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并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我国的乡村体育产业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指引下,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文章从阐述我国乡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背景,发掘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乡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并基于此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乡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坚持党的领导,开启乡村体育产业现代化新征程;推动乡村体育运动普及,激发市场潜力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坚持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数字赋能实现更高水平的资源配置;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融资推动“资本+乡村体育”共双赢。  相似文献   

2.
"体育+"精准扶贫协同机制建设对实现农村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农村体育扶贫可分为体育公共设施扶贫(输血)和"体育+"产业扶贫(造血)两种模式。扶贫实践过程中存在体育扶贫精准度低、体育扶贫主体单一、体育扶贫资源缺乏整合的问题,亟需建立农村"体育+"精准扶贫协同工作机制推进体育扶贫的精准度。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依据,结合体育产业特点,构建以"体育+"产业项目为核心,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全程参与的农村"体育+"精准扶贫协同工作机制;该机制通过实施"体育+"产业精准选择、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扶贫产业市场化纳入、社会组织全程参与、扶贫主体利益共享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体育师友》2020,(3):54-55
通过阐述体育精准扶贫的内涵与特征,剖析了体育产业精准扶贫的原则,探讨了体育产业精准扶贫的产生形态选择,从体育服务业、体育旅游业、体育用品业等方面分析了体育产业各要素参与精准扶贫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2020年全面脱贫工作的完成正面临着返贫情况出现的巨大挑战,不确定性返贫现象的产生将造成脱贫攻坚后的历史性难题。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脱贫攻坚决胜时期的体育产业助力扶贫、返贫工作的内容与思路等迫切性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认为:体育产业在过去5年完成了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公民个体价值提升的任务目标,形成了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政策导向的根本措施、以体育产业的外源式输入为根本的造血机制、以体育产业的持续性制度供给为持续动力,并以此全面助力脱贫工作。建议:体育产业在阻止返贫的实际工作中应立足产业的助力模式进行机制创新,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助力速度创新,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助力方式创新,由投资驱动转向要素驱动的动力机制创新,由系统保障转向精准保障的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5.
《体育师友》2021,(3):45-4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面临的机遇与实施路径。研究认为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政策引领;乡村振兴推动文化振兴,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乡村振兴提高社会对农村学校体育关注,补齐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短板;乡村振兴吸引人才回流,为农村学校体育提供智力支持。实施路径:加强制度供给,建立完善的农村学校体育振兴机制;创新扶贫模式,精准对接农村学校体育需求;深化价值认识,推动农村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拓展资源渠道,优化农村体育教育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需以指数为引导,并建立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以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为研究目标,构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评价模型及统计面板数据,就2014—2019年上海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演化过程给予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良好的发展机遇、完善的产业政策和活跃的市场主体等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较高的地区体育市场发达、总部效应明显,体育产业已成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体育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在发展优势和发展方向上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在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往往伴随空间集聚效应。为推动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宏观引鉴:完善、推广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机制;把握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精准发力;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建立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机制;激发体育产业创新活力,提升生产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国体育产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机遇期,强力有效的政策支持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必备的动力基础。以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产业政策文本数据为样本,采用LDA主题模型挖掘样本中的核心要素,运用QCA方法探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组合模式和变革路径。研究发现: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组态由“3工具+9要素”构成,需要多种政策工具有机组合与协同联动;供给—需求型质量变革路径、环境—需求型动力变革路径和供需—环境型效率变革路径是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政策适配路径;体育产业政策区位组合异质性较大,政策制定和实施应立足区域要素禀赋,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精准匹配,进而提升政策扶持效果。  相似文献   

8.
乡贤对新时代治国理政具有重大价值,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发挥新乡贤积极作用。提出并界定体育新乡贤这一新概念,探讨价值、思考队伍发展路径。概念界定:新时代参与乡村体育发展的具有乡土情怀、道德高尚、才能卓越,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体育或非体育人士。时代价值:(1)创新乡村体育人才机制、推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2)丰富乡村体育治理主体、降低国家体育治理成本;(3)发挥提供者、组织者、沟通者作用,服务于提升乡村全民健身质量;(4)参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5)参与乡村体育教育精准扶贫,推动乡村体育教育全面发展;(6)带动乡村体育产业发展,满足乡村体育消费需求。发展路径:(1)开辟多方渠道凝聚体育新乡贤回归乡村;(2)制定用贤机制规约体育新乡贤合理使用;(3)提供保障措施优化体育新乡贤参与环境;(4)注重激励措施激发体育新乡贤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对我国农村体育消费市场的现状、振兴的逻辑理路进行研究,并提出行动方略。我国农村体育消费市场现状:整体规模不足、结构相对单一、区域差异明显、供需结构失衡。振兴的逻辑理路:满足农村居民体育文化需求,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战略。行动方略:精准把握职能定位,优化消费市场环境;构建消费市场供给体系,适应消费需求;完善公共体育服务,推进载体建设;依托体育产业助推乡村共同富裕,提升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回顾改革开放40年我国体育助力“贫困治理”的政策历程,提出完善体育扶贫长效机制的政策前瞻。研究认为,体育助力“贫困治理”是通过政策的实施来保障贫困人口体育权益的重要途径,对健康、文化、教育、经济领域扶贫的助力构成了体育助力贫困治理的逻辑起点。40年政策历程取得的成就体现在:制定了农村体育的工作方针、规划了农村体育的顶层设计、明确了体育扶贫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体育扶贫的战略地位,但存在贫困人口体育权益保障水平有待提升、贫困地区体育工作统筹兼顾不够深入、体育扶贫融合发展能力尚需完善、体育扶贫多元功能发挥仍需重视等问题。提出:制定体育公共服务中长期规划,健全相对贫困的应对机制;夯实全民健身在健康中的地位,完善体育扶贫的法治制度;加大体育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增强体育扶贫的社会力量;打造人民满意的体育产业新业态,实现体育扶贫的增收能力等政策前瞻。  相似文献   

