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李霞 《软科学》2012,26(6):83-87,91
在界定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知识共享行为、学习行为及团队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构建概念模型,以国内25所重点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检验与修正。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资源充足度、认知冲突、信任、变革型领导、成员异质性对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正影响;情感冲突对知识共享行为具有负影响;信息获取、信息分布过程对学习行为具有正影响;知识共享行为对团队学习行为具有正影响;学习行为对团队绩效具有正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提升团队绩效的知识共享行为、学习行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钟琦  李骁 《现代情报》2016,36(8):143-150
团队知识共享对提升团队的效率至关重要,如何促进团队知识共享也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之一。从线上与线下两个维度,对高校研究生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共享行为进行量化分析及对比研究,并进一步对情感信任这一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通过问卷调查所收集的有效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线上知识共享行为与线下知识共享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与线下方式相比,线上方式更有助于提高成员之间知识共享的广度和深度;情感信任会同时对线上与线下的知识共享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相比较而言对线下的共享行为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3.
隐性知识共享是增进高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组织行为。要想让高校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隐性知识共享活动,首先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共享意愿。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思路,文章提出了一个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整合框架模型。研究发现:影响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态度因素包括人际信任、心理所有权和知识感知价值;主观规范因素包括领导支持感和创新型校园文化,知觉行为控制因素包括自我效能感和条件便利性感知。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共享机制,从知识特性、知识共享个体、知识共享团队层面,分析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以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例,通过来自江苏省级、校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成员的97份有效问卷,检验研究假设,识别影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绩效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表明: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知识价值、社会资本、团队带头人显著影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共享绩效。  相似文献   

5.
知识治理有助于企业挖掘知识资源的价值,对知识共享以及员工创新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对336名企业员工的调查数据,本文从员工认知的视角,实证研究了知识治理、知识共享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以及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知识治理对知识共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资本在知识治理与知识共享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知识共享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吸收能力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但对知识共享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果不仅对知识治理与知识共享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启示,同时对我国企业的知识治理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集群供应链是产业集群背景下新兴的供应链模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知识作为企业的核心生产资料,是影响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和地方产业的发展,对集群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演化博弈论建立了集群供应链中横向企业间知识共享行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集群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路径和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的企业特质。研究结果表明:集群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主要受共享成本、共享风险、边际效益,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共享量,激励系数和惩罚系数7个企业特质的影响;降低共享成本和风险,提高边际效益、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共享量,引进激励和惩罚机制能够提升集群供应链中企业选择进行知识共享的意愿。  相似文献   

7.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知识共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硕 《情报杂志》2007,26(6):148-150
随着知识时代的逼近,高校管理中知识管理的内容日益重要,推进知识共享成为高校知识管理的核心主题和目标。探讨了实现高校知识共享的方便性、规范性、个人共享收益和共享文化等因素,研究了高校知识管理中知识共享的地位以及实现知识共享的途径,认为高校要实现知识共享应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灵活多样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张扬特长的人才培养体系、相互信任的共享文化和开放的共享知识库等策略。  相似文献   

