动员的速度分配差异程度的研究,初步制定评价400m跑效果的分段速度最佳化时控区间标准。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世界优秀女子400米跑运动员速度分配的特征,为提高我国女子400米跑运动成绩和改进训练方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动态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因素分析法对参加第6,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400米决赛运动员的50米分段时间、平均速度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应延长400米跑的加速时间;8个50米分段的标准差越小匀速跑的能力越强;最快和最慢50米分段的时间差与运动成绩显著相关(P<0.05)。通过分析第1名的分段时间与2~8名的分段平均时间发现,第1名运动员启动速度较快,第2分段控制速度,第5,6分段速度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灰色关联分析和图表分析法,对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400 m栏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速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女子400 m栏运动员速度总体变化趋势为“速度上升-高速度保持-速度下降”,第2栏、第6栏栏间速度与成绩关联最大,而这两个栏间正是运动员速度变化的转折点,也进一步表明加速能力、速度耐力水平是决定运动成绩的最重要因素;同时,对中国运动员黄潇潇的技术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动态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因素分析法对第6、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400m决赛运动员的50m分段时间、平均速度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为了防止后半程速度的下降,应延长400m跑的加速时间;8个50m分段的标准差越小匀速跑的能力越强,前3名选手都有较强的匀速跑能力;最快和最慢50m分段的时间差与运动成绩显著相关;第1名运动员启动速度较快,第2分段控制速度,在第5、6分段速度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第23届到第27届奥运会和第八届、第九届全运会400米个人混合泳前八名成绩等数据统计分析,提示了近年来世界优秀男运动员该项目速度分配变化趋势,以及我国男运动员在速度分配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参加6、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400米决赛运动员的50米分段时间、速度参数进行分析与比较,揭示世界优秀女子400米跑运动员速度分配的特征,为改进训练方法和提高我国女子400米跑运动成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用灰色模型方法,建立了从第20-29届奥运会400m比赛最好成绩的等维灰数递补GM(1,1)模型,结果显示,从总的趋势看,奥运会400m比赛成绩呈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利用等维灰数递补GM(1,1)预测模型,给出了奥运会400m比赛成绩的预测模型和第30届奥运会预测成绩,旨在为决策者制定400m的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近6届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冠军成绩为原始数据,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预测模型对第30届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冠军成绩进行预测.曲线拟合结果为:(^y)=45300.31e-0.005k(e0.005-1),预测成绩为220.36秒,该成绩表明:第30届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冠军获得者的成绩会打破奥运会记录.对探索游泳运动的竞技发展规律,进一步推动灰色系统理论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谈跳远助跑速度和助跑速度利用率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文献法和实验法,对我国部分优秀跳远运动员和作者提高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保持较高的助跑利用率的同时,努力提高绝对速度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根本所在;速度能力、助跑适度、起跳技术和专项跳跃能力的协调发展,是稳定地提高跳远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速度轮滑训练对速度滑冰项目的影响及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美国速度轮滑运动员取得的优异速滑成绩,得到速度轮滑训练对速度滑冰所起的重要作用的启示。对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技术的异同性、速度滑冰技术借鉴速度轮滑技术训练要点和轮滑训练对速度滑冰专项能力的影响进行探讨,得出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的技术动作是最接近的;速度轮滑是速度滑冰最具实效性的专项能力训练方法之一;在淘汰了老式冰刀后,对克莱普冰刀是否进行了完全的侧蹬起到了有效的训练作用等认识,对速度滑冰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速度滑冰集体滑比赛中,战术应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比赛成绩的好坏,研究速度滑冰集体滑项目战术的运用对提高我国速度滑冰集体滑运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齐齐哈尔速滑队3名队员在2008~2012年参加的速度滑冰集体滑比赛进行实例分析,归纳出速度滑冰集体滑比赛中起跑、领滑、尾随、换人、弯道换人和终点冲刺等情况下战术运用的特点;并总结出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和持续训练法等战术训练的方法,为我国速度滑冰集体滑项目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创造辉煌成绩提供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4.
高伟 《冰雪运动》2011,(6):12-15
在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技术掌握的教学过程中,寻求最佳的训练方法是提高训练质量有效途径之一。采用训练教学试验与对比的方法,对少年速滑运动员技术学习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技术学习中,使用多元反馈训练方法能有效提高其运动成绩、直道滑行技术水平,能提高他们训练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可充分发挥其个性潜能;但在短时期内对弯道技术水平的提高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5.
速度素质是田径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运动生化理论知识,对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的方法、能量供应和营养供给进行了科学的研究,旨在为该项目运动成绩的提高和机体的有效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普通高校男生速滑课运用指标化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运用指标化教学方法,使教学手段科学、规范和系统,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把练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既保证了质量又提高了成绩。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针对冬季奥运会速度滑冰500m项目比赛规程变化的新情况,为提高我国奥运选手有氧代谢能力与血乳酸清除的效率,以适应比赛规则的变化,探索适合优秀速滑短距离选手个人特点的有氧训练新途径。研究方法:采用血乳酸控制训练负荷的方法,对2名参加冬奥会选手改进后的有氧训练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不同赛季的比较对有氧训练改进的效果进行判定。研究结果:有氧训练改进后,2005~2006赛季与2004~2005赛季相比,王曼利500m成绩提高0.75s,15min血乳酸峰值浓度下降了2mmol/L,30min血乳酸峰值浓度下降了0.6mmol/L;于凤桐500m成绩提高了0.51s,15min血乳酸峰值浓度下降了1.8mmol/L,30min血乳酸峰值浓度下降了1.4mmol/L。研究结论:有氧训练的改进,提高了运动员机体血乳酸清除效率,使其能在最短时间将血乳酸降至较低水平,达到了适应冬奥会比赛日程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优秀女子速滑运动员全程速度节奏特征以快速提高我国该项目的运动成绩;方法:以荷兰短距离世锦赛比赛数据为基础,通过归纳总结和对比分析,研究女子内外道速度节奏特征。结果:女子外道的全程速度节奏特征是:第一直道快速加速,第一弯道稳定增速,第二直道缓慢增速后维持高速滑行,第二弯道大幅降速后维持原速滑行,第三直道调整后努力维持速度滑行;女子内道的全程速度节奏特征是:前100 m快速加速,112 m分段降低加速节奏,第一弯道保持速度稳定增长;出第一弯道后速度增长放慢,然后在入第二弯道前匀速前进;第二弯道仍然保持较稳定的速度节奏,出第二弯道后主动降速缓冲,然后努力维持高速滑行至终点;突出的最大速度能力和较好前100 m成绩是获取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但良好的全程速度节奏分配是获取好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对男子达到健将、女子达到国际健将的中外马拉松运动员117人次比赛的速度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比赛速度分配呈“匀速跑”特征;运用运动员比赛全程各段落速度百分率的特征,建立各段落成绩量化的模式表,即各段落速度分配表,为运动员比赛实施理想的速度分配,创造优异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速度滑冰竞赛学理论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阐述了速度滑冰竞赛学的主要研究价值和意义,认为速度滑冰竞赛规则、规程和裁判法,速度滑冰竞赛裁判工作和裁判员,是速度滑冰竞赛学主要的研究内容,并从速度滑冰运动员对竞赛环境的适应和利用,速度滑冰竞赛场地和裁判器材现代化等几个方面探索速度滑冰竞赛活动的本质特征、基本规律,以及科学、合理和高效地组织速度滑冰运动竞赛的方法,提出运动员在速度滑冰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途径、方法和技巧,为有效地进行速度滑冰竞赛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