11.
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体育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为贫困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提供了“体育+”的可行之路,而首要任务是对贫困农村地区进行体育资源开发。在体育资源开发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机制建设,既包括“政府—市场—贫困地区”三方协同的体育资源开发机制、开发政策的监督机制、体育资源开发的精准扶贫机制,又包括法律保障、环境保护、评价问责、信息平台建设等配套机制。贫困农村地区体育资源开发可实施“体育+”精准扶贫模式,完善贫困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要坚持因地制宜、因贫施策原则,发展贫困农村地区特色化体育资源;引入专业体育旅游运营商,整合多方资源;创新扶贫模式,走“体育+”产业化发展道路;实施“体育+教育”精准扶贫,培养体育扶贫人才;完善体育资源开发政策支持,加强实施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为更全面掌握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的研究进展,把握体育特色小镇的理论需求与实践方向,为体育特色小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可视化"文献计量法、实地考察法等对当前关于体育特色小镇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与归纳。发现: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与意义、概念界定、类型与发展动力、个案研究与国际经验借鉴、现存问题与对策建议、融资模式、评估体系研究以及建设中的政府职能研究方面,学者们的研究视角多样,关注内容丰富,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层面均有涉及,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认为: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导向下,国外体育特色小镇经济、社会和文化绩效问题,体育特色小镇与脱贫攻坚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等新议题需要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3.
体育精准扶贫:逻辑起点、实践探析与推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精准扶贫是一种重要但受到忽视的精准扶贫模式。将体育纳入精准扶贫中,采用"体育+健康"、"体育+文化"、"体育+旅游"、"体育+产业"等多种组合扶贫模式,能推动贫困地区在健康、文化脱贫的同时,在经济上也同步脱贫,从而构成体育精准扶贫的逻辑起点。从实践探索来看,体育精准扶贫存在精准识别方法不成熟、精准识别对象不均衡、精准帮扶主体比较单一、精准帮扶措施比较简单、精准帮扶脱离靶向、精准脱贫成效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最后,结合以上问题,从加强顶层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20年后,我国反贫困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如何认识和谋划新形势下的体育反贫困战略成为当前亟待探索和解决的新问题。研究认为,鉴于外界贫困语境的变化和体育反贫困自身的发展完善需求,后脱贫时代需要适时地将"体育扶贫"切换成"体育反贫困"的新话语。后脱贫时代要求体育反贫困战略重视缓解体育相对贫困、体育可行能力贫困、统筹城乡体育贫困治理和实现高质量体育减贫,同时要求体育向助力防贫、助力缓解相对贫困和助力乡村振兴转变。为适应这些转变,应尽快从平稳衔接、创新发展和长效推进等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5.
农村体育的"贫困"客观存在,体育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应当以体育助力精准扶贫加强对农村体育贫困领域的支持。体育作为扶贫杠杆,对于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聚合与辐射作用。但农村体育治理过程中由于碎片化治理导致治理效果不明显,代替式治理导致治理内卷化现象,粗放型治理导致治理精准度欠缺,阻碍了农村体育治理现代化的推进。体育精准扶贫与农村体育治理现代化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未来要坚持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引领农村体育治理,以体制机制协同促进农村体育多元治理,以互联网科学技术激发农村体育智慧治理,以"体育+"模式推动农村体育的全面治理,以软硬兼施并进保障农村体育精准治理。  相似文献   

16.
以"健康中国"为研究背景,以循证实践方法论为理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对叙永县农村公共体育扶贫现状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叙永县农村体育扶贫出现边缘化、村民锻炼利益边际化,管理形式以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和个人经验为主。扶贫成效不精准,具体体现在:体育设施配置不精准,体育帮扶资金投入不精准,体育法规、措施落实不精准,社会指导员因村派人不精准,对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等。用循证实践方法论指导叙永县农村公共体育扶贫,首先确定主体及职责划分,以生成不同的农村公共体育扶贫证据,并对证据进行等级评定;其次,针对问题在扶贫中推动证据的使用;再次,引进评估组织对扶贫过程和所取成效进行评价;最后,对农村公共体育精准扶贫中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深水期,体育扶贫在提高贫困地区居民身体素质、带动地区经济收入、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助力体育脱贫攻坚,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从政府、市场、社会3个主体角度出发,构建了"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体育扶贫模式,为带动农村体育发展和完成精准扶贫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模式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