8.
王要武  蔡德章 《预测》2008,27(2):32-37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研究的关键环节,成员以成员目标优化为条件参与知识共享。成员的合作能力、合作关系、合作行为对知识共享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研究成员知识共享行为,结合成员因素的影响特征分析建立组织成员知识共享的博弈模型,并以课题组的知识共享为例,研究合作能力、合作关系、合作行为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9.
王楠  陈详详  王海军 《科研管理》2019,40(8):126-134
通过设置虚拟社区奖励鼓励用户分享知识,已成为众多社区促进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重要措施。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的影响问题已经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其效果却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划分为隐性知识共享和显性知识共享两种类型,探讨了虚拟社区奖励对两类知识共享行为的相对影响及其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虚拟社区奖励能够显著促进用户的显性知识共享,而与隐性知识共享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愉悦感和自我效能感在虚拟社区奖励与隐性知识共享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该研究结论不仅加深了对虚拟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的理解,并且探索了虚拟社区奖励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对社区合理设计虚拟社区奖励以促进用户的知识共享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楠  陈详详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19,37(6):1071-1078
通过设置虚拟社区奖励鼓励用户分享知识,已成为众多社区促进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重要措施。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的影响问题已经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其效果却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划分为隐性知识共享和显性知识共享两种类型,探讨了虚拟社区奖励对两类知识共享行为的相对影响及其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虚拟社区奖励能够显著促进用户的显性知识共享,而与隐性知识共享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愉悦感和自我效能感在虚拟社区奖励与隐性知识共享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该研究结论不仅加深了对虚拟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的理解,并且探索了虚拟社区奖励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对社区合理设计虚拟社区奖励以促进用户的知识共享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伍翔 《科教文汇》2014,(8):209-210
生命意义缺失是导致大学生轻视生命、产生心理问题和自杀行为的重要原因,从生命意义视角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开展生命意义教育,可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丰富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工作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付凤菊 《科教文汇》2014,(29):113-114
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中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学生在案例中提高听力及口语水平。通过案例学习与分析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英语听说知识储备。案例分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共享与相互学习。因此,案例教学法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可行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张磊  韩轶 《科教文汇》2013,(6):101-101,107
大学体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体育因其诸多方面固有的特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更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芳庆 《科教文汇》2011,(35):108-109
目前,大学英语教育在我国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第二语言研究发现,归因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能对学习者的动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本文是关于归因训练对大学生英语听力归因风格、英语听力焦虑和英语听力成绩关系的干预研究,探讨能否通过归因训练降低学生在英语听力中产生的焦虑,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陈媛媛 《科教文汇》2013,(18):174-174,183
当今社会的急速发展在激发和调动人的潜能的同时,也给很多人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处于心理发展过渡期的大学生群体尤为如此。若强度过大的压力不能及时得到缓解,一些相对脆弱的学生难免会陷入心理危机。关注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的研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褚友翠 《科教文汇》2011,(26):23-24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精华值得后人借鉴,尤其是中国的传统文学瑰宝。只有清楚认识文学的诸多功能,方能广泛运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不容乐观,其原因可能非常复杂。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必须从点滴细微之处进行。大学应重视文学教育,把文学教育作为有效改善大学生德育现状、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赵春宇 《科教文汇》2014,(24):206-206
高考对每一位高三的考生都特别重要,这场竞争有较强的综合性,既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和掌握知识的考察,同时也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考察。学生在学习成绩上会受到心理疲劳的严重影响。当出现心理疲劳后会对复习产生不良影响,对身心造成较大的压力。本文主要对高三学生的心理疲劳进行成因分析,同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缓解这种情况,使其以良好的状态迎接高考。  相似文献   

18.
张林果 《科教文汇》2011,(22):178-179
高校大学生群体是社会最重要的群体之一,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压力,除培养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作能力外,学会自我保健、调整心态、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大学生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出相应的对策,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周志强  吕昆 《情报科学》2021,39(11):76-82
【 目的/意义】以大学生知识素养体系为基础,从个体视角研究大学生的知识管理模型,为提高大学生知识管 理能力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通过对知识素养和个人知识管理的文献回顾,以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全面培养为 目标,整合大学生知识素养体系和个人知识管理具体过程,构建以知识素养为基础的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模型,并 提出相关保障措施。【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大学生知识素养体系可总结为思想政治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心理健康 知识以及就业创业知识四个维度的内容。同时,大学生的知识管理过程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应用、知识 分享和知识创造五个阶段。大学生知识素养的四个维度和大学生知识管理五个阶段的螺旋式交互构成大学生个 人知识管理模型,即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是对上述不同类型知识的管理。【创新/局限】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从知识素 养着手分析大学生的个人知识管理,但属于理论探索研究,后续需结合案例研究和实证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健 《未来与发展》2010,(10):75-78
利他主义精神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的价值观及价值取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社会未来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了解大学生的利他行为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培养,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引导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以及对校园的德育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问卷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利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