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轶楠  张凌之  赵婧  张琼 《编辑学报》2021,33(5):563-566
在建设一流科技期刊的探索中,《工程科学与技术》立足传播科学的初心,结合期刊自身定位,积极探索科学家办刊、专家组稿、策划专栏的办刊模式,开设特色栏目,组织服务国家战略工程建设的选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发挥了科技期刊在国家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以及重大战略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工程科学与技术》在办刊实践中的具体举措进行详细阐述,探讨科技期刊,特别是工程科学类期刊,服务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建设的路径,为培育世界一流中文科技期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精品是质量出众的产品,精品刊物是质量出众的刊物。将精品概念引入科技期刊是走入市场的科技期刊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科技期刊中不乏精品期刊 ,如《大众医学》、《航空知识》等。由煤炭信息研究院主办, 1963年 7月创刊的《中国煤炭》杂志实施精品战略的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一、杂志的精品战略 精品杂志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无论是刊物定位,栏目设置,稿件组织,还是编校装帧印刷等等都要精品化。《中国煤炭》在办刊过程中,努力实施精品战略。 1.办刊宗旨突出精品意识 《中国煤炭》杂志主要报道煤炭工业…  相似文献   

3.
戴新宇 《中国传媒科技》2014,(12):92-92,117
总结了笔者多年来编辑工作经验,浅谈科技期刊的办刊实践与感受。依托单位优势,坚持特色办刊;建立同行专家审稿、编辑部加工整理、作者校对核实制度,对稿件严格把关,提升论文质量;突出期刊个性发展,加强期刊数字化出版,扩大期刊社会影响力,力争把期刊办成精品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4.
张威 《出版与印刷》2020,(3):74-81, 47
中文科技期刊体现了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文章以《光子学报》为例,介绍办精品中文期刊的策略:集中向专家委员会约稿,完善规章制度,优化办刊机制,扩大宣传,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等。中文科技期刊应当积极思考,寻求适合自身定位的方法和措施,为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代艳玲 《编辑学报》2020,32(6):686-689
为贯彻实施《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文件精神,做精做强传统优势领域期刊,《煤炭科学技术》立足学科特色,以内容为王、技术赋能、融合创新、服务多元的发展战略,在内容质量提升、期刊宣传推广、服务能力建设3方面积极探索精品期刊建设路径。在组织特色专题/专栏、打造特色栏目、挖掘优秀青年作者、构建论文传播形态与渠道、开展课题研究和专业知识培训、服务行业发展、培养编辑人才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期刊办刊能力和学术质量显著提升,走在了行业期刊发展的前列。  相似文献   

6.
冷怀明 《传媒》2016,(9):13-16
在“科学春天”创刊的中国科技期刊,包括诸多大学的学报,经历了30多年的成长和发展,如今正是壮年而近不惑的时候。在国家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的背景下,高校科技期刊(学报)面临严峻考验。《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下简称《学报》)作为一本有37年(1979年创刊)办刊历史,获得了“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等诸多荣誉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面临国家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和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的双重考验。《学报》像大多数科技期刊一样:编辑出版规模小、经营差、生存能力低;在以SCI为主导的科研评价政策环境下,优秀稿件严重外流、优质稿源匮乏、期刊功能异化、学术不端防不胜防,以及军队编制体制改革与压缩编制禁止经商,使得编辑队伍的稳定和顺应市场经济的改革更是举步维艰。但不发展就要落后,要发展就要树品牌。通过总结30多年的办刊经验,《学报》将办刊宗旨凝练为“交流国内外医学科研、临床实践的学术交流平台,培养中青年医学科技人才的摇篮,展示我校科研成果的窗口”;《学报》确立了“以质量取胜”的精品办刊理念。现将《学报》近年来实施精品发展策略的实践与同道交流,希望对办好中文科技期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包涛 《编辑学报》2006,18(2):117-117
由扬州大学刘明寿和赵金文合著的《科技期刊编辑学新论———品牌策划与运作》一书已于近期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编辑学报》主编陈浩元编审为该书作序。该书是一部关于科技期刊编辑学的学术专著,内容涉及到科技期刊编辑学理论、科技期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展规律、精品期刊的创办、青年编辑的培养、市场化经营等,尤其是笔者从事多年期刊评优分级、科技期刊广告经营策划、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创办精品期刊、合并高校办刊等的系列研究,将理论与实际较好地…  相似文献   

8.
强化科技期刊质量建设路径是提高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以《洁净煤技术》创新发展实践为例,从“升级期刊智库,提升办刊能力”,“剑指热点前沿,创新办刊模式”,“深化媒体融合发展,构建数字媒体平台”3方面详细介绍了科技期刊质量建设路径和策略。“小核心,中砥柱,大外围”内、中、外3圈层科技期刊智库,为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基于前沿热点、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等采用“为科学家办刊、由科学家办刊”模式,组织策划了系列热点专题,极大提高了期刊学术质量;通过开创特色品牌建设,拓展内容呈现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平台优势整合智力资源,实现期刊多媒体态势下的快速发展。随着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逐步扩大,《洁净煤技术》进入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是科技期刊出版工作永恒的主题。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要延续科技期刊的生命,就要狠抓科技期刊的质量,那么,我们怎么来抓科技期刊的质量呢?这是摆在我们科技期刊编辑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抓好期刊质量,多出精品期刊,是科技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科技期刊编辑,抓好期刊质量,多出精品期刊,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应该时刻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深度。概括地说,就是要提高编辑的基本素质。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尽可能获取广博的知识,除此之外,还应提高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美学、经营管理、社交公关等方面的素质,即提高编辑的特殊素质。这样,在工作中才能应付自如,办出有特色的精品期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期刊出版业经历了几次治理整顿后,已进入了稳健的发展阶段。对办刊水平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质量是期刊的生命,重质量、抓质量已成为科技期刊办刊者的自觉行为,对此,办刊者们已达成共识。期刊的质量与其编辑的素质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能否提高期刊质量,关键在于能否提高编辑素质。一、提高编辑的基本素质提高期刊质量的惟一出路是提高期刊编辑的素质,而编辑的基...  相似文献   

