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卡伦是在关隘、要塞等处派兵驻守,执行巡查、稽查、监督、征收和传递文书等各种义务的防御、管理据点,其设置是清代特有的治理边疆、巩固边防之重要举措.以往,学术界就清代蒙古地区真正意义上的卡伦之设置时间持有"雍正五年"、"康熙年间"等不同观点.经过剖析<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等相关史料发现,蒙古地区的边境卡伦和内地卡伦之设置时间均可以追溯到康熙朝初期,而且,当时的卡伦已具备治理边疆、巩固边防等广义之卡伦的多种职能.  相似文献   

2.
自乾隆中叶以至清末,八旗蒙古人物长期为清廷守边治边。作为清廷倚重的边疆重臣,他们为清代边疆地区的治理与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们勤于著书立说,总结治边经验,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遗产。八旗蒙古人物在清代边疆治理与开发方面所起的作用及其边疆治理的一些积极思想主张,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冒籍是中国科举史上一直存在的作弊手法。在清代,冒籍问题以乾隆朝表现得最为突出。乾隆朝冒籍问题原因不同、形式多样,乾隆帝本人也一直对于冒籍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严加防范和惩处。本文以冒籍概念为切入点,具体探讨清代乾隆朝冒籍问题形成的原因、冒籍的种类与形式、冒籍产生的影响以及乾隆朝所采取的稽查冒籍之法等,全方位地展现乾隆朝的冒籍问题。  相似文献   

4.
乾隆朝两次金川战争对清代乃至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自清代迄今,不少学者对金川战争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或以清朝的立场来探讨战争的影响、得失及善后问题,或对战役起因、经过和结果展开描述,或从边疆史、民族学的角度探讨战争问题。由于受档案资料开放和利用的限制,对金川战争相关问题的探讨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5.
清政府对回部地区的直接管理始自乾隆朝,所以探讨乾隆对维吾尔族的政策,对于研究清代边疆史和民族史都是有意义的。本文重点论述三个问题:第一,乾隆治理回部的政策取向及宏观策略;第二,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后恢复秩序的相应政策及乌什事变后的若干调整;第三,乾隆治回政策的特点及简单评价。 一 回部泛指天山以南维吾尔族聚居的地区。明末清初,该地区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康熙年间,北路准噶尔部南侵,统治回部地区长达半个多世纪。乾隆二十年(1755年),准部内乱,乾隆帝乘机出兵收复北路。与此同时,如何管理南路维吾尔民族的问题被提到日程上来。同年六月,定北将军班策建议让维吾尔族旧人大小和卓木返回南路,“招服叶尔羌、喀什噶尔人众”。乾隆帝接受这一建议。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五月,副都统阿敏道奉命往库车招降,被大、小和卓木所诱杀,招抚回部的工作宣告失败,此事也就成了武力解决回部问题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6.
清代给假制度于顺治朝初定,于康熙、雍正两朝不断完善,于乾隆朝基本定型。不同品级在京文官给假程序存在差异,以六部主事官员、内阁大学士为例,品级高的在京文官给假待遇更为优渥。清代给假制度是一项严格规范官员行为的行政管理制度,对清前期国家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给假规定与处罚措施上尚有局限之处。  相似文献   

7.
"香妃"家族因在帮助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中有功,事后得到乾隆的优渥礼遇。乾隆礼遇"香妃"家族并不是单纯从宠爱妃子的角度爱屋及乌,而是出于治理边疆、增强各民族向心力及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需要。其中折射出了清代治疆民族政策:"夷夏一体"的民族观;"因俗而治"的基本政策;与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和亲;抚绥民族上层人士;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  相似文献   

8.
乾隆帝及西北督抚以不同的视角,对于清代陕甘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作出了较为一致的描述及评价。在专制制度之下,乾隆帝及西北督抚的陕甘印象及由此影响下的治理政策对于陕甘社会的发展必然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要正确认识清代陕甘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进程以及作为边地行省在全国的地位,乾隆帝及其西北督抚对于陕甘社会的认识和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在乾隆一朝六十年的时间内,甘肃虽然已由康熙时代的"边陲"变成了"内地",但陕甘的边疆印象在乾隆帝及西北督抚的陕甘认识中从未消除,只是在与新疆伊犁等处比较时,"内地"或"腹地"概念才出现在乾隆帝及西北督抚的陕甘印象当中。  相似文献   

9.
康熙《皇舆全览图》与乾隆《内府舆图》是清代采用西方制图方法绘制的两幅巨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乾隆图因其后出,在绘制中大量参考、继承了康熙图的既有成果。一般认为。乾隆图的价值在于西北部分的增绘,研究与利用也多集中于此;而对两图在其他地区的细微变化则鲜有考察。文章通过比较两图相同区域内的水系、城镇绘制情况,发现乾隆图在内容上更丰富,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自康熙朝至乾隆朝东北地区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0.
康熙《皇舆全览图》与乾隆《内府舆图》是清代采用西方制图方法绘制的两幅巨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乾隆图因其后出,在绘制中大量参考、继承了康熙图的既有成果。一般认为。乾隆图的价值在于西北部分的增绘,研究与利用也多集中于此;而对两图在其他地区的细微变化则鲜有考察。文章通过比较两图相同区域内的水系、城镇绘制情况,发现乾隆图在内容上更丰富,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自康熙朝至乾隆朝东北地区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19.
党领导人大,人大接受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党对人大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即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来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法治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一身二任,责任重大,惟有来自人民授权的人大对其进行监督,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性。着力培育和发展人大这种监督力量来实现对党的监督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最为可行和有力的。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的事物都能体现真、善、美这三种价值,而人类的心理则存在着求知、立志和追求美好这样的三种心理活动,体现在教学中,占用了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三项,智育、德育及美育。教育的功用实际上就在于顺应人类的天性,促进人的发展以实现美好的生活和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