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建国后教育价值取向问题的思考王卫东,石中英目前,教育学界对教育价值取向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指社会主体在把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客体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教育客体进行价值设定、价值预期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向或倾向。这种价值设定、预期实际上也就是一...  相似文献   

2.
一、教师继续教育价值取向的内涵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教师接受培训和提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反映 ,是对继续教育价值功用和行为取向的系统认识和基本看法。它是一种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在主体观念上的反映。它因客体 (培训的价值功用 )属性以及主体需要的不同而形成相对的价值观念。1 .教师继续教育价值观的形成。由于教师的培养 (培训 )同时与个人主体 (教师 )、群体主体 (学校 )、社会主体 (政府 )发生关系 ,具有个体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 ,即价值的多样性 ,不同主体对多样价值反映侧重不同 ,形成了价值观的多样性 ,…  相似文献   

3.
教育价值是教育的主体一人与社会的需要和客体一教育活动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教育价值 是对教育价值的意识反映。本从构成教育价值关系的要素及其特征出发,归纳了教育价值观的四个特征。以此为基础,从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历史上的教育价值观,并试图探讨在当今时代,我国所应持的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因其在教育时间观、教育对象观方面的趋同性,必将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的过程来看,它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已经使其走上了一条远离人性化的发展道路,这是与学习型社会的价值目标相悖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该在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指导下调整方向,重新设定其价值取向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永葆生机。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我国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教育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然而其中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却一度被我们教育界所忽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与其他教育思想和理念一样,对我国的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尤其在现阶段社会文化转型期更要强调社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人口老龄化社会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将在终身教育理念落实阶段顺应时代潮流,更好地服务于老年群体。有针对性地分析了老龄化社会美育的四种形式,剖析了老龄化社会的美术教育价值。从科学依托美术场馆,展开系列性老年周欣赏活动;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组织贴近老年人的美术活动;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推动美术教育覆盖老年群体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老龄化社会美术教育价值实现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社会考试项目是多家办、多家推,其价值取向并非与社会和人们的预期相一致。在分析社会考试特征和价值取向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探讨了促进社会考试活动和谐有序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终身学习的本质是研究、探讨乃至实践终身学习思想的关键所在。只有弄清终身学习的本质,才能为探讨其价值取向乃至构建学习社会奠定理论基础。本从终身学习的内涵入手,分析了终身学习的主要本质及其教育价值取向和社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一、在价值取向上,实现由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向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转变 由于受我国传统的社会本位主义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更多地凸显了它的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忽视甚至否定个人自我价值。这种价值取向,强调的是个人对集体、社会的绝对服从,排斥个人利益和个性自由。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基础教育实践的价值取向原则 取向原则是基础教育实践在价值取向上的基本要求。有研究者认为,新基础教育实践的价值取向在于“打好基础”,强调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也有研究者认为,我国基础教育实践的社会价值取向应该坚持社会公平原则、社会经济效益原则和社会政治稳定原则。我们认为,我国基础教育价值实践在取向上应该是规律性与目的性、公平性与效益性、多元性与统一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教育价值多元化是30多年来我国教育价值变迁的主题。教育价值体现的是一种教育的功能属性与主体的功能需求相契合的社会关系。教育价值多元是由教育价值主体或客体的分化而导致的,其实质是一种以多个重要教育价值观作为基本因素,影响人们教育价值判断、价值取向和价值行为的社会状态。当前社会的教育价值混乱反映出教育价值的失序。整肃教育价值混乱,重建教育价值秩序,需要缓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压力,调整利益格局,建立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不只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体属性对主体需求的一种利益满足需要,更是一种实践关系,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与主体自觉接受客体价值要求互动的过程。这个互动过程需要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作为理论依托,以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平台,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促使受教育者提高认知水平并能主动参与和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结果,从而促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向催生着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萌发。它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整体性社会的存在样态,对人的内在规定有着与以往社会的不同图式,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发展趋势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调整其价值取向的要求。本文认为,这就是综合国家目的、社会目的和个人目的多元价值的社会主义公民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是价值哲学的两个重要范畴。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的主体是个人、群体和社会,价值导向的主体只是社会;价值取向的依据在于价值认识的多元性,价值导向的依据在于价值真理的一元性;价值取向的方向是使主体走向客体,价值导向的方向是使客体趋近主体,二者方向相反;价值取向的内容不全是理性认识的成果,也有一些感性认识的成果,而价值导向的内容则全是理性认识的成果。其联系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是价值导向的前提,价值导向是价值取向的向导。  相似文献   

15.
再论教育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价值取向是教育的基本问题,它是主体对不同教育价值方案的一种倾向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它不仅受教育系统主体对教育本身的认识水平和需要的影响,还受政治、经济、化的作用。当前在教育价值取向上我国出现了以经济价值为主、其它价值为辅的趋势,而我认为在价值取向上要坚持以社会为主。把个体的教育价值取向有效的统一到社会中。  相似文献   

16.
论人的价值的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人的主客体二重性所决定,人的价值可分为人格价值与人生价值、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四个方面。人格价值是人作为价值主体所应得到的满足、尊重和权利;人生价值是人作为价值客体对他人或社会的作用和意义;自我价值是人作为价值客体之“我”对作为价值主体之“我”的维护、尊重和满足;社会价值是人作为价值客体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主、客体的三个层次探讨了人的价值取向,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扩大,产生了人和自然、人和自身、人和社会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人的价值三个层次。人在这三个不同的层次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其核心是真、善、美的追求,这是人的价值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价值"是指"实践基础上客体特定功能对特定主体生存、发展和完善状态的积极效应"。"社会价值"是指向社会主体、体现社会关系和强调公共性质的基本价值类型。"图书馆的价值"是指图书馆作为价值客体指向所在人类社会整体、所在社会中的相关个体、群体或组织以及自身等所有价值主体的价值。"图书馆社会价值"是"图书馆的价值"的实质内容,是"图书馆广义的社会价值"和"图书馆狭义的社会价值"的统一简称。  相似文献   

19.
价值判断是指价值主体基于各类社会现象和社会现实所做出的价值客体价值大小的评价,价值行为是指价值主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基于价值判断所采取的体现一定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的行为方式,价值判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价值行为的合理性。目前,我国社会普遍存在价值判断与价值行为脱节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寻求话语范式、理念、方法的改革,从而弥合两者的冲突问题,实现行与知一致。  相似文献   

20.
片面的社会本位教育价值取向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片面的社会本位教育价值取向对基础教育实践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教育者应该科学辩证地选择教育价值取向,把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