10.
文章总结了《华东经济管理》20年创办精品期刊的探索与实践经验。长期以来期刊坚持“特色、质量、创新”是刊物发展生命力的办刊方针,始终围绕“坚持联办模式,面向华东、突出特色、适应期刊的发展趋势”的总体发展思路,以争创精品期刊为目标,在选题策划、栏目内容、编辑方法、经营模式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叶子 《今传媒》2010,(5):124-124
本刊讯4月16日,陕西省新闻出版局与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联合在西安召开了2009年陕西省科技期刊审读评比表彰暨办刊经验交流大会。大会总结了2009年科技期刊审读评比工作,向获得"精品"、"优秀"、"特色"期刊的杂志社和编辑部颁发了证书,5家杂志社介绍了办刊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获得了2017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荣誉称号。本文总结了《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辑部2015—2016年围绕期刊的办刊宗旨采取了优化约稿、严选来稿和搭建行业纽带及学术桥梁、提升知识服务等一系列措施,提升了期刊学术质量和扩大了期刊品牌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艳丽 《编辑学报》2012,(Z1):66-68
分析了水泥行业技术的特点。《水泥》杂志充分利用原有的优势,坚持精品办刊的传统思路,更紧密地贴合水泥技术发展,强化期刊的技术特色。保证了《水泥》杂志一直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际本行业期刊《管与管道技术》和《焊管》在办刊内容、形式、广告、发行及行业地位等方面的对比,对国际一流科技期刊进行了解剖分析,看出走向国际的行业类技术期刊的发展情况.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为我国技术类期刊,办出具有国际品牌的科技期刊,提供了切实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潘明佳  陈常青 《传媒》2012,(7):48-49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期刊的引导和推动。作为由天津药物研究院和中国药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医中药类科技期刊,《中草药》杂志2011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草药》原名《中草药通讯》,1970年1月创刊。为了能更简明地体现出中国这一国粹,提高读者的辨识度,1980年《中草药通讯》更名为《中草药》。创刊40余年来,《中草药》杂志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办刊方针,坚持规范化、专业化、精品化的办刊特色,服务于读者,争行业之先,已成为我国著名的中医中药类期刊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严九慧 《编辑学报》2006,18(6):471-471
教育部科技司日前公布了“首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评比结果。52种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获精品科技期刊奖,98种期刊获优秀科技期刊奖,100种期刊获特色科技期刊奖。此次评比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评比思路新。首次将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按主办单位分为3个层次(部委属院校、省属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按期刊专业属性分为6个类别(综合类、理工类、农林类、医药卫生类、师范类、体育类)。各期刊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参评,尽可能地保证了评比的公平和公正。二是奖项新。首次设立了“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17.
杨继锋 《编辑科技》2000,12(2):30-34
通过对国际本行业期刊《管与管道技术》和《焊管》在办刊内容、形式、广告、发行及行业地位等方面的对比,对国际一流科技期刊进行了解剖分析,看出走向国际的行业类技术期刊的发展情况.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为我国技术类期刊,办出具有国际品牌的科技期刊,提供了切实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校科技期刊办刊人问卷,调研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总体现状,梳理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举措和成效、困难和瓶颈,细致分析办刊人员对高校科技期刊如何更好服务学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提出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的策略和路径.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29所中国高校期刊的办刊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有效问卷402份,问卷内容包括期刊基本情况、期刊服务学科建设基本情况、办刊人员服务意愿和办刊需求以及期刊服务学科发展规划等.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普通高校均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办刊人员短缺、学校未把期刊发展纳入规划中等问题,影响了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效果.普通高校与"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科技期刊发展重视程度、国际视野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建议各高校在做中长期发展规划时把科技期刊的发展纳入其中.目前,高校科技期刊办刊水平呈金字塔状,各期刊应根据自己所在高校学科的优势特色,在学科布局、发展方向等方面找准定位,根据自身特点,办出特色,为国家科技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以《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办刊实践为例,提出培育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中“三段共振”的全流程模式,即前段一流学者办刊,提升稿源质量;中段卓越编辑敬业,打造精品论文;后段先进技术赋能,拓展传播路径。一流学者编委、一流编辑素养和一流出版技术全程参与期刊出版过程,但各有侧重,分别围绕优质稿源、编辑校对和数字传播,前后紧密衔接、和谐共振,打通了限制期刊发展的堵点,为期刊带来数据库收录、专业认可和优质稿源等多角度的认可。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一流学术期刊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本文归纳了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特征,并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为例,在分析学报发展现状和存在不足的基础上,从特色领域挖掘、办刊队伍建设、创新论坛发展、特色选题策划、新媒体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期刊建设路径,旨在为其他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助力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